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不行了,比如说我周一、周二要上课,周三要写点东西,周四还有个演讲,那别人就要说你周五和周末是没有事的,你也可以来讲课啊?我在想,我们什么时候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惯性,就是只要有时间就要排上工作?我们大家已经顺理成章地认为,有一天的日子,就要工作,因为工作是社会的需要,是你自己生存的需要。
但这一切不是你自己心灵的需要。
我们还有空闲吗?我想给整日忙碌的朋友一个建议,就是我们要活得内敛一点,回到我们的内心,看一看我们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
我看到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个人去看心理医生,他说我的工作压力很大,大到自己已经感觉得了抑郁症。
什么症状呢?他说我很怪,每天都不怕工作,我只要在工作的场合,大家都说我是优秀的、称职的,大把的鲜花、掌声,赞誉从来是不缺少的;但是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忧思惶恐,不知道何去何从,左一个念头,右一个念头,犹犹豫豫,徘徊不定,患得患失。
所有这些挣扎的念头弄得我食不甘味寝不安,这种日子长此以往,我觉得就要崩溃了,你怎样给我治一治?那医生说,好吧,你看我们这个城市里面,有一座大剧院,在这个剧院里,有一位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喜剧演员。
他每天都在表演自己最拿手的喜剧剧目,只要是看过他演出的人,都会开怀大笑、忘记得失。
医生说我先不给你用药,你先去看他的演出,看上个十天半月,整个人的心智、状态全都调整好了,你再来,我再给你治病。
听完这番话以后,这个病人很久很久都没有说话,他抬起头来的时候泪流满面,他说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
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我们自己?这个社会有一种规则,就是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的喜剧属性越强。
尴尬吗?无奈吗?每天早晨,我们用职业的笑容、职业的装束打扮起来一个职业的自己,远离内心,进入职业角色,想着拿起公文包,装好名片。
这个时候,你是名片的附庸,名片上面写着一个职称、一个身份。
这背后是薪水,是稳定的社会角色,你要为它去表演。
其实一个人的外在和内心,就好像我们见到的老式钟表,下面有一个钟摆,如果一个人内心的钟摆角度大,他的外在角度也就大,一个人越是忙碌,他的内心就越挣扎,其实这就是每一个现代人心中的不甘和无奈。
我们都像那个演员,有自己的职业身份,我们的业绩可能是优秀的,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心能因为外在的掌声和鲜花真正安顿吗?每个人都有他的社会属性,关键是当你把社会性的这一切都担当起来之后,"自己"还在吗?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在多元的角色里面穿行而过,但最不能遗落的,最重要的,只有自己。
如果说我们连自己都已经丢了的话,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所以在这个社会上,周而复始有很多的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流转之间,最难抓住的是自己安静的心。
向李白同志学习好多朋友都在说我《论语》讲得好,但在很多私下场合,坦率地说,我更想和大家多分享一些读《庄子》的心得。
《论语》和《庄子》,一个教我们入世,一个教我们出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有句话说得好:对于这个世界,就像是写词一样,要先"入乎其内,故有生气",而后要"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每一个人在社会层面上先要承担,完成一个社会角色的融合。
这是自我实现,但同时要跳出这个角色,完成一种生命的优游,在这种优游的层面之上,人是能够成为大用之才的。
其实贯穿整部《庄子》的就是一个"游"字,逍遥游之游。
我们现在有很多旅游团,可以去度假、去旅游,但恕我直言,我们现在的旅游团往往给大家的是有"旅"而无"游",也就说说什么什么之旅,旅行社告诉你这一天游多少景点,到了一个地方,然后给大家二十分钟下去拍照,二十分钟之后再回到车上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