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类 》 话春秋 品兵法:孙子 》
第28节:二十一、 春秋部队之构成(2)
子金山 Zi Jinshan
再具体到各诸侯国,实行的是大夫治国制度。各国君主实际上并不操控自己领地内的每一处土地,有相当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都分封给大夫,大夫就是其治下的小君主。
每位大夫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一块地产,都豢养数量不等的私家部队及家臣,私家兵谓之部曲,家臣谓之客或舍人,眷养多少那就看各人的财力多寡了,总归是经济决定军力,然后决定政治,穷鬼到了啥时候也不会有硬拳头。
大夫制与君主制一样是世袭制,在诸子中选定的接班人也叫太子。地产所得全为大夫自己拥有,不必缴税给国君,但战时各大夫必须派私兵参战,兵器、补给也均需由自己解决,各大夫的私兵和国君的卫队合在一处就组成了各国的正规军部队,战时由国君指定的大夫或军事将领统率。
客或舍人往往仅对眷养他们的大夫效忠,他们构成了诸大夫的个人政治势力。这种大夫制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结果:大夫之间的私人势力平衡不断动荡变化,君主势力与大夫集团势力之间的平衡也是此起彼落。因此,春秋时期各国大夫之间因私人仇恨而互相攻讦的事情并不罕见,有的甚至于动用武力灭对方一族,一般都是事后君主才来扮演仲裁者的角色。
所以,春秋末期出现众多大夫杀君,迎立新主的事件,就是由于大夫们的拳头超过了君主。发展到巅峰的事例就是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一事件从三家势力初成,到三家正式彻底分晋用了一百多年,这一段漫长的时期也是春秋大夫制弊端尽露、走向没落的关键时期。
吴王大举出兵楚国时,也是自己的直辖部队与吴国大夫们的私兵并存时期,例如:吴王自己的胞弟夫概所率的就是自己的私人部队,据野史小说上说,夫概称之为“熊兵”,大家不要误会,这与“熊市”、“牛市”中的“熊”字含义相反,是“北极熊”的“熊”字的意思。
啥时候都是熊吃牛,从没有老牛啃熊毛的现象发生过。
再例如,吴国大夫子山,也是率领自己的私兵入伙伐楚,不过战力稍弱于王弟夫概的“熊兵”而已。
至于伍员与伯嚭,也是有自己的部队的,当然,由于从根上说是外国人,其实力与规模就要小多了,两人更需要避嫌,不会公开发展自己的私人势力。
具体到孙武,身边估计不过一支小型的卫队而已,孙武参政时间不长,其志不在私权争利,本人安全在于吴王的态度,所起作用也就肯定决定于阖闾听从的程度了。
这次出兵,孙武被委以指挥吴国全军的主将,但就实际权利来说,由于吴王阖闾随军出征,孙武这位“主将”的权利就被大大打了折扣了,其职责不过一个全军参谋长罢了。总之,也与伍员一样,统帅部中的一员,将自己的谋划灌输给吴王,再由吴王颁布全军。
从后来发生的情况来看,离开了吴王,孙武别说指挥全军,就连稍下级的大夫都制约不了,至于王弟夫概,更不会理睬孙武的军令。孙武的军令是对着全军的,但小兵是通过自己的大夫接受命令的,而大夫只听从吴王一人的命令,所以孙武只有用兵法说服吴王,实施军令。
其实,就连吴王有时说了也未必算数,比如对夫概,夫概就敢于违抗吴王的军令。
这样一支凑合的部队怎么应付即将到来的恶战?
别急,战力是对比才能看出的,敌人楚国更甚,其部队也是由多头构成,在配合作战方面还不如吴军,吴军毕竟还有个阖闾从中调度,楚军却是令出多头,尤其,真正的军权又控制在囊瓦手中,这就给吴军带来了机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孙子 序言 | 第2节:一、 孙子出世话春秋 | 第3节:二、 吴国机遇谈伍员(1) | 第4节:二、 吴国机遇谈伍员(2) | 第5节:三、 辗转数国逢孙武 | 第6节:四、 安居三载著兵书(1) | 第7节:四、 安居三载著兵书(2) | 第8节:五、 鱼肠利刃刺王僚 | 第9节:六、 阖闾治国气象新 | 第10节:七、 勇士风采皆斗狠(1) | 第11节:七、 勇士风采皆斗狠(2) | 第12节:八、 庆忌才是真英雄 | 第13节:九、 孙子谈兵论作战 | 第14节:十、 吴王面试考孙子 | 第15节:十一、 孙子受命练女兵(1) | 第16节:十一、 孙子受命练女兵(2) | 第17节:十二、 春秋战争面面观 | 第18节:十三、 孙武率军夺舒邑 | 第19节:十四、 战事间隙话强楚 | 第20节:十五、 强楚也有难过时(1) | 第21节:十五、 强楚也有难过时(2) | 第22节:十六、 兵法未载持久战 | 第23节:十七、 阖闾背后造敌人 | 第24节:十八、 孙子兵法初见功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