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1978歷史不再徘徊 》
第28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16)
凌志軍 Ling Zhijun
在當年所有那些集中在中央委員會的報告中,有一份計劃令毛澤東既疑且喜:《範縣1960年過渡到共産主義》。他禁不住在報告第一頁的空白處寫道:"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詩,似乎也是可行的。時間似太促,衹三年,也不要緊,三年完不成,順延可也。"(薄一波:《若幹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顧》(下捲),第754頁,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毛澤東之所謂"詩"是一種浪漫的遐想,這批示寫在1958年11月6日。第二天,也即11月7日,政治局裏所有的領導人都會看到毛澤東的這幾行字和範縣雄心勃勃的計劃。比起毛澤東劉少奇曾經去過的河北省徐水縣,範縣居然把實現共産主義的時間一舉提前三年。
但是政治局裏所有的領導人都不會對這些表示驚奇。討論何時纔是共産主義的開始之日,多少年來就是共産黨政治傢們的職業興趣。三十八年以前,也就是1920年的時候,列寧說,大約是在1930年到1940年的這段時間裏,還說他們這一代中十幾歲的人們,將要親手建設共産主義社會。過了十八年,也即1938年,他的繼任者斯大林保證,整個蘇聯過渡到共産主義的日子將是在1943年以前。到了1957年,赫魯曉夫又說,從1959年算起,到達共産主義還要十二年。中國領導人和他們的蘇聯前輩可能有着無數的區別,但在計算到達共産主義的時間表時,其緊迫的心境如出一轍。
不過,在農民中間,1958年造成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叫農民刻骨銘心的不是時間表,而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一邊在山上貢獻自己的體力,一邊又在傢裏貢獻出自己的財産。
人民公社制度在8月份確立之後,就需要有一種全新的理論來引導五億農民同心協力。《人民日報》社論的作者解釋說,作為"未來共産主義社會的基層單位",人民公社的基本特點是"一大二公"。所謂"大",即將原有的七十萬個小合作社合併;所謂"公"則是更加集體化。男人可以無牽無挂地任憑調動;女人全部參加勞動,孩子送進托兒所,吃飯在公共食堂裏面,衣服由縫紉組來洗補晾曬。"這樣,原來農業生産合作社中還保留的生産資料個體所有製的某些最後殘餘,如自留地、自養牲口、自營的成片果林、一部分較大型的生産工具等等,許多地方在建立公社過程中都已轉化為公有"(《人民日報》1958年9月3日。)。輿論一經鼓噪,加上思想方面的灌輸和行政司法方面的強製,就成為黨的"人民公社化"的施政核心。
匆匆建立起來的人民公社,到這一年的秋季已經有二萬六千五百七十六個。生活在鄉下的所有官員都知道,他們未來的天堂裏不會有足夠的財富供人分享,錢衹能來自老百姓。可以想象,這些人幾乎都會成為"共産風"的煽動者。每一個公社都衹是合作社的簡單合併,其規模大致相當於二十八個合作社。平均管理着四千七百九十七戶農民。按照公社的章程,生産收支的核算以及盈虧由公社執掌。所以"共産"的過程也就可以簡化為一個會議上的一個决定。公社的成立之日,即等於在法律上宣佈,社內之全部合作社和農傢的財産轉歸公社所有。當然"轉歸"本身還要經過一些技術上的操作。最為常見的辦法,是以公社的名義發出建立若幹生産基地的指示。徵集所屬合作社和農傢的財産人力,以為公社基地的物質來源。比如河南嵖岈山公社就是用這種辦法,製定了建設"牛場"、"萬豬場"和"萬雞山"的計劃。公社下屬各村莊,均須抽出若幹人員,攜帶樹木磚瓦之類建築材料,集合於指定地點,建起三百零五間畜捨,然後又由農民傢中牽去一百九十二頭牛、八十九頭豬和二千七百多衹雞。諸如此類的建設過程,被當時的報紙稱為"白手起傢"而廣為宣傳,公社兩手空空的領導者們,也的確是在一夜之間即可擁有財産萬貫。農傢中之房屋桌椅、刀碗鍋筷、雞鴨豬狗,均為"共産"的對象。按照薄一波的回憶,是"見錢就要,見物就調,見屋就拆,見糧就挑"。
薄一波是在三十多年以後纔敢這樣說的,而農民們早就在痛切地抱怨自己的財産被充公。當然這些怨言衹是在私下裏才能聽到。一個農民在給他海外親戚的信中寫道:"所有的房屋和傢具都成了政府的財産,公社可以為所欲為,個人沒有任何權利。"另一個人則告訴他的遠方親人,他正在想辦法變賣傢中財産以躲避公社的徵用:"你知道嗎?縫紉機必須歸人民公社公用,我已經同王叔爺、三妹和其他傢人商量,最後我們决定盡快地把縫紉機賣掉,但縫紉機的價格太便宜了,因為賣縫紉機的人太多了。"個人存在銀行裏的錢財大都被徵用去做"投資",據一個鄉下人的解釋:"把錢交給政府就是'投資'的含義。"甚至連親友寄來的錢也常常不能如數拿到,一個農民告訴他的海外親戚:"寄來的錢,衹有一小部分給了我們自己,其餘全部拿去做公共基金。"這種情況引起海外華僑的憤怒,以至於政府高級領導人也不能不表示關註。廣東省省委書記陶鑄於是保證,所有銀行存款和華僑的匯款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1) | 第2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2) | 第3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3) | 第4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4) | 第5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5) | 第6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6) | 第7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7) | 第8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8) | 第9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9) | 第10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10) | 第11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11) | 第12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12) | 第13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1) | 第14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2) | 第15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3) | 第16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4) | 第17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5) | 第18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6) | 第19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7) | 第20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8) | 第21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9) | 第22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10) | 第23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11) | 第24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1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