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從品茶說人生:人生八味   》 第28節:找尋心靈的平靜(6)      唐汶 Tang Men

  循着你心內正面的引導,不被復雜的外力所惑,你終將成為一位頂尖大師。
  07清心禪語
  一定有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千萬不要隨波逐流。
  近讀林新居的禪理散文《滿溪流水香》之《清心也可以》,反復品味茶壺詩--"心也可以清,清心也可以,以清心也可,可以清心也。"真是意猶未盡、回味無窮。感悟"倘若我們能夠無貪無求,即使是品茗小事,也可以使原本紛亂的心情得以澄清,心既清,便可清心;因為清心的緣故,所以隨時隨處可得佳趣"。
  生活在充滿競爭、充滿壓力、充滿希望的年代,無論是官場的明爭暗鬥、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競技體育的瞬息萬變、演藝場上的大紅大紫,還是尋常人傢日常生活的變化,人們的心態都面臨着極大的誘惑和考驗
  其實,富甲天下,也可能憂心忡忡;昭昭大纔,也不一定心懷坦蕩。其實,快樂與幸福是相對的,衹是一種感覺。其實,對於成功人生而言,一個人的心態遠比才能和努力更重要。
  人們沒必要恐懼失敗、躲避睏難、逃避現實,人們沒理由津津樂道成功、財富、名望,其實,所有的一切都是動態變化的、都是暫時滯留存在的。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清心的方式,可以學孫犁"愛品林中鳥",可以像艾雯"獨享月夜的清幽",可以如海明威做"大海踏浪人",可以品老捨的"鴿趣",可以品豐子愷"酌飲風味在情境"。
  快樂的人總在尋找生活中的鮮花,痛苦的人衹是看到生活的垃圾。懂生活的人總在享受生活中的樂趣,不懂生活的人還在抱怨生活的無聊。會生活的人不是沒有悲哀,而是不陷於悲觀,不會生活的人不是沒有快樂,而是放棄了快樂。
  清心靠自己感悟,清心靠自己尋找,清心靠自我調整。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
  不知春上花枝。
  08淡泊以清心
  回味生活的過程,生命衹存留於此時此刻。
  總想從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中暫時脫出,尋一山清水秀、樹翠天高的去處,悠哉悠哉,看行雲緩緩,聽溪水潺潺。說起來,並不是想逃避現實,更不是厭倦生活,而是想於忙碌與喧囂中小憩,謂之--清心。
  步履匆匆與車水馬竜是一種景象,但暫時做一次閑雲野鶴也是一種境界。試想,姑且告別一下寫字檯上的報告、談判桌邊的舌戰和精密準確的圖紙,倚竹杖坐看山林色晚,或是觀滄海而撫古思今,那是多麽愉悅的事情!倘有翠湖,駕一葉小舟而溯流,在澄澈與晶瑩之上尋一份安靜,那也算是一種愜意。
  猶如將一瓶成分復雜的水沉澱,會得到珍貴的清純。清心或使紛亂的心情有綫索可以清理,或於忘憂的狀態得到心理調整,更能使人反思。倘在清心之中,凝神另一境界,得到空曠悠遠或新的啓迪,更不枉一番苦心。
  我曾為清心而漫步於海灘,在拍岸的雪浪和遠處的帆影中,卻得到生命的啓迪,浩瀚納進心胸,豪放註入襟懷。我也曾漫步於林中空地,在一方淨土中觀陽光與溪水,突然悟出了為人之道,於是欣喜若狂,更覺清風兩袖,心靈無塵。
  不知為什麽,我總有與現代生活的節奏緊趕不及之感。但時正英年,按說應與垂暮無緣,便時時尋找閑暇,以便清心。這不是陶潛的遺風,也不是遠遁世俗,大約應歸於一種積蓄和調整,或是新的衝刺前必要的緩衝。我想,倘人一生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在生活上也並不疲憊,活得豈不更加漂亮
  觀鳥翅掠過樹梢而有勇猛的飛翔,看山千古如斯而視名利若浮雲,讀帆葉弄潮而在事業上一往無前,聽溪迥山石而不畏奮鬥的坎坷,此是清心的佳境。
  其實萬事皆理於此。所謂"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說的怕就是清心的道理。生活離不開急管繁弦,但亦不能不珍惜柔笙緩笛。
  人們,讓心靈多享受一些寧靜和清新吧!因為清心之後,你會覺得自己如一池靜水,或是一座透明的山峰,而面前有金碧輝煌的陽光在召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第1節:序言第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第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2)
第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3)第5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4)第6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5)
第7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6)第8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7)第9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8)
第10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9)第11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0)第12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1)
第13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2)第14節:用愛融化,用心感恩(13)第15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1)
第16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2)第17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3)第18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4)
第19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5)第20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6)第21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7)
第22節:謙虛為人,低調做事(8)第23節:找尋心靈的平靜(1)第24節:找尋心靈的平靜(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