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季羨林談人生 》
第28節:忘(2)
季羨林 Ji Xianlin
前幾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在富麗堂皇的北京圖書館的大報告廳裏舉行年會。我這位畫傢老友是敦煌學界的元老之一,獲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國現行的禮節,必須請他上主席臺並且講話。但是,這卻帶來了睏難。像許多老年人一樣,他腦袋裏剎車的部件似乎老化失靈。一說話,往往像開汽車一樣,剎不住車,說個不停,沒完沒了。會議是有時間限製的,聽衆的忍耐也决非無限。在這危難之際,我同他的夫人商議,由她寫一個簡短的發言稿,往他口袋裏一塞,叮囑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行禮如儀的常規。然而他一開口講話,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雲外。看樣子是打算從盤古開天闢地講。照這樣下去,講上幾千年,也講不到今天的會。到了聽衆都變成了化石的時候,他也許纔講到春秋戰國!我心裏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針辦。我請他的夫人上臺,從他的口袋掏出了講稿,耳語了幾句。他恍然大悟,點頭稱是,把講稿念完,回到原來的座位。於是一場驚險纔化險為夷,皆大歡喜。
我比這位老友小六七歲。有人贊我耳聰目明,實際上是耳欠聰,目欠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我腦袋裏的剎車部件,雖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點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銘是:老年之人,剎車失靈,戒之在說。一嚮奉行不違,還沒有碰到下不了臺的窘境。在潛意識中頗有點沾沾自喜了。
然而我的記憶機構也逐漸出現了問題。雖然還沒有達到畫傢老友那樣"神品"的水平,也已頗有可觀。在這方面,我是獨闢蹊徑,創立了有季羨林特色的"忘"的學派。
我一嚮對自己的記憶力,特別是形象的記憶,是頗有一點自信的。四五十年前,甚至六七十年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至今記憶猶新,招之即來,顯現在眼前、耳旁,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移到紙上,即成文章。可是,最近幾年以來,古舊的記憶尚能保存。對眼前非常熟的人,見面時往往忘記了他的姓名。在第一瞥中,他的名字似乎就在嘴邊,舌上。然而一轉瞬間,不到十分之一秒,這個呼之欲出的姓名,就驀地隱藏了起來,再也說不出了。說不出,也就算了,這無關宇宙大事,國傢大事,甚至個人大事,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的。而且腦袋裏斷了的保險絲,還會接上的。些許小事,何必介意?然而不行,它成了我的一塊心病。我像着了魔似的,走路,看書,吃飯,睡覺,衹要思路一轉,立即想起此事。好像是,如果想不出來,自己就無法活下去,地球就停止了轉動。我從字形上追憶,沒有結果;我從發音上追憶,結果杳然。最怕半夜裏醒來,本來睡得香香甜甜,如果沒有幹擾,保證一夜幸福。然而,像電光石火一閃,名字問題又浮現出來。古人常說的平旦之氣,是非常美妙的,然而此時卻美妙不起來了。我輾轉反側,瞪着眼一直瞪到天亮。其苦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不知道是哪一位神靈保佑,腦袋又像電光石火似的忽然一閃,他的姓名一下子出現了。古人形容快樂常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差可同我此時的心情相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做真實的自己(代序) | 第2節:人生 | 第3節:再談人生 | 第4節:三論人生 | 第5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1) | 第6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2) | 第7節:不完滿纔是人生(1) | 第8節:不完滿纔是人生(2) | 第9節:緣分與命運 | 第10節:謙虛與虛偽 | 第11節:做人與處世 | 第12節:走運與倒黴 | 第13節:牽就與適應 | 第14節:知足知不足 | 第15節:有為有不為(1) | 第16節:有為有不為(2) | 第17節:三思而行 | 第18節:論壓力 | 第19節:論朋友 | 第20節:論恐懼(1) | 第21節:論恐懼(2) | 第22節:愛情(1) | 第23節:愛情(2) | 第24節:愛情(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