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民国的才子佳人:现代作家的婚恋与创作   》 四、“傻姑爷到家”(1)      王鸣剑 Wang Mingjian

  或许正印了“福兮祸之所伏”的古话,正当冰心和吴文藻打算在书斋中享受他们恩爱的宁静生活时,他们两家却陷入了多事之秋。冰心的母亲和吴文藻的父亲相继生病去世。冰心与母亲感情很深,如今母亲撒手人寰,她悲痛欲绝。母亲去世一年半后,她还写有2万余字的《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以凄婉的笔调记载了母亲去世前后的忧伤时光。冰心因母亲的离去,感到无所依傍,认为“人生本质是痛苦,痛苦之源,乃是爱情过重。”在母亲去世后,吴文藻成了她唯一的“幻梦!”《冰心全集》第二卷,第446页。随后,吴文藻的母亲和冰心的父亲相继来到北平,与他们同住,冰心的二弟为杰升入燕大,吴文藻的妹妹剑群也入读燕大家政系,一家人又团聚在燕园。这或许是上帝为他们各自失去父母的一种潜在补偿吧。
  吴文藻刚来燕大社会学系时被聘为讲师,用国语讲述西洋社会学,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化。后来升为教授、系主任、法学院院长,他以培养学生为己任,希望通过他们掌握社会学学科以达到自己改造社会之目的的远大理想,而这个理想在“吴门四狗”(冰心戏称同龄属狗的费孝通、林耀华、黄迪、瞿同祖)等人身上得以实现。其中的费孝通在学术和政界都声名显赫,影响颇大。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少年时即热心政治与社会活动,18岁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因参加学生活动而被校方勒令转学,继而投师吴文藻门下,与极富语言天分的王同惠(1912—1935)同学。他们因志趣相投,共同翻译英文著作《社会变迁》和法文著作《甘肃土人的婚姻》而相亲相爱。1935年9月,费孝通在吴文藻的举荐下,为实施老师社区研究的思想,决定接受广西省政府之邀,赴大瑶山做瑶寨实地调查。王同惠决定陪同前伴。行前,他们在燕园未明湖畔举行了简朴的婚礼,随后踏上了大瑶山之路。一路上的艰辛始料未及,两人将调查行踪和所得以《桂行通讯》的形式,刊登在北平的《晨报》和天津的《益世报》上。1935年12月16日,他们翻山越岭到一个乡进行调查时,因掉队迷失了方向。傍晚时分,费孝通误入一个瑶族猎户为捕捉野兽而设的陷阱,已有身孕的王同惠摸黑去找人救他时,不慎坠落深渊而为民族考察献身。费孝通得知后悲痛欲绝,将她的遗体埋葬在梧州市的白鹤山上,并亲笔写下墓碑和碑文:“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随后,费孝通化悲痛为力量,在第二年整理出版了爱妻的遗作《花蓝瑶社会组织》,并于1938年在伦敦获得博士学位后,出版了奠定他在社会人类学巨擘地位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在卷首费孝通深情地写道:献给我的妻子王同惠。费孝通对王同惠的思念从未终止,不仅将他与孟吟的女儿取名费宗惠,乳名小惠,以示纪念;而且在王同惠逝世62年后的1997年重版他们共同的译著《甘肃土人的婚姻》时,还写下了长达一万多字的序:《青春做伴好还乡》。费孝通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部分骨灰与之合葬,真可谓情深义重一辈子。参见陈东风:《费孝通与王同惠的生死挚爱》,《老人天地》2006年第4期。
  1929年夏,冰心和吴文藻在搬进燕南园60号后,冰心就担当起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的重任,吴文藻则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他们虽然专业不同,性格有异,但都爱整洁、干净,相处融洽。冰心时常以文学家的睿智在家庭生活中调侃痴迷于学问的吴文藻。冰心在《我的老伴——吴文藻(之一)》中回忆道:
  1923年我初到美国,花了五块美金,照了一两张相片,寄回国来,以慰我父母想念之情。那张大点的相片,从我母亲逝世后文藻就向我父亲要来,放在他的书桌上。我问他:“你真的每天要看一眼呢,还只是一件摆设?”他笑说:“我当然每天要看了。”有一天我趁他去上课,把一张影星阮玲玉的相片,换进相框里,过了几天,他也没理会。后来还是我提醒他:“你看桌上的相片是谁的?”他看了才笑着把相片换了下来,说:“你何必开这样的玩笑?”还有一次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上午,我们都在楼前赏花,他母亲让我把他从书房里叫出来。他出来站在丁香树前目光茫然地又像应酬我似的问:“这是什么花?”我忍笑回答:“这是香丁。”他点了点头说:“呵,香丁。”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团结出版社
苏雪林:“精神贞操之重要,更在肉体之上”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1)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2)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3)
一、“你想我的心么?我愿意将这个给你”:秦风(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2)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3)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4)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5)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6)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7)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8)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9)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0)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1)
二、“我爱的并不是实际的他,而是他的影子”:张宝龄(1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1)
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2)一、“成功的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3)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1)二、“爱在右,同情在左”(2)
二、“爱在右,同情在左”(3)三、“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