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28節:麯阜元宵點天燈(1)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麯阜元宵點天燈
  正月十五,俗稱"元宵節",又稱"花燈節",因為鬧花燈是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之一。這種風俗,各地都有許多獨特的情趣。四十年前,筆者曾在孔夫子故鄉麯阜古城度過一次元宵節,與舊京北平相比,迥然不同。
  印象最深刻的是"點天燈"、"放天炮"。當年的北平,每至元宵,傢傢戶戶皆在大門前挂花燈,或左或右,或多或少,但總是要有的。麯阜則不然,除在門前挂燈,還在院子正當中,埋上一根高大筆直的朝天桿,將花燈挂到桿子頂上,名曰"點天燈"。而權勢僅次於皇宮的衍聖公府,則從正月初一開始,就在號稱"大觀園"中心的前上房大院,舉燭"點天燈"了。紅木雕架的大玻璃穗子燈,日夜不息,點燃半月之久,一直點到正月十五之後。因孔府的朝天桿最高,所以在元宵節這天夜裏,環顧麯阜古城,一燈之下,萬燈競放。燦爛的燈火,與明晃晃的月光交相輝映,人間天上,塵衰碧空,令人難分。
  "放天炮"也是麯阜元宵特有的奇景。元宵之夜,傢傢戶戶,把一串串、一挂挂的鞭炮,懸挂在朝天桿上點放,從黃昏一直放到第二天天明。真乃傢傢火樹,戶戶銀花,此起被消,徹夜不絶。舉國之內,唯麯阜有此獨特的元宵風俗。追本溯源,據百姓講與孔夫子有關。自古以來,人們把孔夫子看作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盞光焰萬丈的明燈。孟子曰"天不生仲尼,萬古猶如長夜。"孔子學說歷史之悠久,影響之廣大,舉世無二。正因如此,麯阜百姓對孔子的敬仰,也遠非它鄉它地所可比。當地百姓尊稱孔子是"文麯星",說他是"魁星下凡"、"主管文事"。麯阜群衆感謝玉皇大帝派孔子來麯阜。所以,在祭祀至皇元君的上元之夜,"點天燈","放天炮",一則表示麯阜是聖人之鄉,非等閑之地;二則稟報玉皇大帝:麯阜因有孔子而殊榮,百姓以奇風異俗的祭祀禮節以報答。世間最講究一個"誠"字。麯阜百姓祭天,至誠之至。天燈、無炮,燃放半月之久,數量之多,耗量之大,在神州大地,哪一個縣城都不能與之媲美。
  "點天燈,放天炮,禮花對着竜燈照。"這是麯阜元宵節的一大特點。麯阜人耍竜燈,技藝十分高超。耍竜燈的人,在焰火四射的煙霧中穿行,火不得燒身,竜燈必須絲毫無損。藝人稍有疏忽,那灼熱的火星,便把衣服燒個大窟窿。非精明強幹的小夥,難以胜任耍竜燈的遊戲。因此,耍竜燈的高手,倘若未婚,就成了少女們極為註目的人物。"竜燈會"的另一特點,是必須到"天下第一傢"的孔府去匯演。全縣所有村鎮,衹要耍竜燈,就要準備赴孔府表演一次。如此一來,孔府自然成了名副其實的"竜燈藝術中心"。為使村鎮居民都有機會進孔府表演耍竜燈,孔府主人明文規定:目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孔府全天開放,自由進出,真正做到"金吾不禁,玉漏無催"。耍竜燈的地點,通常選擇在懸挂着"聖府"和"恩賜重光"的孔府第二庭院。屆時,衍聖公高坐庭院正北的大堂之內,從華麗的暖閣處嚮外觀看。那氣派,那風度,頗有些帝王"禦樓觀燈"、"與民同樂"的味兒。竜燈會歷代在孔府匯演,據說也是出於對孔子的熱愛和尊敬。麯阜人視孔府為"聖人之傢","風水寶地"。在。聖土。上隆重祭祀上帝,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書春'的筆墨生涯
第4節:新春話年畫第5節:北京人買年貨第6節:北京人年關搪賬
第7節:門神挂錢窗戶花兒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第9節:佳餚美酒醉除夕
第10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第11節:迎春福、祿、壽(1)第12節:迎春福、祿、壽(2)
第13節:探親訪友話蒲包第14節:北京人吃餃子第15節:北京"雜拌兒"
第16節:新春逛廠甸(1)第17節:新春逛廠甸(2)第18節:新春逛廠甸(3)
第19節:新春逛廠甸(4)第20節:晚清官場拜年習尚第21節:侗族春節習俗
第22節:春節話青田年糕第23節:漫話"初五開市"第24節:元宵之夜燈如畫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