5. "不固执己见,不师心自用,凡事依照义理,大公无私"的态度,对于决策或执行公共事务有什么重要性?
6. 试以孔子"君子三戒"的生活哲学,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上的心得?
7. 气节、操守对今日社会有什么重要性?
8. 何谓"无适无莫"?要如何才能做到?
9. 何谓"君子有三变"?君子真的善变吗?
10. 孔子何以不答卫灵公的"问陈"?
四、论君子与小人
本单元共选录十章。"君子"与"小人"二词,在《论语》有时是从"位"这一外在身份来分别,则"君子"是指有较高的政治地位者,"小人"是指治下的老百姓,例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颜渊》篇);有的是从是否具备"德"这一内在的修养来区分,则"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是指无德败行的人。
本类选录孔子对比评论"君子"、"小人"的言说十章。第一章到第四章,可以看到君子与小人人生理想的差异,君子服膺德义,追求美善的意志,成就了他的德行;反之,小人之为小人,便是自陷于利益追逐,而不知道德为何物。君子与小人在人生的志向、理想上的差别,使得他们在行为上的表现,有着显著不同。第五章到第十章,不妨视为在各种情况下,如为长官、为部属;或居贫贱、处富贵;甚至与人相处时,因道德的自觉与否而造成行为、态度的对比差异,以及人格、心境的高下之别。
(一)
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四·一六)
章旨
孔子说明君子、小人的区别,在义、利的抉择。
注释
①喻知晓。
析论
义,也是《论语》中重要的观念。什么是"义"?简单地说,义是合理的行为,恰当的抉择。然而,怎么做才"合理",怎么做才"恰当"呢?却是因时因地因立场不同,而有差异的,要拿捏准确,必须有缜密的思考,周详的观照。比如说,国家发展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准,是对的。但若不能同时注意到环境保护,甚至忽略污染问题,以至于祸延下一代,造成未来世代的痛苦,便是不合理。因此,在决定政策之初,便应有长远的考量。同样的,一个人追求财富利益,也必须去想到:在追求的过程当中,是否会造成别人的损失?带给他人痛苦?甚至是否会践踏自己的人格尊严?扭曲人性?社会上作奸犯科的歹徒、偷工减料的不肖业者、颟顸贪污的官员……等人,便都是只知贪取私利,而不顾合于义理与否的小人啊!
(二)
子曰:"君子怀德①,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④。"(《里仁》第四·一一)
章旨
孔子点明君子、小人之志念有怀德、怀利的差异。
注释
①怀德一心想修持德行操守。怀,存心,以下皆同。
②怀土一心想拥有田土产业。
③怀刑一心想着刑法的可畏。刑,法也。
④怀惠一心想获得好处。惠,恩惠。
析论
一个人的志念趣向,是会影响其人格品德的。君子所想念的是将自己的德行修好,小人所想念的是拥有更多的田产;君子所时以为念的是刑法的可畏,要谨守礼法;小人所时以为念的是要得到别人的好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这念念之间隐然形成。孔子时以为念的是自己品德不能修备、学问未能讲明;深怕自己明知某事该做却未付诸实践、有过错却不改进(见《述而》篇),他能成就完美的德行,不是没有道理的。社会上有些人汲汲营营只为赚钱,却不知修养自己,纵使家财万贯,可是言语乏味,品格低劣,心灵贫乏,令人生厌。又以社会既有规范、法律来说,它们是维系社会秩序与公义的基本设计。有修养的人,会遵行不违,不但成全了社会,也获得社会的敬重;而一心为利、不知自制的人,却总想钻漏洞、走后门,从中获取暴利,甚至不惜知法犯法、挑衅公权力,大赚黑心钱,肥了自己,苦了社会,自然也被大众视为败类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