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孔子對於孝的看法(2)
李零 Li Ling
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的年齡也比較小。此問也是孔子晚年的事。
“色難”,上一章是說內心,這一章是說臉色。孔子說,臉上有沒有孝敬也難。光是替長輩辦事,有吃喝先緊着長輩,內心不敬,臉上不恭,也不算孝。
“曾”,音zēnɡ,是乃、竟之義。
以上四章,都是問孝,但孔子的回答不一樣。宋人指出,孔子施教,往往是根據學生的特點,特別是缺點,如程頤(此章《集註》引)、張栻(《雍也》6.21《集註》引)都指出這一點,後人叫“因材施教”。
中國人喜歡講孝道。孝是周道,伯夷、叔齊投靠周文王,就是“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史記?周本紀》)。李逵落草,宋江上山,也要先考慮老爹老媽怎麽安置。有人說,這是中國特色,絶對優越於其他民族,不一定。
司馬遷講匈奴人,說他們“貴壯健,賤老弱”(《史記?匈奴列傳》),好吃好喝緊着青壯年,老弱病殘衹能吃剩下的。我們覺得太不像話。其實,這是由生存環境所决定,並不是說,人傢的小孩就不愛父母。同樣,現代西方也有類似問題,他們,小孩很早就離傢,自強自立,闖蕩天下,不靠父母,老兩口,衹要能動,也不要人養,實在不行,纔上敬老院,晚境凄涼,但很自尊,未必道德比我們差。
現在的中國,孝道在解體,原因是環境越來越像西方,時過境遷回不去,非要回去,那也是綱常倒轉:有了兒子就變成兒子,有了孫子就變成孫子———光讀《論語》有什麽用?(子夏問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李零簡介及自序(1) | 自序(2) | 自序(3) | 自序(4) | 自序(5)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 | 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 | 孔子獲罪的原因(1) | 孔子獲罪的原因(2)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 | 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 | 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 | 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 | 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 |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 禮之用,和為貴(1) | 禮之用,和為貴(2) |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 |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 | 怎麽消滅無恥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