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文字不是東西 Text is not something   》 第28節:文字豈是東西      劉紹銘 Liu Shaoming

  文字豈是東西
  董橋一周五天在中英兩種文字中沉浮,“含英咀華”,樂此不疲已年餘,其精神毅力教人佩服。在社會賢達慨嘆香港新生代語文水平江河日下之際,喜見董橋的千字文已成氣候。今天人們發言,衹要心中想到董生,不得不格外留神,生怕一出語病,就給錄為資料去“沉浮”。壯哉,董判官,一介布衣享譽如斯,亦文人之幸。事實上,《英華沉浮錄》這一係列文字,着意遣詞用句抓人們痛處的,所見不多;真的幹上了,也大快人心。《英華沉浮錄》取材,不限於文字。作者對古文物情意之濃,同輩中實不多見。董橋如在古董鋪子撿到心愛的老葫蘆,把玩之際,會不會像奧威爾小說中的史密斯,看到“先朝”遺物時,也發思古之幽情?今天的香港不是《一九八四》中的大洋邦,因此這個設想不倫不類,但從新舊社會的文化和文字習慣來看,董橋幾年前,因職責所在,每天要應付各類文字怪胎,其獨立蒼茫的感受,想必與史密斯相似。 我這麽說,是針對他對文字的執著,“恨不得字字句句一夜之間都泛起歲月的風采”。不過,也許因為我在這方面是個徹頭徹尾的悲觀論者,我相信香港地區中文的水平,每況愈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情形,也好不了多少。要力輓“沉痾”,該怎麽辦?審時量勢,除了學子自動自發,一心學好語文,政府或教育機構能做的,着實不多。自動自發,有兩個層次。先說功利的層次。以前讀書人寒窗十年,為的是“經國之大業”也好、“書中自有黃金屋”也好,先决條件是文章要寫得出人頭地。目標既定,就會囊螢刺股、奮發自勵。今天書中還有“顔如玉”,還有“黃金屋”,但能扶你登竜門的,十居其九不是綫裝書。要名達諸侯,或做豪宅業主,得念些別的。《留住文字的緑意》一輯,收了《此何物耶?一東西耳!》一文,妙趣的文字掩蓋不了作者故宮禾黍之思。這麽說,是把董橋看做傳統文化的“遺老”。文字豈是東西第二輯文字豈是東西簡體字與繁體字“餘”、“”不分,“雲”、“”互見,“鬥”、“”相通。這既關乎既定政策,再說也是多餘。今後國人讀書,遇董橋所引例子“餘未得其萬一”,這個“餘”指的是“我”,還是“其餘”,衹好自己定奪。董橋又提到因以“人”為部首的“份”已為“分”取代造成的睏擾。大傢做生意,賺了銀分你一份,今後大概一“份”就是一“分”銀了。 畫竜點睛的一筆,當然是以下一段—— 有個迂腐秀纔娶妻要美且貞。娶第一位回來,一登榻即以勢示之,問她說:此何名?婦俏語曰:此陽物也。秀纔大怒,以為婦知物之名,必不貞,出之。再娶,再問,答曰龜頭,再出之。又娶,又問,答曰玉莖,又出之。最後朋友整他,雇一中年妓假冒閨秀,使娶之。秀纔一問,答曰:“此何物耶?一東西耳!”秀纔大喜,說她不知其名,必貞。董判官按曰:“‘東西’遍天下,文字工作者還正什麽名,守什麽貞?”氣在上頭,還說得這麽輕鬆,因知大勢已去。“東西遍天下”的文明說法是惡紫奪朱,把“是看書用功的時候了”說成“是時候看書用功了”是惡紫奪朱,不說“警方昨破獲疑為走私集團”,卻說“懷疑走私集團”,也是惡紫奪朱。口語和文字是約定俗成的。積非成是,到“疑為”的說法為“懷疑”取代、拙荊自稱夫人,也無所謂什麽“東西遍天下”了。文字要添些華彩,總得斤斤計較。上面提到自動自發的功利層次,舊日衙門的幕僚,就是“文膽”組成的班子;在高揚科技的今天,若無其他專長,下筆縱使可以驚天地、泣鬼神,也上不了青雲路。以實際需要而論,今天無論幹的是哪一行業,語文水平衹要能達意,就可交差。書信上款阿貓阿狗都以“親愛的”開頭,原是洋人規矩,這習慣看來已在我們的文字世界“俗成”。其實,也沒有什麽關係,多喊幾聲“親愛的局長”,喝令我們的上司頭頭也變得親愛了。文字本身既失去晉身之階的時代價值,老闆對下屬的表現也不吹毛求疵,既然大傢一天衹有24小時,幹嗎為追求達意以外的文字境界去躊躇終日?撇開功利思想去看第二層次,難免要唱些高調,譬如說,文字乃人之衣冠。說得不錯,但世上偏有喜歡衣冠不整的人。我們倒不妨拿王爾德“顧影自憐”的行徑來作自動自發的例子。王爾德對於唯美主義,身體力行。他遵守的英國紳士在社交場合的各種規矩,在別人看來可能是繁文縟節,他卻覺得合該如此。一個人要是流落荒島,衹要天氣不壞,穿不穿衣服也無所謂,但王爾德卻不這麽想,他說即使一個人獨處,如果配備不成問題,他準會穿晚禮服盛裝自己跟自己吃飯,因為這合該如此。如果我們對文字的要求,不夾雜功利思想,不計較考試分數,而是為了尊重其本身價值而用心琢磨、推敲,不求超越衹求實用的功能——那就接近王爾德的“浪漫”精神了。學生若有自動自發的精神,第一個要破除的迷信,是科技萬能的觀念。要培養對文字的感性直覺,要把文章寫得有分寸,靠的不是教育科技提供的各種先進助學設備,而是古方:背書。“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說得再貼切不過,天下文章一大抄。 董橋風格,自成一傢,但他也是經過“偷抄”階段纔成正果的。他這把年紀的人,沒有幾個不是被業師或父母逼迫着終日吟哦“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長大的。唐詩、宋詩、《古文觀止》這類古書讀多了,胸中自成樓閣。日後下筆,個人的見解、認識、信念,自會與當年從斷簡殘篇吸納得來的千絲萬縷,渾然融會成為一體,機杼別出,天下文章就是這麽“偷”、這麽“抄”出來的。要提高學子的語文水準,除了復古,別無他法。這些話真的逆耳,恐怕沒幾個人會聽得進去。前人讀書,正襟危坐,捧誦環回,因為他們不把文字看做“東西”。煉石補天,癡得可愛,雖無補於事,但值得尊敬。董橋專欄,應作如是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節:新版自序第2節:目錄第3節:且說床邊故事第4節:另類專傢
第5節:趙元任與愛麗絲第6節:校園風景第7節:編輯的眼睛第8節:將相本無種
第9節:遺老獨白第10節:寫作這回事第11節:memo狂想麯第12節:獵頭校長
第13節:浪得虛名第14節:眉批第15節:自我陶醉第16節:馬丁尼之戀
第17節:熱辣辣的隱私第18節:壽則多辱第19節:無罪以當富貴第20節:作傢的心理阻滯
第21節:書看不完,怎麽辦?第22節:新狂人日記第23節:虛擬文本第24節:林行止的兩個世界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