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三編 軍事防禦(3)
董耀會 Dong Yaohui
遼金時期軍屯遍布各地。金熙宗天眷三年,攻取了江南,“猶慮中原士民懷貳”,於是創設屯田軍。“凡女真、奚、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與百姓雜處,計其戶口,授以官田,使自播種。……凡屯田之所,自燕南至淮隴之北,俱有之。皆築壘於村落間”。海陵王貞元元年遷都,於是徙上京路太祖、遼王宗斡、秦王宗翰、右諫議烏裏補的猛安,以及太師勖、宗正宗敬之族,處之中都。徙斡論、和尚、鬍刺三國公、太保昂、詹事烏裏野、輔國勃魯骨、定遠許烈、故杲國公勃迭八猛安,處之山東。徙阿魯之族,處之北京。徙按達族屬,處之河間。“授田牛,使之耕食,以蕃衛京國”。世宗大定十七年,“拘刷良田”,給女真猛安謀剋人戶。二十一年括山東路民田,分給女真屯田人戶。又不欲猛安謀剋和民戶雜居,令凡山東東西兩路屯田與民田互相犬牙交錯的,皆用官田對換。二十二年從山東路猛安內摘入謀剋,徙於河北東路,酬斡青、狗兒兩猛安舊地,無牛者官給之。又盡徙河間宗室於平州,土薄者易以良田。二十四年以上京率鬍刺溫之地廣而腴,又欲上京兵多,它日可為緩急之備,遂遷速頻一猛安,鬍裏改二猛安、二十四謀剋,以實之。出府庫錢濟行資,市牛畜。“當是時,多易置河北山東所屯之舊,括民地而為之業,戶頒牛而使之耕,畜甲兵而為之備,乃大重其權,授諸王以猛安之號,或新置者特賜之名,製其奢靡,禁其飲酒,習其騎射,儲其糧糒,其備至嚴也”。承安五年,章宗以中都、山東、河北等路屯駐軍人土地不足,遣樞密使完顔宗浩括地給軍,凡得地30餘萬頃。泰和四年,又增定屯田法。舊製,軍人所授之地不得租賃與人,今更定“所撥地止十裏內,自種之,每丁四十畝,續進丁同此。餘者許令便宜租賃及兩和分種”。金朝猛安謀剋屯田此後還有發展,但它的主要特點和它的主要制度,大致就是這樣。在遼金以前的屯田是邊鎮屯田,遼金則是遍地屯田;以往軍屯地區重在外境,遼金的是內外皆有。
明長城九邊營田的具體內容及特點是什麽?
明代的軍屯有不同的形式,其中有一種叫做營田。
在明初所謂營田,就土地的經營形式上說,或軍屯,或民屯,並沒有特殊的意義。朱元璋早在1356年設立“營田司”。兩年後任命康茂纔為營田使。那時的營田司主要是專掌水利,恢復農業生産的。推測起來,營田司有點像元代的“大兵農司”或“大都督兵農司”,總是與軍事有關。
明代營田的施行,在北方各邊鎮(九鎮)則是以軍營田。邊鎮的營田是為補救軍屯廢弛而設立的,它是以營旗軍屯墾,原軍士“兼耕與守”,而不是分撥一部分旗軍專事屯種。所以在甘肅,營田軍士稱作“墾軍”,以別於“屯軍”。寧夏的營田,山西偏頭老營堡的營田,遼東的營田,等等都是這種營田的例子。
明代營田法之行於邊鎮,如遼東、榆林、延綏,據說是因“土廣人稀”,召佃無人。實際上,明代的邊鎮營田效果並不理想,先前甘肅巡撫楊錦所施行的營田,原計中熟可得五萬石,大熟可得十萬石。但施行不久,“地無實畝,軍無實籍,徵無實租,弱者賠纍,強者侵奪,徒妨差操,無益積貯”。甚至將“墾軍月糧扣充租稅”,“致使軍伍缺額,兵農兩失”。
營田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納如下。營田的生産者就是擔任防禦的旗軍,守軍與屯軍不分,不像正規軍屯制度中防守軍和屯種軍完全分開;營田者授田,不以個人獨立生産者出現,而是集體授田,不像正規軍屯制度屯軍授有一定頃畝的分地;營田者生産所獲全部入官,所交稅糧也無定額,不像屯軍須交納一定數額的正糧餘糧,或衹納餘糧,其餘歸自己所有,不足的自行賠補;營田者是以軍耕田,一切由官府供給,月糧、行糧、鼕衣布花也由官府供給,完全是個兵,不像屯軍自己擔負自己的生活(無軍餉),用官府牛具還得交租還官,本質上是個強製種官地的人;“營田所獲,專備修邊支給”,而屯田屯糧(屯田子粒)是一部分供屯軍自用,一部分供作衛所官軍俸糧。
營田軍和屯田軍雖然都是軍,他們的具體身分卻有些不同。也就是說,他們對土地的所有者的具體生産關係不同。到了屯軍不是旗軍而是被強迫的軍戶餘丁屯田時,這種不同就更明顯了。
長城對邊遠地區經濟的發展起過什麽作用?
在古代,長城沿綫大多是生産比較落後的地區,因人煙稀少,土地荒涼,被稱之為“不毛之地”。古代統治者為發揮長城禦敵功效,必得解决守城將士軍備給養的供應問題,而解决守城給養的最佳選擇無疑是屯田和徙民守邊。秦始皇在修築長城的同時,即着手加強邊境地區的開發建設,在長城沿綫設十二郡,並且移民前往開發,進行農牧業生産。漢武帝時又大量發展了屯戍和屯田,有組織地進行發展農牧生産。同時,長城、烽燧也是保護屯田和開發邊疆地區最好的屏障,使匈奴等遊牧統治者不得對農牧民進行掠擾。
歷代長城軍事防禦機構設置情況是怎樣的?
自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中國,到明末1664年清兵入關,在兩千多年的漫長歲月裏,歷代封建王朝都建立了長城防禦工程相關的軍事機構。通過層層軍事行政機構,互相聯繫溝通,構成統一協調的整體防綫,並藉助烽燧係統重點突出的兵力配置,使長城防綫具備強大的防禦能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3) | 第一編 歷史沿革(4) | 第一編 歷史沿革(5) | 第一編 歷史沿革(6) | 第一編 歷史沿革(7) | 第一編 歷史沿革(8) | 第一編 歷史沿革(9)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0)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 | 第二編 建築遺存(2) | 第二編 建築遺存(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4) | 第二編 建築遺存(5) | 第二編 建築遺存(6) | 第二編 建築遺存(7) | 第二編 建築遺存(8) | 第二編 建築遺存(9)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0)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