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國的才子佳人:現代作傢的婚戀與創作   》 四、“傻姑爺到傢”(1)      王鳴劍 Wang Mingjian

  或許正印了“福兮禍之所伏”的古話,正當冰心和吳文藻打算在書齋中享受他們恩愛的寧靜生活時,他們兩傢卻陷入了多事之秋。冰心的母親和吳文藻的父親相繼生病去世。冰心與母親感情很深,如今母親撒手人寰,她悲痛欲絶。母親去世一年半後,她還寫有2萬餘字的《南歸——貢獻給母親在天之靈》,以凄婉的筆調記載了母親去世前後的憂傷時光。冰心因母親的離去,感到無所依傍,認為“人生本質是痛苦,痛苦之源,乃是愛情過重。”在母親去世後,吳文藻成了她唯一的“幻夢!”《冰心全集》第二捲,第446頁。隨後,吳文藻的母親和冰心的父親相繼來到北平,與他們同住,冰心的二弟為傑升入燕大,吳文藻的妹妹劍群也入讀燕大傢政係,一傢人又團聚在燕園。這或許是上帝為他們各自失去父母的一種潛在補償吧。
  吳文藻剛來燕大社會學係時被聘為講師,用國語講述西洋社會學,致力於社會學中國化。後來升為教授、係主任、法學院院長,他以培養學生為己任,希望通過他們掌握社會學學科以達到自己改造社會之目的的遠大理想,而這個理想在“吳門四狗”(冰心戲稱同齡屬狗的費孝通、林耀華、黃迪、瞿同祖)等人身上得以實現。其中的費孝通在學術和政界都聲名顯赫,影響頗大。
  費孝通(1910—2005),江蘇吳江人,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傢。費孝通少年時即熱心政治與社會活動,18歲考入東吳大學醫預科,因參加學生活動而被校方勒令轉學,繼而投師吳文藻門下,與極富語言天分的王同惠(1912—1935)同學。他們因志趣相投,共同翻譯英文著作《社會變遷》和法文著作《甘肅土人的婚姻》而相親相愛。1935年9月,費孝通在吳文藻的舉薦下,為實施老師社區研究的思想,决定接受廣西省政府之邀,赴大瑤山做瑤寨實地調查。王同惠决定陪同前伴。行前,他們在燕園未明湖畔舉行了簡樸的婚禮,隨後踏上了大瑤山之路。一路上的艱辛始料未及,兩人將調查行蹤和所得以《桂行通訊》的形式,刊登在北平的《晨報》和天津的《益世報》上。1935年12月16日,他們翻山越嶺到一個鄉進行調查時,因掉隊迷失了方向。傍晚時分,費孝通誤入一個瑤族獵戶為捕捉野獸而設的陷阱,已有身孕的王同惠摸黑去找人救他時,不慎墜落深淵而為民族考察獻身。費孝通得知後悲痛欲絶,將她的遺體埋葬在梧州市的白鶴山上,並親筆寫下墓碑和碑文:“妻竟懷愛而終,傷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鄉縣人,來歸衹一百零八日。人天無據,靈會難期,魂其可通,速召我來。”隨後,費孝通化悲痛為力量,在第二年整理出版了愛妻的遺作《花藍瑤社會組織》,並於1938年在倫敦獲得博士學位後,出版了奠定他在社會人類學巨擘地位的《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一書。在捲首費孝通深情地寫道:獻給我的妻子王同惠。費孝通對王同惠的思念從未終止,不僅將他與孟吟的女兒取名費宗惠,乳名小惠,以示紀念;而且在王同惠逝世62年後的1997年重版他們共同的譯著《甘肅土人的婚姻》時,還寫下了長達一萬多字的序:《青春做伴好還鄉》。費孝通在彌留之際,留下遺言,部分骨灰與之合葬,真可謂情深義重一輩子。參見陳東風:《費孝通與王同惠的生死摯愛》,《老人天地》2006年第4期。
  1929年夏,冰心和吳文藻在搬進燕南園60號後,冰心就擔當起相夫教子、操持傢務的重任,吳文藻則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之中。他們雖然專業不同,性格有異,但都愛整潔、幹淨,相處融洽。冰心時常以文學家的睿智在家庭生活中調侃癡迷於學問的吳文藻。冰心在《我的老伴——吳文藻(之一)》中回憶道:
  1923年我初到美國,花了五塊美金,照了一兩張相片,寄回國來,以慰我父母想念之情。那張大點的相片,從我母親逝世後文藻就嚮我父親要來,放在他的書桌上。我問他:“你真的每天要看一眼呢,還衹是一件擺設?”他笑說:“我當然每天要看了。”有一天我趁他去上課,把一張影星阮玲玉的相片,換進相框裏,過了幾天,他也沒理會。後來還是我提醒他:“你看桌上的相片是誰的?”他看了纔笑着把相片換了下來,說:“你何必開這樣的玩笑?”還有一次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春天上午,我們都在樓前賞花,他母親讓我把他從書房裏叫出來。他出來站在丁香樹前目光茫然地又像應酬我似的問:“這是什麽花?”我忍笑回答:“這是香丁。”他點了點頭說:“呵,香丁。”大傢聽了都大笑起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蘇雪林:“精神貞操之重要,更在肉體之上”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1)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2)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3)
一、“你想我的心麽?我願意將這個給你”:秦風(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2)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3)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4)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5)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6)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7)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8)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9)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0)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1)
二、“我愛的並不是實際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張寶齡(1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1)
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2)一、“成功的花,人們驚慕她現時的明豔!”(3)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1)二、“愛在右,同情在左”(2)
二、“愛在右,同情在左”(3)三、“愛了一個人,即永久不改變”(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