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演绎 話說唐僧   》 穿越西域各國(5)      馮寶善 Feng Baoshan

  此時,冰山(在今木蘇爾嶺天山隘口)正是封山的季節,雪路未開,不能進發,玄奘等人不得不繼續淹留在此。兩個多月的時間,除了外出觀覽憑眺,便是在寺院中參佛讀經,也常常和木叉毱多晤談。這時的木叉毱多,已不再如從前那樣倨傲怠慢,私下裏也對玄奘每多贊揚:“這位中原僧人有學問,好辯纔,就是到了印度,在他這個年齡段,怕也難找出第二個。”
  終於到了可以出發的日子。前行六百裏,過了不大的沙漠,便到了跋祿迦國(今新疆阿剋蘇)。他們歇了一宿,又接着嚮西北行三百裏,再穿過一片沙漠,便到了冰山腳下。《大唐西域記》有專節文字寫冰山之險:
  國西北行三百餘裏,度石磧,至凌山,此則蔥嶺北原,水多東流矣。山𠔌積雪,春夏合凍,雖時消泮,尋復結冰。經途險阻,寒風慘烈,多暴竜,難凌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瓢大聲叫喚,微有違犯,災禍目睹。暴風奮發,飛沙雨石,遇者喪沒,難以全生。
  據季羨林先生《大唐西域記校註》,冰山俗稱冰達坂,位於伊犁、溫宿之間,為著名的冰川𠔌道,由布滿裂罅的多座冰達坂組成。其間冰崖矗立,嵌空萬仞,下有雪海,春夏雖時消泮,然寒風凜冽,尋復合凍。此路為行人往來交通要道之一,危徑一綫,攀登艱難,行旅跋涉,睏頓萬狀。
  此時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玄奘等人擡頭望去,但見山峰高聳雲霄,與天相連,奇崛險峻,更不知是多少年的冰雪聚結。一番艱難地跋涉之後,到了山上,四處可見千奇百怪的冰崖,恍惚進入了一座無際的迷宮。穿行在這冰雪海裏,不時遇到坍塌的冰峰阻道,必須繞道而行。狂風呼嘯,亂雪紛飛,儘管重裘在身,人們仍感到徹骨的寒冷。七日七夜,睡覺是席冰而臥,煮飯要將鍋吊起,懸空才能着火。穿越了冰山之後,檢點人數,十有三四凍死在了山裏,隨行的牛馬更是所剩無幾。
  接着一行人來到大清池。群山環繞中,是浩淼無盡的鹹水湖,東西長,南北狹,方圓有一千四五百裏。因為鹹水的原因,湖水常年不凍,所以又稱熱海。沿着熱海湖畔,嚮西北走了五百多裏,已經是西突厥管轄下的素葉城。玄奘一行與外出打獵的統葉護可汗不期而遇,統葉護可汗令隨行的官員暫且將他們送回衙門安歇。
  三天後,可汗歸來,迎請玄奘等人前往自己居住的大帳。大帳修造得十分富麗豪華。帳中群臣都異彩錦服,早早分兩行坐了,等着陪侍遠來的玄奘。玄奘走近大帳不遠處,統葉護可汗已經親自出帳迎接。突厥信奉的是拜火教,奉祀火神,因為木含火,所以習俗不用床具,衹是席地而臥。考慮到法師的習慣,同時也是出於對玄奘法師的尊重,統葉護可汗特意命人製作了一張鐵床,上鋪褥子,請玄奘上坐。然後,分別請中原使節、高昌來人進入,交換國書以及信物,也讓他們坐下陪侍。衆人飲酒食肉,玄奘食素食,飲葡萄漿。演奏的音樂是蕃樂,蕃聲俗調,嘈切錯雜,玄奘聽着,卻也覺得別有一番情調。
  在素葉逗留了幾日,玄奘曾經為統葉護可汗等講經說法。在辭別將行的時候,統葉護可汗也曾輓留道:“我看,法師也不必再去印度。熱得死人的天氣,十月裏還像我這兒的五月。法師這般文弱白淨的書生,到那裏還不要被日頭曬化!那兒的人,個個長得像怪物,又黑又醜,實在是沒什麽好看的。”玄奘回覆可汗:“僧人往彼,也衹是要去巡禮佛教聖跡,取得佛經而已。”可汗更不勉強,便令士兵尋訪兼通漢語及梵文的人,最後找來了這麽一位年輕人,就封他為摩咄達官,修下西去各國的國書,護送玄奘法師直到迦畢試國(在阿富汗境)。
  從素葉出發,西行四百多裏,到屏聿。這地方還有個很有些詩意的名字,叫千泉。千泉方圓數百裏,四處可見池沼,遍地都是珍稀的奇花異木,空氣裏透着濕潤涼爽,是統葉護可汗避暑的地方。再往西走一百四五十裏,到呾邏私城(今哈薩剋斯坦江布爾城);西南行二百裏,到白水城(今烏茲別剋斯坦塔什幹東北);西南行二百裏,到恭禦城(塔什幹東);南行五十裏,到笯赤建國(今烏茲別剋斯坦塔什幹地區汗阿巴德);西行二百裏,到赭時國(今烏茲別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交界處);西行千餘裏,到窣堵利瑟那國(今烏茲別剋斯坦撒馬爾罕東北忽占之間);再之後又嚮西北,進入了一片大漠,這裏沒有水源,寸草不生,也沒有任何路徑,玄奘一行衹能循着堆積的白骨,嚮前方進發。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西遊記
王立群作序(1)王立群作序(2)楔子(1)楔子(2)
楔子(3)楔子(4)華閥裔孫(1)華閥裔孫(2)
華閥裔孫(3)淨土寺出傢(1)淨土寺出傢(2)遊學大江南北(1)
遊學大江南北(2)求法緣起(1)求法緣起(2)求法緣起(3)
求法緣起(4)杖策孤徵(1)杖策孤徵(2)杖策孤徵(3)
杖策孤徵(4)杖策孤徵(5)杖策孤徵(6)穿越西域各國(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