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全面窥视全球反美图景:美国的敌人 A comprehensive global anti-American spy picture: the enemy of the United States 》
第28节:朝鲜--美国心中无赖的流氓国家(1)
李涛 Li Tao
第三章 朝鲜--美国心中无赖的流氓国家
提及朝鲜,人们可能就会想起美丽的金达莱花,优美的朝鲜舞蹈,好吃的泡菜。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三面环海,风景秀丽,淳朴善良的朝鲜人民一直期望能够过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据说,朝鲜曾经有一位国王,为了减少外国人对本国的兴趣,甚至禁止开采黄金和白银。但上天将朝鲜安排于朝鲜半岛上,这就注定它会难逃大国不断侵扰、争夺的命运。朝鲜半岛在经历了700余年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时期之后,公元7世纪,新罗国在中国当时的唐王朝协助下,吞灭了高句丽、百济,完成了整个朝鲜半岛的统一。
到了19世纪,随着西方列强越来越意识到朝鲜半岛对于自己本国利益的"好处",各国侵占朝鲜的野心不断膨胀。西方列强不断用"炮舰外交"打击着朝鲜人"隐世"的梦想。直到二战结束后,朝鲜人民终于从强国争夺中解脱出来,他们欢呼雀跃,以为从此可以肆意呼吸自由的空气,朝鲜将回复原来独立、统一的局面。
但是,这个简单的梦想时隔不久就又一次破灭了,朝鲜成了美苏两个大国交易的筹码。
一 三八线:历史的记忆 二战结束,给朝鲜人民带来了自由的喜悦,也带来了分别的忧伤。
在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美苏就已经开始了对朝鲜半岛的争夺。雅尔塔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由大国托管朝鲜的主张,斯大林表示同意,但提出托管期不要太长。然而,就在四大国还没有对朝鲜的托管问题达成共识的时候,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了,这就引起了远东军事和政治局势的突然变化。
苏联突然宣布对日作战和日本天皇的无条件投降,是美军始料未及的。当数百万苏联军队兵分三路向满洲和朝鲜的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时,离朝鲜最近的美国部队还远在600英里之外的冲绳岛。
怎能让苏联占得先机?眼看着朝鲜半岛这块肥肉就要落入苏联之口,美军参谋长连夜召开会议,命令陆军部无论如何也要想出办法,阻止大批苏联军队涌入朝鲜半岛。一旦失去朝鲜半岛的控制,美国在东亚的一切计划将付之东流,在今后的国际形势中也将失去与苏联抗衡的筹码。
这一紧急情况的出现,让陆军部的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犯了难,他立即召集了几个高级将领在五角大楼的办公室中商量对策。经过激烈的争论,大多数人都认为必须要将朝鲜瓜分,因为这样美军便可以在苏军之前进入朝鲜北部。
但是究竟怎样瓜分朝鲜才不会被苏联拒绝呢? 就在将军们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提出了决定朝鲜命运的意见:北纬38°线是最合适的划分线。他认为如果这样瓜分朝鲜,美军就可以完全控制当时的朝鲜首都汉城,如果苏联不同意,美军还可以再往南后退一点。腊斯克的建议迅速得到了包括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的支持。于是1945年8月1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该计划,并向斯大林发去了一封密信。斯大林很快回复了杜鲁门,表示同意"三八线计划"。
朝鲜的分割就在两人的密信中被敲定了。
9月2日,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美苏关于三八线的决定公之于世。在此之前进入三八线以南的苏军后撤,回到该线以北。之后,美军在朝鲜半岛南端的釜山登陆。实际上,从8月下旬开始,这条线两侧的人员来往、物资交流、通讯联系就已经被中止,铁路也被中断。朝鲜以北纬38°线划分为两部分的分割状态从此开始。谁也没有想到,这条临时的分界线埋下了朝鲜长期分裂的种子。
其实,将北纬38°线作为分界线,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三八线的划定只是纯粹的军事策略,当初将它作为分裂朝鲜的依据只不过是一个偶然的权宜之计。这条长约300公里的分界线,虽然将朝鲜半岛分为大体相等的两部分,但是它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将181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8条高级公路、6条南北铁路拦腰截断。显然,这样的划分无论从地理角度、行政管理还是经济发展来说,都是极不合理的。
提出三八线的腊斯克认为,这是在当时美苏力量对比权衡之后确定下来的。因为这条分界线将当时朝鲜的政治、经济中心汉城,还有仁川、釜山这两个重要港口都包括在美军受降的南部地区之内,这样的划分将使美国在朝鲜略占上风。
在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空前强大,斯大林甚至还说过,二战已经不比从前,谁的军队走到哪里,谁就是这块土地的占领者。照斯大林的想法,苏联当时为什么会将可以独享的美食与他人分享呢?有人指出,在斯大林给杜鲁门的回电中,提出了将日本的千岛群岛和北海道北部交给苏联军队的意见。显然,斯大林是想用朝鲜半岛的部分领土来换取苏联对日本的部分占领。可惜,杜鲁门并没有买斯大林的账,千岛群岛是被划入了苏军受降区内,但斯大林的北海道计划却被巧妙地拒绝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目录、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1) | 第2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2) | 第3节:美国霸权的世纪幻觉(序)(3) | 第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 | 第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2) | 第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3) | 第7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4) | 第8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5) | 第9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6) | 第10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7) | 第11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8) | 第12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9) | 第13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0) | 第14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1) | 第15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2) | 第16节:伊朗--从未被"淘汰出局"(13) | 第17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1) | 第18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2) | 第19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3) | 第20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4) | 第21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5) | 第22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6) | 第23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7) | 第24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8)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