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西廠毒焰起汪直(1)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在繁華熱鬧的王府井大街北面不遠處,有一條非常不起眼的鬍同叫東廠鬍同。這條今天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鬍同,幾百年前的明代卻是另一番景象,當時人們唯恐與這裏有一絲一毫的聯繫,談之色變,避之惟恐不及。因為這裏是宦官統領的偵緝機構東廠的所在地。
  在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北京除東廠外,還有一個宦官管轄的偵緝機構,設於明代的灰廠,即今天府右街中段嚮東北傾斜的地方,因與東廠在位置上東西相對,被稱為西廠。西廠也是個令朝野厭惡和恐怖的所在,它的興衰與明憲宗及宦官汪直有直接的關係。
  這裏先要澄清一個誤解,就是無論東廠還是西廠,乃至後來劉瑾設立的內行廠,其領導者和成員都是宦官。而明代與東、西廠相同性質的還有錦衣衛,錦衣衛是由軍士組成,其成員中沒有宦官。廠、衛,構成了明朝的特務係統,它是封建集權的一個具體表現和手段。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為了更多的瞭解社會情況,設立錦衣衛,主要負責偵緝,包括國傢大事和民間瑣事,為皇權服務。永樂十八年(1420年),成祖朱棣在錦衣衛外,另設東廠,因設於東安門北而得名。正德年間,權閹劉瑾奏設內行廠,自領之,職權更廣,雖錦衣衛、東廠、西廠亦在偵緝範圍之內。終明一朝,西廠、內行廠存在時間不長,而錦衣衛、東廠則至明亡。西廠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它的興廢與成化年間的政治狀況有着密切的關係。
  憲宗即位之初,朝官與宦官鬥爭激烈。憲宗之前的英宗十分信賴宦官,可以說明代宦官幹政實由英宗朝開始。憲宗前期寵信太監王振,乃至輕信其言貿然親徵為蒙古瓦剌部所俘,過了幾年的階下囚生活,史稱“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他的弟弟代宗坐上了皇帝的寶座。瓦剌為了製造矛盾,將英宗送回。幽居數年後,英宗乘代宗病重之際在太監的幫助下復闢成功,因此他並沒有吸取土木堡的教訓,依舊信賴宦官,由此引起朝臣的極大不滿。憲宗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即位的。登基不久,就不斷有朝臣上奏章規勸皇帝要疏遠宦官,以防止宦官幹政,然而憲宗不為所動。
  成化十二年(1476年),宮中出現黑眚,據說這是一種能走動的不明物體,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妖異。而且這一年妖人李子竜和太監韋捨勾結,私入大內。事發後,憲宗非常害怕,愈發想知道宮外的情況,於是派御馬監太監汪直改裝易服出外私訪。汪直頗有做特工的潛質,出外偵查近一年竟無人發覺。憲宗十分滿意,决定設立正式機構。於是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西廠,由汪直提督廠事。
  汪直原為萬貴妃宮中的太監。萬貴妃得寵於憲宗,汪直因此得到了皇帝的重視和信任。他生性狡猾,為人陰險。南京鎮監覃力朋進京進貢往回時,竟然用百艘船載私????,而且一路上耀武揚威,騷擾沿途州縣。武城縣典吏剛直不阿,要扣下私????。要知道,明朝夾帶私????可是重罪。覃力朋無法無天,指揮手下將武城縣典吏打傷,還殺死了一人。汪直偵查到此事,將覃力朋抓捕。雖然後來覃力朋僥幸逃脫,但憲宗通過此事認為汪直是可以懲姦除惡的,愈發寵信。西廠在他的指揮下,京師邊鎮、南北要道、各府州縣都有他的眼綫,雖老百姓傢裏吵嘴打架、雞鳴狗盜等瑣事也逃不過他們的耳目。百官的生活也在西廠的偵查範圍之內,如官員犯罪追贓,西廠將其傢門封閉,或者乘夜越墻而入,大肆搜索財物,有時辱打拷問,甚至剝去命婦衣衫。全國上下,人人自危,雖公侯不免。汪直出行之時,隨從甚衆,公卿都得避讓。
  西廠設立不久,朝臣不堪其苦,交接上書,彈劾汪直,請求罷去西廠。憲宗對百官的反對不以為然,認為“用一內臣,焉得係天下安危!”然而朝官堅持不懈,閣臣也接連上書。在強大的壓力下,憲宗衹好同意罷去西廠,但並沒有處置汪直,說明他在靜待時機。一個月後,憲宗藉口監察御史戴縉上書贊揚汪直,重開西廠,仍由汪直統領。再次提督西廠,汪直更加囂張,瘋狂報復朝中大臣。請罷西廠的大學士商輅、兵部尚書項忠等數十人或遭罷官或被斥為民。朝野上下雖義憤填膺,卻無人可以改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揮師北平憶徐達(1)揮師北平憶徐達(2)揮師北平憶徐達(3)遷都定鼎說朱棣(1)遷都定鼎說朱棣(2)入世異僧姚廣孝(1)
入世異僧姚廣孝(2)朱能地下猶護主(1)朱能地下猶護主(2)朱能地下猶護主(3)朱能地下猶護主(4)風華當年尋鄭和(1)
風華當年尋鄭和(2)黑山迷霧辨剛鐵(1)黑山迷霧辨剛鐵(2)黑山迷霧辨剛鐵(3)法海壁畫探李童(1)法海壁畫探李童(2)
法海壁畫探李童(3)名祠滄桑祭於謙(1)名祠滄桑祭於謙(2)名祠滄桑祭於謙(3)夢裏登城話阮安(1)夢裏登城話阮安(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