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 》
孟子卷·论教育(4)
李鍌 Li Xian
章旨
孟子赞美虞舜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注释
①禹闻善言则拜夏禹听到别人提供的美言,就加以拜谢。善言,嘉言、有道理的话。
②大舜有大焉大舜又更伟大了。有,音yòu,又也。焉,于此,“此”指上文“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③善与人同善为通行天下的公理,是大家所共有的。朱熹《孟子集注》:“善与人同,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也。”
④舍己从人牺牲自己的见解,遵从大众的公理。
⑤乐取于人以为善乐于采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为善,行善。
⑥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舜从微贱时在历山耕种,在河边烧制陶器,在雷泽捕鱼,直到做了天子,往往都是取法别人的优点来行善的。
⑦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采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这就是鼓励别人行善。是,此、这。与,赞许、鼓励。
析论
《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说明子路对于善言、善行,往往迫不及待地加以实践。本章所说“人告之以有过”属于“有闻”,子路除了欣喜之外,当然也是急忙改正了。勇于改过,自然寡过;过失不断减少,离纯然至善的境界也就越来越近了。由《论语》、《孟子》的记载,可见子路真是一位善于自修的贤者。
夏禹地位崇高,却能虚心的察纳善言,汇聚众人的智慧,使自己思虑周密,眼光深远,从而在施政时采取最佳策略,淑世济民。这种“乐善之诚”的境界,实已超过了子路。
虞舜的修养又高过子路和夏禹,他是“善与人同”,依朱熹的讲法,也就是“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什么是“公天下之善而不为私”呢?一方面是“舍己从人”,放弃私人的见解,遵从天下的公理,实践别人的善言、善行,如此“舍己从人”,别人受到鼓励,自然更加为善了。另一方面是“乐取于人以为善”,学习别人的善言、善行,自己来加以实践。实践别人的善言、善行,当然也是弘扬其善了。综合“舍己从人”和“乐取于人以为善”,就是“善与人同”。
虞舜从一介平民,从事耕、稼、陶、渔,一直到即天子位,都是这般“善与人同”,“与人为善”,影响所及,自然形成淳朴的社会、善良的风俗了。虞舜真是一位平凡的伟人。
问题与讨论
1孟子认为君子之教“有如时雨化之者”,请举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私淑艾”?请举例加以说明。
3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屑之教诲”?
4为学必须专心致志,不可间断,才能有成。孟子是如何阐发这个道理的?
5试举例说明“与人为善”对社会的影响。
二、确立标准
本单元编列《孟子》书中有关为学的篇章,一共五章。孟子认为治学必须重视方法,订立标准,依循方法,黾勉为学。如此才能合于规矩,厚植学艺根基,因此编列“羿之教人射”为第一章。为学必须循序渐进,蓄积深厚,每一阶段都应成章而达,因此编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为第二章。(新浪读书独家首发)为学要追求深造自得、居之安、资之深、左右逢源的境界,因此编列“君子深造之以道”为第三章。为学不达标准,不可半途而废,才能自我实现,有所成就,因此编列“有为者辟若掘井”为第四章。至于“仲尼亟称于水”章,畅论为学必须有本有源、按部就班、盈科而进,乃可底于有成,今编为第五章,以为本单元的结论。
(一)
孟子曰:“羿①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②。大匠③诲人,必以规矩④。学者亦必以规矩。”(《告子》上·二○)
章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
|
|
目录 | 序 | 孟子卷·论性善(1) | 孟子卷·论性善(2) | 孟子卷·论性善(3) | 孟子卷·论性善(4) | 孟子卷·论性善(5) | 孟子卷·论性善(6) | 孟子卷·论性善(7) | 孟子卷·论性善(8) | 孟子卷·论性善(9) | 孟子卷·论性善(10) | 孟子卷·论性善(11) | 孟子卷·论性善(12) | 孟子卷·论行为(1) | 孟子卷·论行为(2) | 孟子卷·论行为(3) | 孟子卷·论行为(4) | 孟子卷·论行为(5) | 孟子卷·论行为(6) | 孟子卷·论行为(7) | 孟子卷·论行为(8) | 孟子卷·论行为(9) | 孟子卷·论行为(10)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