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谴责 文明小史   》 第二十七回 湖上風光足娛片晌 官場交際略見一斑      李寶嘉 Li Baojia

  卻說王濟川聽了先生的話分外着急,無奈把自己入會黨的事,進內告訴母親,又把想要東洋去避禍的話亦說了。他母親駡了他一頓,說道:“我衹你這個兒子,如今不知死活,鬧了事,又要到東洋去,忍心掉下我嗎?”說到這裏,嗚咽起來,弄得濟川沒了主意。半晌,又聽他母親說道:“東洋是去不得的,你姨母住在嵊縣,來去不算過遠,你到那裏去住幾個月,等事情冷一冷,沒人提起,我再帶信給你回來便了。”濟川不好違拗,答應了。又說起山東信來。他母親道:“你叔父信來叫你去,雖然是好,衹我聽見人傢說,山東路不好走,你沒出過門的人,我不放心你去,還是轉薦你先生去罷。”濟川聽了,就去告訴了先生。瞿先生自然大喜過望,就替濟川起了稿子,叫他謄好了,挾在身邊,把銀票也取了銀子,自去置辦書器,帶往山東不提。
  且說濟川第一次出門,本有些怯生生的,幸他母親請了自己錢鋪裏的夥計張先生送他前去,覺着不怕了。臨行,他母親又是垂淚,濟川也覺難過。他母親又交代他許多話,無非是挂念他姨母的套文,不須細表。濟川同了張先生,帶了書童,當晚上了小火輪,次日船頂萬安轎歇下。張先生道:“這杭州是出名的好山水,世兄何不在此玩兩天呢?”濟川道:“好。”兩人上岸,叫挑夫挑行李進城,講明了一百二十錢一擔。這張先生非常嗇刻。卻有一般好處,替人傢省錢,就同首自己省錢一樣。當下不但挑錢講的便宜,還要把些零碎對象自己提了,嚮那輕的擔子上加。挑夫急了,弄得直跳,口口聲聲的苦惱子。濟川看此情形,又動了側隱念頭,添了一個擔子纔罷。張先生恨恨的叫聲:“世兄!你沒有出過門,到處吃虧,又上了你們的當了!那挑夫脾氣是犯賤的,不加上他點斤兩,他也不覺得你的好處,倒要敲起竹杠來。”濟川笑道:“這些苦人兒,寬他們些有限的,大處節省,聽你罷。”進了城,找着客店,每人一百二十文一天,飯吃他的,好菜自備。當日匆匆將對象行李安放停當,天光已黑,胡亂吃了些晚飯,打開鋪來睡覺。濟川纔躺下去,頸脖子上就起了幾個大疙瘩,癢得難熬,一夜到亮,沒有好生睡。
  那張先生卻是呼呼大睡,叫也叫不醒。次日飯開上來,一碗????菜湯,就是白開水衝的,一碟韮菜,鹹得不能入口,濟川衹得停着不食。那張先生盡讓他吃,他說:“我不餓。你先請罷。”
  張先生就不客氣提起筷來,呼拉呼拉幾口就吃了一碗。直添到三碗纔肯放手。濟川看他如此,自己無奈,衹得叫書童找店裏夥計,端了兩碗面來,主僕纔飽餐一頓。飯後無事,合張先生商量了,加了廚房四角洋錢一天,另備幾樣精緻的小菜,又把牀鋪換了,然後議到出遊。
  次日,張先生同他到藩司前看池子裏的癩頭鼋,濟川莫名其妙。那張先生大破慳囊,身邊摸出六文錢,買了一個山東饅頭,分了兩半個投入池裏。果然緑萍開處,一個癩頭鼋浮出水面上來,那重身足有小圓桌面一般大小,將兩半個饅頭吞了去。
  濟川看了,也沒甚意思。張先生又領他到城隍山上,去看那錢塘江的江景。找到一丬茶館坐下。茶博士問吃什麽茶?張先生叫了一碗本山,又叫他做兩個酥油餅起馬。卻好這時正是八月裏,那錢塘江的湖水是有名的,濟川正與張先生閑談,忽見大衆凴欄觀望。張先生道:“潮來了!”濟川也起身,來靠着欄桿。看時,果然遠遠的銀絲一綫飛漾而來,看看近了,便如雪山涌起,比江水高了幾倍,猶如砌成的一層白玉階沿,底下有多少小船,捺槳直往上駛。濟川叫聲:“曖喲!”張先生問什麽事?濟川道:“眼見那船就要翻了!”話未說完,那些船一隻一隻的浮在潮水面上,濟川着實詫異。張先生道:“這是他們弄慣的,世兄讀書人,難道還不知?”濟川想道:“記得小時聽見先生講過,什麽嫁與弄潮兒,莫非就是這些人了。”正在觀望,不提防茶博走來,將酥油餅在桌上一擱道:“餅來了。”
