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玄奘西遊記 》
第28節:被睏高昌(2)
錢文忠 Qian Wenzhong
此時此刻,麹文泰把底牌全亮出來了。玄奘要是不答應留下,他就把玄奘送回國。這肯定是玄奘不能接受的。且不說這違背他西行求法的初衷,要知道玄奘是偷渡出關的,在唐朝那麽嚴厲的禁邊令的情況下,送回去肯定要接受國法的製裁。最糟糕的是,無論答應或不答應,都將無法再繼續西行了,玄奘會怎麽辦呢?
面對麹文泰氣勢洶洶的威脅,玄奘做出了一個大傢意想不到的舉動。在做這個舉動之前,他先撂下了這麽兩句話:
玄奘來者為乎大法,今逢為障,衹可骨被王留,識神未必留也。
意思是說:玄奘我來到這裏是為了弘揚大法,現在遇見國王您給我設置障礙,不讓我實現我的目標,那好吧,我的骨頭可以被您留在高昌,但是我的意識卻未必能留下。換句大白話說也就是:您留得住我的人,卻留不了我的心。
玄奘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又哀又絶,而其中透露出的意思就是他其實已經做好被強留在高昌的準備。說完以後,玄奘就一直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但是麹文泰卻毫不動容,他認為玄奘這衹是苦肉計而已。因此,他也不再多說什麽,衹是依然每天加倍盛情地款待玄奘。甚至玄奘每進一次餐,麹文泰都親自托着盤子侍奉在旁。
玄奘一看,自己已經把話都說絶了,還痛哭了一場,這些都沒用,於是他就衹能想出一個更絶的辦法——絶食。
玄奘决定絶食之後,連續端坐了三天,水漿不進口。到第四天已經是氣息微弱,奄奄一息了。麹文泰認為,自己軟硬兼施,玄奘早晚會接受他的條件。但他沒想到的是,玄奘竟會用絶食來表明自己西行求法的决心,這下可把他嚇壞了。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高昌是一個篤信佛教的國傢,如果玄奘這麽一個高僧在他手裏被活活逼死的話,是於理不容的。所以麹文泰趕緊叩頭謝罪,明確表示:“任法師西行,乞垂早食。”
兩人經過一番較量之後,麹文泰終於在精神上輸給了玄奘,完全同意了他的繼續西行要求,懇求他趕快結束絶食。
玄奘捨棄性命也要西行求法的堅定信念,終於使高昌王麹文泰答應放玄奘西行,但麹文泰是真心答應玄奘西行了,還衹是一個緩兵之計呢?
雖然麹文泰明確表示同意玄奘繼續西行的要求,但是玄奘是個謹慎的人,他怕自己一旦恢復飲食之後,麹文泰又會反悔。於是他要求麹文泰指日發誓。
麹文泰是個直性爽快之人,玄奘讓他指日發誓,他索性提議倆人一起到佛祖面前去禮佛。當然,對於佛教信徒來講,在佛祖面前發誓顯然比指日發誓要鄭重其事得多。不僅如此,還當着太妃(相當於皇太後)張氏的面,與玄奘結拜成為兄弟,再次確認“任師求法”。
我們馬上就可以想到,在《西遊記》裏面,玄奘有一個非常尊貴的身份——禦弟,這個“禦弟”是指玄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異姓兄弟。但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唐太宗跟玄奘到底有沒有結成兄弟關係,無從考證。而且我們知道,唐朝政府認可的第一宗教是道教,並不是佛教。雖然唐朝佛教很興盛(當然也有很短的反佛的時間),但是因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為了表明自己出身高貴,就說自己是老子的後代,而老子所代表的道教也名正言順地成了唐朝的第一宗教。因此,我以為,《西遊記》當中,玄奘這個“禦弟”身份的原形,或者說這個故事的來源,應該是在這裏。玄奘不管是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禦弟”,但他的確是高昌王麹文泰的結拜兄弟。
玄奘通過自己不屈不撓的鬥爭,在高昌國爭取到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好結果,不光沒有被迫留在高昌,反而多了一個國王哥哥,真是滿心歡喜。然而就在此時,麹文泰又對他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這個條件絶對不是限製玄奘西行,而是一個很感人的條件,就是弟弟你去西天求法,我全力支持,唯一的一個願望,就是你取經回來之後,請務必再取道高昌,到時候在高昌停留三年,接受我的供養。至於玄奘回來的時候有沒有經過高昌,這我們以後再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西遊記 百傢講壇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目 錄 | 第3節:玄奘身世(1) | 第4節:玄奘身世(2) | 第5節:玄奘身世(3) | 第6節:皈依佛門(1) | 第7節:皈依佛門(2) | 第8節:皈依佛門(3) | 第9節:求學之路(1) | 第10節:求學之路(2) | 第11節:求學之路(3) | 第12節:求學之路(4) | 第13節:潛往邊關(1) | 第14節:潛往邊關(2) | 第15節:潛往邊關(3) | 第16節:偷渡國境(1) | 第17節:偷渡國境(2) | 第18節:邊關被擒(1) | 第19節:邊關被擒(2) | 第20節:邊關被擒(3) | 第21節:險象環生(1) | 第22節:險象環生(2) | 第23節:身臨絶境(1) | 第24節:身臨絶境(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