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28节:佞人弄权,淫猎谁知一旦诛(1)      刘绪义 Liu Xuyi

  5、佞人弄权,淫猎谁知一旦诛
  杀婿逐主
  也许真的就了"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句古语,继鲁国、卫国、宋国相继发生内乱之后,春秋时期第一个"中东"小霸主郑国也发生了内乱。
  郑国之乱仍然是围绕着权力斗争而开展的。不过,郑国的由乱而衰,经历更曲折,更富有故事性。一连串的故事表明,郑国到了多事之秋。
  细究起来,郑国由霸而乱到衰有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嗣君出了问题。
  郑国打败了率多国联军前来征伐的周天子,声名大震。加上郑国在中原,居黄河之南,拥天子之东,成为一个"中东"最有势力的小小霸主。公元前706年,齐国受到北戎的侵犯,齐侯想到了向郑国求救。郑国也摆出大国的架式,派公子忽前往救援。这个公子忽也是个厉害角色,一举打败了北戎,并俘虏了他的两个大帅,斩获三百大小军官,并把首级献给齐国。齐僖公自然非常高兴,就想把自己的女儿文姜嫁给太子忽,以示好。谁知公子忽竟然拒绝了这个公室的美女。大夫祭仲急劝他,说:"您一定要娶她,主公宠妾很多,您如果没有有力的外援,将来怎么能够继承君位?其它三位公子都有可能继位的啊。"公子忽还是不同意。公子忽的理由是"人各有耦(偶),齐大,非吾耦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这个文姜后来嫁给了鲁桓公,鲁桓公到齐国去,把她也带去了,她竟然和自己的哥哥通奸,把鲁桓公害死在齐国。公子忽所谓的"自求多福",后人津津乐道,然而在当时却不能不说是一大失误,或者是公子忽政治上太幼稚,或者是他骨子里瞧不起别国。
  打败了北戎,齐侯为了答谢包括郑国在内前来帮助齐国的各国大夫,也像今天开大会一样要在主席台上排领导座次,在排座次的时候,齐侯请鲁国来定谁先谁后,而鲁国也没有按照姓氏笔划或者英文字母顺序来排,而是把郑国排在后面,这本来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齐、卫两国皆为公爵,而郑国不仅只是伯爵且封建又较晚,自然应排在其它各国之后。但郑太子忽却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在此次战争中功劳最大,理应排在前面。因而,太子忽暗地里对鲁国有了不满。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太子忽内心的骄横与无礼。
  公元前702年,郑国联合齐、卫侵伐鲁国。此一役就是先前鲁国排座次种下的祸根。
  那么郑庄公怎么会选择公子忽这样一个来作接班人呢?
  公子忽本是郑庄公的长子,按照周公当年制定的嫡长子继承法,郑庄公没得选。但进入春秋后,这个嫡长子继承法开始遭到破坏。
  公元前701年也即郑庄公四十三年,郑庄公得了重病,临死之前召来大夫祭足,对他说,我有十个儿子,子忽、子突、子仪和子亹(wei)都不相上下,只是我觉得子突能力更大,我打算传位给他,你觉得怎么样?
  祭足是什么人呢?又叫祭仲,此人是祭封人,庄公很看重他,拜为卿。他还帮庄公做媒,娶来了邓国的女子邓曼,生子忽。他当然要帮子忽说话。他说:"按照君位继承法,应该立子忽,他是长子啊。再说子忽又多立战功,还曾到天子身边做过人质,带兵支援齐国获得大胜,齐侯都很欣赏他,还想把女儿许配给他呢?因此这样一个在诸侯中间有些名气的人,怎么可以废掉呢?"子突就是子元,子突的情况却不一样,他是庄公宠妾雍姞所生,雍姞是宋国人,后台也很硬。而且,说起来论能力,子突比起子忽要大,后人视之为一位颇有才能的军事家。当年,周桓王率多国联军来讨伐郑国,郑国奋起反击,参与指挥这场战役的就是子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