  濟川嚇了一跳。張先生讓他吃餅,道:“這也是杭州的名件,世兄須得嘗嘗。”濟川分了小半個吃着,覺得有些生油味兒,不甚合意,放下不吃,兩人坐了多時,看看天晚,想要回寓,就叫堂倌算帳。一算起來,整整三百文製錢。張先生拿幾個銅錢在桌上一擺道:“兩人一百六,三十二加十錢小帳,二百零兩個錢。”堂倌道:“那酥油餅是一百二十錢一個。”張先生合他爭道:“我吃油餅也吃過千千萬萬,沒有吃過一百二十錢的起馬酥油餅。”堂倌道。“客人不知,現在於面漲價了。”
  二人爭了半天,始終付了他一百錢一個餅,纔得出去。那堂倌咕噥道:“千千萬萬的酥油餅,夠他一世吃哩,沒有見過這樣嗇刻人,也來吃酥油餅。”張先生衹作沒聽見,走出店門,覓路下山回去。
  次日,張先生又領濟川去遊西湖。早起飽餐一頓,踱出涌金門,望西湖一面走來。那時天氣尚早,遊客寥寥。二人走到湖邊,雇了一隻瓜皮艇,隨意蕩槳,遇着好景緻,便登岸流連,或遠遠瞻眺。果然天下第一名勝,況是八月天氣,有些柳樹搖風,桂香飄月的意思。到得靠晚,衹見天上一片晴霞,映着湖水青一塊、紫一塊,天然畫景,就是描寫亦描寫不出。而且孤山達平,雷峰突兀,一時亦瀏覽不盡。但可惜那上、中、下三天竺,被和尚占去了。兩人正在看得有趣,濟川想道:“那和尚不耕不織,坐食人間,偏享恁般清福,真是世上第一件不平之事。”一邊遊,一邊想,看見天色已漸漸的黑下來,方纔回船攏岸。依着張先生的意思,要想回寓吃飯,濟川道:“肚子餓久了,前面藕香居擺着好些中碗,我們去嘗嘗着。”
  張先生道:“藕香居是吃得的嗎?”濟川道:“ 除非他菜裏頭有毒藥,便吃不得。”張先生道:“世兄!不是這般說,他那菜又不好吃,價錢又貴。”濟川道:“嘗嘗看,要好貴也無妨。”張被他纏得沒法,衹得同他到了藕香居。這是西湖上有名的茶館,兼賣酒菜。張先生替濟川要了一樣醋溜魚,一樣攤黃菜,一樣炒蝦仁,半斤花雕,兩人吃酒賞玩。濟川見闌幹外面環着池塘,密密的全是的荷葉,衹可惜荷花沒有了,那五六月間不知怎樣好看哩?雖然秋天,還是有些餘下的清香,一陣陣被風吹來,着實有點意思。須臾酒飯已罷,仍回寓處。
  次日,商量起身,搭船過江,一路走去,那紹興的山水,更是雄奇。到紹興住下。
  次日,又去探過禹穴,見了岣嶁碑,一字不識。那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的說法,雖然不錯,卻總沒有西湖那般清幽可喜。
  兩人訪明了到嵊縣的路,一直進發。到得嵊縣,原來小小一個城池,依着在上海打聽的路兒走去,衹見幾傢紳戶,也有挂着“ 進士第”匾額的,也有挂着“大夫第”匾額的,末了一傢更是不同,大門外貼了一張朱箋紙,上寫着“奉憲委辦秦晉賑捐一切虛銜封典貢監翎枝分局”,又挂了兩面虎頭牌,上寫着“ 賬捐重地,閑人莫入”,四扇大門裏面,又挂着四頂紅黑帽,兩條軍棍,兩根皮鞭。濟川見這裏氣概不凡,倒要看他是何官職,卻見門外還挂着一塊兒紅漆黑字牌兒,上寫着“ 欽加四品銜候選清軍府畲公館”字樣。濟川喜道:“ 這正是我姨母傢了。”此時行李未到,他便同張先生上去敲門。那知門是開的,門房裏抹牌的聲音響亮,見有人進來,就有一個管傢,穿着黑洋縐的單衫,油鬆大辮,滿面煙氣觸鼻,問是那位,找誰的?幸而濟川記得他母親的話,曉得這姨母傢是講究排場的,所以帶了一張名片放在身邊,當下正用得着,就在懷裏掏了出來,叫他上去替回。