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5)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叛亂平息後,秦王政命令在雍城全城進行大搜捕,剿盡餘黨。在大鄭宮的密室裏找到了嫪毐與趙太後私生的兩個兒子,秦王政命令武士把它們裝在口袋裏,活活摔死了。
  嫪毐是叛亂的總首領,秦王政下令將其車裂於鹹陽鬧市,並夷滅三族(三族:說法不一,一般指父組、母族、妻族)。所捕獲的死黨二十餘人,一律斬首,首級懸於街頭木柱之上;朝廷官員凡與嫪毐有牽連的,一律削去爵位,流放到蜀地。
  趙太後是叛亂的主謀,雖然是自己的生母,秦王政也不想寬恕她,下令繳去印璽,削減俸祿,幽禁在雍城棫陽宮。
  在處理叛亂過程中,秦王政發現這場禍及後宮、危及朝廷的謀反事件,竟是“仲父”呂不韋親手炮製的。他决定殺掉這個妨害他親政的對手。後來,由於衆官求情,秦王政也念及其過去的功勞,衹罷去他的丞相職位,叫他回到河南洛陽封地。
  呂不韋大難不死,暗自慶幸,回到洛陽,卻不能韜光養晦,依舊終日門庭若市,接納四方賓客。哪知過了一年多,鹹陽使者送來秦王所賜書信一封,上面寫道:“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竟得到十萬戶的封賞?你同秦王有何親族關係,竟被尊為仲父?書至之日,你與傢屬遷往蜀地,終身不許還朝1
  呂不韋看出來,秦王政要對他下毒手了,冷冷笑道:“我立兩代秦王,功豈可為不大?為汝生身之父,至親無過於此!兒啊,這些難道抹殺得了嗎?”轉念一想,又凄然笑道:“我若販珠賣玉,積三十年,亦可稱富列國。卻異想天開,為國立君;膽大妄為,代君産子。此等勾當,實屬罪不容誅。我若不死,此兒有何面目君臨天下1說罷,長嘆數聲,仰藥自盡而死。
  呂不韋靠政治投機起傢,已經封侯拜相,位極人臣,卻欲壑難填,野心更大,到頭來衹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常
  贅語
  平心而論,呂不韋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傢。他當政後除了繼續貫徹秦國一貫奉行的法傢的主張外,還認真研究法傢以外的各學派的學說、主張。《呂氏春秋》包含了儒、法、道、墨等各派觀點,歷來被稱為“雜傢”的代表作。呂不韋的統治方法不限於法傢的那一套,而是兼采儒傢和道傢的策略,同時也懂得用懷柔的辦法進行統治,他實行的是“恩威並施”的統治術。由於呂不韋兼采衆傢主張,所以在他當政的幾年裏,秦國在軍事上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國內的政治也比較清明,思想領域內達到了秦國歷史上最活躍的時期。
  秦王政對於主張絶對君主集權的法傢學說十分崇拜,而對呂不韋的“雜傢”十分厭惡,這就構成了他們之間不可避免的衝突。儘管歷史上把呂不韋和秦王政的鬥爭描寫成“宮闈穢事”,但它實際上是一場爭奪權力的鬥爭,而其他理由都是藉口。這場鬥爭的雙方在統一全國、加強地主階級政權以及統治人民方面,並沒有根本的分歧,但在具體的方法和策略方面,則有所不同。因為秦王政取得了對呂不韋的勝利,就加強了秦國政治中的暴力成分。這個暴力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使得統一戰爭迅速勝利,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這個暴力使得統一後的秦朝變成了一個大監獄,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雖然戰亂頻仍,但各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百傢爭鳴”的寬鬆的學識氣氛。這種思想上的寬鬆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其對政治、經濟的促進作用也是難以估量的。可惜,在幾千年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這衹是偶爾翻起的一朵浪花。它既是空前的,到目前為止也是絶後的。
  不難設想,呂不韋的“雜傢”主張(主要是指他當政時期思想上的那種寬鬆政策)如果能繼續貫徹下去,後來的局面肯定會好得多。當然,歷史是沒有假設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
目錄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毒美人禍亂邦國(1)毒美人禍亂邦國(2)
毒美人禍亂邦國(3)毒美人禍亂邦國(4)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