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性格习惯大解析:如何与全国各地人打交道 》
第28节:慷慨悲歌的河北人(3)
刘登阁 Liu Dengge
但汉民族在兴盛时,人们往往记不起河北,不仅汉帝国如此,唐帝国也如此。只有当国家危难,汉政权固守在自己的传统势力即祖先的圈子里时,这块土地才凸显在人们的视野里,宋时如此,明时如此,抗日时也如此,这里成了汉族政权衰弱时抵抗外侮的最前沿。
契丹人占领了原属晋赵二地的幽云十六州,长期虎视眈眈于没有野心、安于现状的宋政权,这时人们多想听到那危难时大吼一声的:"燕人张翼德在此!"但是北宋的"文官制度"是生不出张飞的。虽然宋时民间把杨家将吹得神乎其神,但史实远非如此,我们的"边关大元帅"六郎杨延昭不过是一个区区的地方总兵。其父杨业也只有一子,并非是世人皆知的七子二女,更不用奢谈那群骁勇善战的"寡妇兵"了。但这里边寄托了老百姓多少美好的愿望,溶入了多少幻想,也只有那时饱经战乱的人才知晓。
女真人入关了,北宋灭亡了。他们的后代满族入关了,明王朝也亡了。到处都是关外人的铁骑,到处都是汉人的尸体,到处都是汉人的呻吟,到处都是汉人的反抗和反抗被镇压后留下的那萦绕在燕赵大地上的悲歌。他们是敢于反抗的,他们是不怕死的,一如当年燕太子丹因不甘于暴秦的飞扬跋扈而叩请了在史书中留下鼎鼎大名的死士荆轲。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对抗才格外激烈,格外悲壮。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怆印在了多少人的脑海里。
河北无疑是中国大地上文明冲突最激烈、震荡最频繁的地区,也曾是中国最开放的地区。在河北,你可以看到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遗迹。河北人既有北方部落民族雄健剽悍的遗风,又有中原农民朴实细致的品质。各种文化于刀光剑影之余在这里汇合交融,相互借鉴。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借鉴外族文化,精兵强武,遂成战国七雄,而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封建文化,大力推行均田制,成就了强盛的北魏王朝。南北朝时期河北的文化非常发达,涌现了一大批像祖冲之、郦道元、杨炫之等杰出的文化精英,这不能不说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有关。
然而河北又是最封闭的地区,且不说元明清三代的文字狱使多少文人学士惨遭杀戮,河北大地一片万马齐喑,即使在民族融合最深广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也不过是民族征战、仇杀的间奏而已。
河北有天时。历史赋予河北的机会实在不少,这里文明起源最早,民族的冲突与融合都有过,以后又是政治中心,近现代又是北方文化中心。河北历史悠久,经历丰富。作为边塞重地的河北为人所重视,作为京畿腹里的河北更为人所羡慕。但没有天时时,历史给予河北更多的是动荡与苦难,天下乱河北首当其冲,天下治河北则禁锢最深。当权者偏安江南时忘了河北,泽布四海时也忘了脚下的河北。河北为传播文明做出过贡献,为抵御外辱做出过牺牲,河北人承担了应该由他们承担的历史,也承担了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中国致公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1) | 第2节:前言(2) | 第3节:天子脚下的北京人(1) | 第4节:天子脚下的北京人(2) | 第5节:天子脚下的北京人(3) | 第6节:天子脚下的北京人(4) | 第7节:洋气的上海人(1) | 第8节:洋气的上海人(2) | 第9节:洋气的上海人(3) | 第10节:洋气的上海人(4) | 第11节:洋气的上海人(5) | 第12节:幽默的天津人(1) | 第13节:幽默的天津人(2) | 第14节:幽默的天津人(3) | 第15节:幽默的天津人(4) | 第16节:幽默的天津人(5) | 第17节:幽默的天津人(6) | 第18节:幽默的天津人(7) | 第19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1) | 第20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2) | 第21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3) | 第22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4) | 第23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5) | 第24节:辣火朝天的重庆人(6)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