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中國人的智慧   》 第28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7)      林語堂 Lin Yutang

  中國人對於文字之魔力,迷信至深,可從生活的各方面證之,此等特性既非邏輯,又非普通感性,乃不外乎一種原始民族時代之心理。幻想與真理之區別,從不加以分辨,亦無意從事於分辨。蝙蝠和鹿常為刺綉出品中很通行的題材。因為蝙蝠之蝠諧音“福”,而鹿字諧“祿”也,中國新郎新娘成婚後,得吃一頓成雙酒,席上一定有一顆豬心,它的意義是新夫婦吃了此心,將來終身義結同心。
  那也很難說究有多少事情是鄭重其事的信仰,又有多少是遊戲性質的幻想。不過有許多禁例真不是玩的,比方你在船上進膳,千萬莫把魚翻身,要是你真把魚翻一個身,那船夫便會狠狠着惱,因為魚的翻身,提出了船舶翻身的暗示。他也不見得十分清楚這是煞有介事還是無介於事的,但人傢都如此說,如此忌諱,他卻也不願費心費力去研究稽考以圖證實。這是一個心理階段,介臨乎真實與假托之間,真假混淆,富含詩意,有似黃粱一夢中之境界。
  六 幻想的空間
  對質樸這個意思該先明白,因為它是引導我們走進中國之擬想的與宗教的世界之前導。關於宗教,乃指一個極樂的天堂與一個慘酷的地獄,並實體而生活的鬼神,非為波士頓一神論者(Boston Unitarians)所謂“天國……存於汝身”之說,亦非如亞諾爾特(Matthew Arnold)所信之“不可擬人的,無定形的,存在於吾身,圍繞於吾身,主張正義之權力”之說。
  所謂幻想的世界,並不限於目不識丁之輩有此信仰,聖哲如孔子,亦曾表現某程度的質樸的擬想,當他論及鬼神,他這樣說:“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可見其說道鬼神,於心甚安,真是天真可愛,故又說:“祭神如神在” “敬鬼神而遠之。”至他的對待鬼神的態度則寧願彼此互不相涉。
  韓退之為唐代一大文豪,亦為擁護孔教的一大健將,他繼承着孔子這種天真的態度。當他謫居現在的汕頭附近的時候,適有鰐魚為患,他遂寫了一篇聲調鏗鏘的《祭鰐魚文》,一若鰐魚竟受了他這篇優美雄健的文章所感動(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文章能手之一),照他自己的證述,鰐魚從此不復出現於此縣。韓退之到底誠意的信仰此事與否,殊無益以考究。倘欲發問這個問題,即是誤解了實況,因為他的回答十之八九將為:“吾何以能知其真,然足下卻何以知其非真?”這實在是不可思議論的論調,既承認解决此等問題,非吾人智力所能胜任,倒不如漠視而過之。韓退之為具有偉大膽識者,而且不是一個迷信人物,因為他是著名的《論佛骨表》的著者,在這篇文章裏,他勸皇帝勿遣代表去迎佛骨。我想當他執筆寫祭鰐魚文時,一定在暗暗好笑。另有幾位膽識偉大的人物,具有較強的辯證力,像後來的司馬溫公,他力闢佛教地獄之說,提出一個質問:為什麽中國未聞佛教學說以前從不夢及地獄之事,但是這樣的辯證方法便不是中國精神的典型。對於我印象最深之中國幻想的特型人物,是像《聊齋志異》等中國文人從幻象演繹出來的女鬼故事,尤其那些被遺棄而抑鬱以死和屈死的女子的幽靈。他們附着於婢女的身體而申述其願望於生人,或由已死的情人,復來繾綣,且為之産子。這種故事,充溢着人類的情感,最為中國人所愛讀。因為中國的幽靈,奇妙地酷肖生人,而女性的幽靈更為可愛:她們也有多情善妒的,或至享受着一部分平常人類的生活。
  據此等筆記所描寫,倘有書生孤齋夜讀,遇此等幽靈鬼怪出現,倒不甚可怕。蓋當燈火黯淡欲滅,有書生蒙矓而入睡,忽聞綢衣窸窣聲,及睜眼視之,則一麗姝,可十六七,慧秀嬌媚,光華照人,方睨之而笑。她們往往為多情熱烈之少女,我蓋深信此等故事而為孤寂書生引以自慰之願望。她也能用種種狡黠手段羅緻財帛以助情人之貧乏;也能體貼護侍他的疾病,其溫潤慈和勝過於現代之新式看護。更奇者,她有時還能替他蓄聚金錢,當他作客他方,她復能耐心地為他守候。所以她也能保持貞潔的節操。如此同居戀愛的時期,少則三五日、數星期,至可延長及一世之久,直等她替他生了小孩,孩子又長大成人,應試及第,及至榮歸鄉裏,則忽失故居所在,但見古墓荒塚,有一穴穿於地下,其中躺一已死之母狐。因為此當年所謂麗姝,即中國人津津樂道的狐仙之一。有則她忽然隱逸,臨去卻還留一短箋,敘明她實為一狐狸,但欲享受人生幸福,因來繾綣。今見彼等已能發達,伊深為欣慰,但願彼等恕伊之孟浪,末復緻其戀戀不捨之情雲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1)第2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2)第3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3)
第4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4)第5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5)第6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6)
第7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7)第8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8)第9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9)
第10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第11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2)第12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3)
第13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4)第14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5)第15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6)
第16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7)第17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8)第18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9)
第19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0)第20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1)第21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2)
第22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1)第23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2)第24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