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从《唐山大兄》开始,便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他不但功夫出众,演技也非常出色。他饰演的郑潮安一开始似乎是个乡巴佬,涉世未深,什么都不懂,但是在最后为工友复仇的打斗中,却虎虎生风,目光凛然。影片中的李小龙有一身结实的肌肉,目光有股让恶人胆寒的杀气;他的打斗动作简洁干脆,伴随着李小龙式的吼叫。这已经成为李小龙在后来的电影中的经典形象。
《唐山大兄》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处于起步阶段的嘉禾电影公司迅速成长起来。而李小龙,虽然仍有美国的电影公司在继续和他联系,但是《唐山大兄》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在香港发展美好前景,于是便有了和嘉禾电影公司的继续合作。
精武英雄本色
嘉禾电影公司为了延续《唐山大兄》带来的良好势头,他们赶紧为李小龙量身打造了第二部影片——《精武门》。剧本仍由倪匡和导演罗维合作完成,这次他们选择了一个民族英雄来由李小龙主演。迷踪拳创始人武学大师霍元甲离奇逝世,他的大徒弟陈真不相信师父是病死的,仔细追查后果然发现疑点。原来日本人早就想铲除霍元甲这颗眼中钉,便使出卑鄙手段,收买精武门的厨师,在食物中下毒。霍元甲死后,他们便没有了顾忌,在上海武术界横行,甚至到精武门来踢场子,送来“东亚病夫”的耻辱匾牌。陈真于是大战虹口道场,打败所有的日本人,并让他们吞下了“东亚病夫”的纸!
《精武门》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经过李小龙的精彩演绎,特别是其中体现的民族气节和痛快淋漓的打斗场面,30多年后重看这个片子,仍然使人血脉喷张!
1972年6月13日,《精武门》在香港首映。影片刚上映就刷新了《唐山大兄》的票房记录,总票房高达443万港元。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李小龙连续刷新了两次香港电影票房。在香港,每当《精武门》放映时,场内的观众几乎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激动地叫好,有些影迷喜爱这个影片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一遍又一遍地看。影片在新加坡公映时,电影票价居然在黄牛党手中被炒得翻了倍,看电影的观众甚至引起了当地的交通堵塞。而在菲律宾,《精武门》被观众要求连映半年,掀起了港片的热潮。最后菲律宾政府都采取了行动,限制国外电影进口的量,以保护本国的电影。更有意思的反应是在日本,《精武门》有强烈的反日情绪,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在影片中痛揍日本人,要他们自己吞下“东亚病夫”的纸,剧中的日本人也几乎全部是反面角色,但该片在日本受到的狂热追捧,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日本影迷对李小龙也非常崇拜。
《精武门》获得更加巨大的成功,和李小龙的在影片中独具个性的表演是分不开的。
首先,李小龙在影片中表现的民族气节令所有的华人无不感到振奋。作家罗龙治说:“李小龙一身布衣布鞋,土气十足,却一脚把番邦一个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恶狗拦路的招牌,踢得碎片纷飞。这一脚的威力,其他自诩为王牌的武侠明星能够踢得出来么?李小龙独自去找日本人一个武术馆的馆长,说要还他一份‘礼物’。说完就举起他手上一块大字招牌,上面写的赫然是‘东亚病夫’四个字。这四个字的耻辱,就像火焰般地在中国观众的心中燃起,接着李小龙就在长啸声中,把日本恶霸打得东倒西歪。这一声长啸,表现了埋藏多久的悲愤与耻辱,其他武侠明星能够吼得出来吗?”
香港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97年才回归中国,这种殖民地文化形成的压抑在陈真摇着指头坚决地说“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时,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让观众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民族尊严和快感。这种强大的共鸣使得影片在华人圈深受欢迎,经久不衰。
其次,李小龙在影片中除了继续发挥自己截拳道的表演风格外,又加入了新的内容。在《精武门》中,李小龙首次使用了二截棍这种原来一直不被人知的武器。这种武器体积短小,携带方便,但是使用起来却威力惊人,可以将人的头盖骨直接击碎。李小龙在虹口道场以一敌数十空手道武士,便是依靠这种武器的,他挥洒自如地在背后身前打击敌人,令观众大开眼界。正是从这时候起,二截棍和李小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引发了全世界的龙迷和武术爱好者对这种兵器的钟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