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當代懸疑小說之父:丹·布朗傳 》
第十章 功成身退
莉薩·羅格剋 Lisa Rogak
2005年5月末,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五名長達兩年之久的《達·芬奇密碼》最終跌到了第六名。消息傳來,出版界一片嘩然。但是就算跌到了第六名,這仍意味着每周25000册到30000册的銷售量,光是版稅就足以讓許多小說傢高興得昏死過去。不過,相比六個月前每周百萬册的銷量,《達·芬奇密碼》似乎已是強弩之末。
出版業的同行開始把註意力轉移到布朗的第五部小說上。在全美最大圖書集會——美國圖書展上,許多人猜測,出版社很可能藉機宣佈《所羅門鑰匙》的確切出版日期。不過遺憾的是,出版社並沒有這麽做,這引起了多方猜疑。
衆人都在拭目以待布朗的新作,各出版社自然不會放過布朗透露的任何細枝末節。聽說這部小說與共濟會和華盛頓市有關,大小出版社全都聞風而動,開始大量出版,或者再版此類久已絶版作品。一些預測《所羅門鑰匙》情節內容的書也搶先上市。許多作傢也不甘落後,開始密切關註這類書籍和資料。
許多作傢相信,共濟會的奧秘就隱藏在《天使與魔鬼》和《達·芬奇密碼》裏。因為每次有人問起這兩本書的綫索和密碼是否會在下幾本書中出現時,布朗總是咧着嘴笑笑。
如今,書迷們正目不轉睛地期待着羅伯特·蘭登歷險記中的又一個傳奇故事的問世,儘管《所羅門鑰匙》上市的時間依然遙遙無期。
廣大讀者要是想一睹深居簡出的丹·布朗的“廬山真面目”,就租一張約翰·特拉沃塔的電影碟子《酷》看看吧。布朗出席的一場音樂會被攝製成電影裏的一個場景:布朗坐在觀衆席的第一排,十分開心。
作傢成名之後很容易産生這樣的疑問和睏惑:成功是命運女神對自己的偶然眷顧?會不會衹是曇花一現?這種心理很常見,但是讓行內人士頗為不解的是,既然《所羅門鑰匙》第一版的市場銷量肯定火爆,布朗為什麽還這麽杞人憂天。
時至今日,布朗還是堅持一大早就起床,到沒有電話和網絡連接的辦公室進行創作,他對自己的生活卻總是保持着高度清醒的認識。
布朗總是將這一功勞歸功於他的妻子,稱是布萊斯讓他時刻清醒,明察事理。布朗計劃繼續呆在新罕布什爾的老傢。對他而言,這片故土總是那麽的溫馨備至。而居住在這個別名為“花崗岩州”的居民對於這個世界都為之瘋狂的名人從來都不另眼相待。
為了讓羅伯特·蘭登係列的小說得到世人更多的關註,布朗在《達·芬奇密碼》出版沒多久就嚮媒體透露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是那麽熱愛音樂,他甚至表示接下來的幾部小說中書中至少有一部將圍繞一位著名的作麯傢及相關的秘密組織展開故事情節。
有傳言稱布朗將讓莫紮特和他的父親在書中一展身手。這個年輕的作麯傢是共濟會的一名老會員,他譜寫的音樂經常用於共濟會的各種儀式場合,《旅人之歌》就是為了紀念他的父親在共濟會裏晉升而專門創作的。
莫紮特還譜寫過《共濟會快樂頌》和《共濟會哀樂》,但真正引起布朗高度關註的或許是他的歌劇《魔笛》。據說此劇實際上是為了歌頌共濟會而創,但後來卻又傳說共濟會謀殺了莫紮特,殺死他的原因是這個作麯傢在歌劇中透漏了共濟會的一些秘密,有叛教的嫌疑。還有一種說法稱莫紮特之死衹是共濟會陰謀的一部分,因為沒多久,瑞士的斯古塔夫三世和奧地利的萊奧波爾多二世也被神秘暗殺了。
這些都衹是猜測,布朗也可能正在考慮其他某個根本與此不相幹的秘密組織,但共濟會一直引以為榮的衆多一流會員——包括三分之一的美國總統——其中的故事、無法參透的謎團、刺激的歷險場景和緊張的故事氛圍足夠讓一百個蘭登去體驗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譯文出版社 |
|
|
| 關於作者 | 關於譯者 | 第一章 密碼之源(1) | 第一章 密碼之源(2) | | 第二章 羽翼初豐(1) | 第二章 羽翼初豐(2) | 第二章 羽翼初豐(3) | 第三章 運籌帷幄(1) | | 第三章 運籌帷幄(2) | 第三章 運籌帷幄(3) | 第三章 運籌帷幄(4) | 第三章 運籌帷幄(5) | | 第四章 首嘗敗績(1) | 第四章 首嘗敗績(2) | 第四章 首嘗敗績(3) | 第四章 首嘗敗績(4) | | 第五章 迷茫歲月(1) | 第五章 迷茫歲月(2) | 第五章 迷茫歲月(3) | 第六章 破釜沉舟(1) | | 第六章 破釜沉舟(2) | 第六章 破釜沉舟(3) | 第七章 時來運轉(1) | 第七章 時來運轉(2)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