那管傢走進大廳,打了一個轉身出來,擋駕道:“老爺不在傢,捕廳衙門裏赴席去了,二位老爺有什麽話說,待傢人替回罷。”濟川道:“老太太總在傢的,你上去,回說我是上海來的外甥便了。”那管傢見是老太太面上親戚,纔不敢怠慢,說了聲“請花廳上坐,待傢人進去回明白了再說。”濟川叫他派一個人在門口招呼行李,自己合張先生隨他走進廳上。原來小小三間廳中間,放了一張天然幾,底下兩張花梨木桌子,兩旁八張太師椅,四張茶几,都是紫檀木雕花的。上首擺了一張炕牀,下首的屏風是開着通上房的。中間挂的對子,上款是“西卿仁弟之屬”,下款是“罣亭汪鳴鑾”。兩旁壁上,雜七雜八挂着些翰苑分書的單條。濟川合張先生在那中間椅子上坐定,等了好一會,那管傢出來說:“請!”濟川囑咐張先生在花廳上少待,就跟了那管傢走進去。
  原來花廳背面,一式也是三間,一間走穿,兩間有四扇屏窗隔開,高挑軟簾,料想裏面是間書房。濟川再走進去,原來一排五間房子,一邊有兩間廂房,一邊走廊。由那走廊繞進,便是上房,卻一色的大玻璃窗,紅紗遮陽。中間屋裏,上首擺了個觀音香案,黃紗幔兒,檀來之香,維繞慢外,他姨母正跪在蒲團上念高王經哩。濟川在傢侍奉母親慣了,曉得經不念完,是不好合人說話的,便也不敢上去叩見,呆呆的站在當地。衹見他姨母一面念經,一面卻把頭朝着濟川點了兩點,是招呼他坐的意思。少停,房門裏簾子一掀,一個老媽領了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出來,嚮濟川磕頭,叫表叔。那老媽又問姨老太太好。
  此時濟川的姨母經已念完,濟川上去拜見他姨母,問了他母親一番,非常親熱。叫人把他安置在外書房,就要自己出去料理。
  濟川道:“外甥會去招呼的,花廳上還有送外甥來的一位張先生哩。”他姨母叫丫鬟出去,傳諭傢人倒茶、打臉水,安置牀鋪,又駡他們說老爺不在傢,就那般偷懶,客來了也不招呼,仔細老爺駡你們。濟川要見表嫂,內裏傳說有病,不能出來相見。然後濟川退到外面,有人領了他同張先生到外書房裏去。
  原來這外書房在花廳旁邊,另外一重門,南北相對兩間,裏面還幽靜。窗前兩棵芭蕉,一棵桂樹,可惜開的不盛,也有些香氣撲來。書桌旁有一個書架,上面擺的紅紙簿面的是舊結紳,黃紙簿面的是舊朱捲。傢人正在添設牀鋪,恰好行李小廝已到,就拿來一一安放妥當。書童住了對面一間。濟川歇息一回,正想到上房去合姨母說話,衹聽得外邊一片聲喧,傢人報道:“老爺回來了!”又聽呀的一聲,大門開了,有轎子放下的聲音,有老爺叫“來”的聲音,有傢人答應“是、是”的聲音。濟川暗道:“我這表兄又不是現任做什麽,為什麽鬧成這個派兒?住在他傢,看他這種惡毒樣子,如何看得慣呢?既到此間,也叫無法,衹索耐幾天罷。他既到傢,我應先去拜他。”就約張先生同去。張先生一嚮在買賣場中混慣,沒有見過官府排場的,有些拘束,不願意去見。濟川道:“我們住在這裏,能不合他見面嗎?你雖然就要回去,也得住一半天兒。”張先生沒法,衹得同了濟川,叫小廝先把片子去回。他傢人進去了半晌出來道:“老爺說,請在簽押房裏見。”於是領濟川二人進去,原來這簽押房就是那花廳背後兩間,掀簾進去,表兄迎了出來,滿面笑容的招呼。濟川正想作揖,看他表兄的腿勢卻想請安,濟川無奈,衹得也嚮他請安,那腿卻是僵的,遠不如表兄那個安請得圓熟。張先生更是不妥,一個安請下去,身子歪得太過了,全體撲下,把他表兄頸上挂的蜜蠟朝珠抓斷了,散了滿地。
