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用心去遊   》 第28節:法國(12)      劉心武 Liu Xinwu

  “你說得對,”杜阿梅呼應我說,“我們法國皇帝喜歡嘩啦一下把什麽都鋪開在你的眼前,讓人一下子就被他嚇唬住;你們中國皇帝喜歡把什麽都先掩藏起來,讓人在一種深奧莫測的氣氛裏産生出敬畏……”
  大傢都笑了,一半是因為她的伶牙俐齒,一半是因為她那個特殊的形容詞“嘩啦”。
  走到路易十四銅像附近,我們發現有幾個人在那裏以銅像為背景拍照。看樣子
  是日本遊客。
  同行的一位法國電影導演聳聳肩膀,攤開手嘟囔了幾句,我問杜阿梅:“他說
  什麽?”
  杜阿梅告訴我:“他覺得那幾個人很無聊。巴黎充滿了美麗的雕像,就是這凡爾賽宮後面的花園裏,也有許多值得拍照的雕像。這位路易十四分明是位暴君,雕像的藝術性也差,幹嗎要津津有味地去跟他合影?”
  我便讓杜阿梅把我的話譯給那位還在搖頭的先生:“讓他們照吧。外國遊客總難免要這樣浪費膠片。你們法國旅遊者到了北京故宮,不也有人輪流站到殿基下的大銅缸邊拍照留念嗎?其實那大銅缸是儲存雨水,以備救火的,算不上什麽藝術品!”
  大傢邊說邊往宮殿內部走去。北京頤和園的宮室雖說也相對集中,但畢竟分割成了若幹自成體係的院落,這凡爾賽宮卻宮室密密相連,穿過這個廳,又來到那個廳,拐彎又是一廳連一廳,上樓是廳,下樓也是廳,廳有大有小,四通八達,連續不止;單以一廳與頤和園的宮殿相比,未必更顯豪華,但因其中並無廓亭、甬道及露天的花木加以中斷、調劑,所以走了幾
  廳,便禁不住感到目眩神昏——特別是因為那廳堂內部大量的裝飾部件都塗鎦成金色,而穹窿上又滿繪着文藝復興風格的彩畫,大都是《聖經》題材,或云霓中上帝顯聖,或山林中使徒遇險,肉翅安琪兒飛滿角落,善男信女們密佈其中……加上巨大的水晶玻璃吊燈和枝形燭架閃閃發光,真不知該怎樣形容那一派滿溢橫流的窮奢極欲,看來唯有杜阿梅發明的“‘嘩
  啦’一下子鋪開”的說法,庶幾可概括其一二。
  我們去參觀的那天遊客寥落。這凡爾賽宮和頤和園不同,它的設計構想,是必須隨時有許許多多濃妝豔抹的貴族幫閑——退而求其次,有許許多多衣衫各異的遊客也穿行——活動其中,才能顯示出其妙處,否則便不免暴露出宮室佈置的單調、雷同弱點。這座宮殿連同它後面的巨大花園於法王路易十四在位的1661 年始建,到路易十五王朝纔全部峻工,歷時百
  年,最盛時每天有侍從一萬、食客五千陪侍其中,廄內養馬兩千五百匹;這還沒算上在宮外附屬的凡爾賽鎮隨住的貴族們,以及經常應召從巴黎城內乘馬車趕赴盛宴、舞會的各種名流;可以想見,從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的三個朝代中,每天晨夕,該有多少綴滿纓絡的馬車進出於那宮前的廣場,馬蹄和車輪在地面上擊軋出多麽喧鬧的音響;而在這巨大的重疊勾聯的宮殿中,既有樂聲響徹穹窿、男士燕尾和女士裙裾在香風中擺動的舞會,也有鏤銀盤中鋪開山珍海味、水晶盞中斟滿香檳美酒的盛宴;既有夕照斜射進彩色玻璃鑲嵌的巨窗、管風琴的轟鳴使祈禱者更其肅穆的皇傢教堂,也有供皇帝皇后及權貴公卿三三兩兩策劃陰謀、談情說愛的幽堂秘室……而現在這一切已是“人去樓空”。我們人數不多的觀覽者穿行其中,衹能努力地調動自己的想象力,才能體味出這種設計佈置的用意。
  我們邊走、邊看、邊議論。杜阿梅說:“我在中國時,去頤和園遊覽過三回。每回我都覺得美中不足的是人太多。現在回想起來,頤和園的佈局本來就是為人少而設計的。”
  我點頭說:“確實如此。凡爾賽宮興建的那一百來年,恰是中國清朝鼎盛的康熙、雍正、乾隆興建圓明園的一百來年,兩國的皇帝都可謂窮奢極欲,但對宮室園林的享用趣味卻大有不同。中國皇帝喜歡把巨大的宮殿、園林分切為許許多多具有獨立性的小區,雖然遊園時免不了也要一和園原名叫清漪園,是圓明園的外圍園林之一。慈禧專權的時候,主要在頤和園裏生活,她更討厭人多,你看那把一係列景物聯綴到一起的七百米長廓,設計得也衹有那麽寬,而且既保持一定的弧度,又用四個八角亭把它分切成四段,怕的就是這頭有人那頭看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澳大利亞(1)第2節:澳大利亞(2)第3節:澳大利亞(3)第4節:澳大利亞(4)
第5節:澳大利亞(5)第6節:澳大利亞(6)第7節:澳大利亞(7)第8節:奧地利(1)
第9節:奧地利(2)第10節:德國(1)第11節:德國(2)第12節:德國(3)
第13節:德國(4)第14節:丹麥(1)第15節:丹麥(2)第16節:丹麥(3)
第17節:法國(1)第18節:法國(2)第19節:法國(3)第20節:法國(4)
第21節:法國(5)第22節:法國(6)第23節:法國(7)第24節:法國(8)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