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思維的樂趣 》
我看文化熱
王小波 Wang Xiaobo
我們已經有了好幾次文化熱:第一次好像是在八五年,我正在海外留學,有朋友告訴我說,國內正在熱着。到八八年我回國時,又趕上了第二次熱。這兩年又來了一次文化批評熱,又名“人文精神的討論”。看來文化熱這種現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種近似之處。前兩次熱還有點正經,起碼介紹了些國外社會科學的成果,最近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發些牢騷:說社會對人文知識分子的態度不端正,知識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要嚮君子看齊——可能還說了些別的。但我以為,以上所述,就是文化批評熱中多數議論的要點。在文化批評熱裏王朔被人臭駡,正如《水滸傳》裏鄆城縣都頭插翅虎雷橫在勾欄裏遭人奚落:你這廝若識得子弟門庭時,狗頭上生角!文化就是這種子弟門庭,决不容痞子插足。如此看來,文化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還有點黨同伐異的意思;但我不願把別人想得太壞,所以就說,這次熱的文化,乃是一種操守,要求大傢潔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污。我們文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個母蝎子精,我們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和那個妖女睡覺,喪了元陽,走了真精,此後不再是童男子,不配前往西天禮佛——這樣鬍扯下去,別人就會不承認我是文化人,取消我討論文化問題的權利。我想要說的是,像這樣熱下去,我就要不知道文化是什麽了。
我知道一種文化的定義是這樣的:文化是一個社會裏精神財富的積纍,通過物質媒介(書籍、藝術品等等)傳諸後世或嚮周圍傳播。根據這種觀點,文化是創造性勞動的成果。現在正熱着的觀點卻說,文化是種操守,是端正的態度,屬倫理學範疇。我也不便說哪種觀點更對。但就現在人們呼籲的“人文精神的回歸”,我倒知道一個例子:文藝復興。這雖是個歷史時期,但現在還看得見、摸得着。為此我們可以前往佛羅倫薩,那裏滿街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這種建築是種人文的成果。佛羅倫薩還有無數的畫廊、博物館,走進去就可以看見當時的作品——精妙絶倫,前無古人。由於這些人文的成果,纔可以說有人文精神。倘若沒有這些成果,佛羅倫薩的人空口說白話道:“我們這裏有過一種人文精神”,別人不但不信,還要說他們是騙子。總而言之,所謂人文精神,應當是對某個時期全部人文成果的概括。
現在可以回過頭去看看,為什麽在中國,一說到文化,人們就往倫理道德方面去理解。我以為這是種歷史的誤會。衆所周知,中國文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開創的倫理學、道德哲學。這當然是種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別人也不會承認有我們這種文化。很不幸的是,這又造成了一種誤會,以為文化即倫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應該是多方面的成果——這是個很大的錯誤。不管怎麽說,衹有這麽一種成果,文化顯得單薄乏味。打個比方來說,文化好比是蔬菜,倫理道德是鬍蘿蔔。說鬍蘿蔔是蔬菜沒錯,說蔬菜是鬍蘿蔔就有點不對頭——這次文化熱正說到這個地步,下一次就要說蔬菜是鬍蘿蔔纓子,讓我們徹底沒菜吃。所以,我希望別再熱了。
***
本篇最初發表於1996年7月12日《南方周末》。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雲南人民出版社 |
|
|
自序 | 沉默的大多數(1) | 沉默的大多數(2) | 沉默的大多數(3) | 沉默的大多數(4) | 沉默的大多數(5) | 思維的樂趣(1) | 思維的樂趣(2) | 思維的樂趣(3) | 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1) | 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2) | 知識分子的不幸(1) | 知識分子的不幸(2) | 知識分子的不幸(3) |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1) |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2) | 積極的結論(1) | 積極的結論(2) | 積極的結論(3) | 跳出手掌心(1) | 跳出手掌心(2) | 道德##與知識分子(1) | 道德##與知識分子(2) | 論戰與道德(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