  原來他表兄赴席回來,知有遠親來到,尚未卸去冠服,不料遇着張先生,給他個當面下不去,就駡傢人道:“狗纔!還不快揀起來!”那張先生的臉兒紅的同關公一般,覺得自己身子沒處安放。他表兄又分外謙恭,請他們炕上坐。濟川還想推辭,張先生卻早已坐下了。他表兄又送茶,張先生忙着推辭,又險些兒把茶碗碰落。濟川謙道:“我們作客的人,衣帽不便,實在不恭之至,表兄也好寬衣了。”他道:“表弟大客氣了。愚兄在官場應酬,那衣帽是穿慣的。也罷,今兒天晚了,料想沒得什麽客來拜我了,換了便衣,我們好細談。至親在一處,不可客氣。”濟川正要回答,衹聽他叫了一聲“來!”猶如青天裏起了一個霹靂。張先生正端茶在手要想吃,不防這一嚇,把手一震,茶碗一側,把茶翻了一身,弄得一件銀灰繭綢夾衫面前濕了一大塊,忙把袖子去擦,那裏擦得幹。那位司馬公卻正看着傢人們理花翎,不曾瞧見,回轉頭來,方見張先生衣服潮了一大塊,就道:“老兄衣服濕了,穿不得。來!拿我的湖經衫給張老爺穿!”傢人領命去拿了接衫來,張先生衹得換上,殊嫌短小,弄成出把戲的猴子一般。司馬公又道:“官場應酬,總要從容些。記得那年有一位新到省的知縣,去見撫臺,衹因天熱,這知縣把扇子盡扇。撫憲想出一個主意,請他升冠寬衣,他果然探了帽子,脫了衣服,仍然搧扇子。撫憲請他赤膊,他不肯。撫憲道:“這有什麽,天熱作興的。”他倒也聽話,果然脫光了。撫憲端茶,底下一片聲喊『送客』。他慌了,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挾了衣服就走。不到三天,撫憲把他奏參革職。你道可怕不可怕?所以愚兄於這些禮節上頭,着實留心。”司馬公說這幾句話不打緊,衹把一個生意本色的張先生,羞得無地能容,什麽作客,直頭是受罪。濟川臉上也很覺得不好看。他表兄更是妙人,衣服換過,靴子仍套在腿上,一個呵欠,煙瘾發作。那些管傢知道他應該過瘾的時候,早把煙盤捧出,搬去炕桌,兩人衹得讓他躺下吃煙。他表兄道:“我們一傢人不客氣,愚兄因病吸上了幾口煙,時常想戒,恐其病發不當頑的,衹得因循下來,表弟可喜歡頑兩口嗎?”濟川生平最恨吸鴉片。
  他道:中國人中了這個毒可以亡種的。往時見人傢吸煙。便要正言厲色的勸,今見他表兄也是如此,益發動氣。又聽他問到自己,就扳着臉答道:“不吸。小弟是好好的不病,為什麽吸煙呢?”他表兄覺着口氣不對,有些難受,便亦嘿嘿無語。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楔子第一回 校士館傢奴談歷史 高升店太守謁洋人
第二回 識大體刺史講外交 惑流言童生肇事端第三回 礦師窬墻逃性命 舉人係獄議罪名
第四回 倉猝逃生災星未退 中西交謫賢守為難第五回 通賄賂猾吏贈川資 聽攛撥礦師索賠款
第六回 新太守下馬立威 弱書生會文被捕第七回 捕會黨雷厲風行 設捐局癡心妄想
第八回 改洋裝書生落難 竭民膏暴吏橫徵第九回 毀捐局商民罷市 救會黨教士索人
第十回 縱虎歸山旁觀灼見 為魚設餌當道苦心第十一回 卻禮物教士見機 毀生祠太尊受窘
第十二回 助資斧努力前途 質嫁衣傷心廉吏第十三回 不亢不卑難求中禮 近朱近墨洞識先機
第十四回 解牙牌數難祛迷信 讀新聞紙漸悟文明第十五回 違慈訓背井離鄉 誇壯遊乘風破浪
第十六回 妖姬纖竪婚姻自由 草帽皮靴裝束殊異第十七回 老副貢論世發雄談 洋學生著書誇秘本
第十八回 一燈呼吸競說維新 半價招徠謬稱剋己第十九回 婚姻進化桑濮成風 女界改良須眉失色
第二十回 演說壇忽生爭競 熱鬧場且賦歸來第二十一回 還遺財商業起傢 辦學堂仕途藉徑
第二十二回 巧夤緣果離學界 齊着力丕振新圖第二十三回 為遊學枉道幹時 阻翻臺正言勸友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