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给心灵开扇窗   》 第28节:第二辑 心灵散步(11)      胡建文 Hu Jianwen

  接下来,他开始阐述具体的物理知识。从牛顿的三大定律,谈到地心说、热心说,谈到分子运动学和量子论,光电论,谈到伽利略和开普勒,谈到爱因斯坦,总之,从天上谈到地下,令人大开眼界。有些是我们在中学物理里接触过的,有些是我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弄不懂的,但听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他说,天上的故事与地上的实验有联系吗?牛顿的伟大就伟大在这里——看到苹果落地就问,月亮为什么不掉到地球上来呢?当他问到这个问题时,问题实际上就已经解决了一半。终于,万有引力被牛顿发现并得到科学的证明。
  讲座的最后,金先生送了大家三句话:
  1.To be confident.
  2.To be yourself.
  3.To enjoy yourself.
  金先生说,这三句话,也是在别人的讲座中听来的,因为喜欢,就拿来了。让我羡慕的是,我发现,他的英语阅读能力非常不错,说得也很好。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依然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但跟着科学家遨游了一遍天上地下,我像孩子一样满足!
  人生感悟:
  孩子般的好奇心和虔诚不懈的精神,是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必备条件,所有卓越人生的追求者,也理所当然应当具备。
  人,诗意地栖居
  收到新出版的《诗刊》和《秋水》诗刊。
  这两份刊物上都没有我的作品。《秋水》主编涂静怡大姐在信中说,“有诗快快寄来”,才发现,我确实很久没写诗了。
  写诗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心境,太忙碌了不行,太功利了不行,太浮躁了也不行。有人说,作家是一份游手好闲的职业,我看,把主语作家换为诗人似乎更贴切。
  由于生存的关系,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是手脚太忙,就是大脑太忙,于是乎,离诗歌便越来越远了。偶尔也会有那么一点诗兴,可一旦坐下来,却才思枯竭,一句也写不出来。遥想胡诗人当年读大学办文学社的时候,一天少说也要写个十首八首的!
  写不出,干脆不写也罢。因为诗人,可以指写诗的人,也可以指诗意地活着的人。而且,混迹诗坛后,我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许多写诗的人,活得最没有诗意,甚至世俗得令人呕心,而一些不写诗的诗意地活着的人,恰恰可以称作真正的诗人。有一次,跟远在京城的表弟扯到诗歌上的事情,我不无偏激地说,放眼中国诗坛,一片乌烟瘴气,绝大部分诗人“功夫在诗外”,除了患精神病的食指。
  我承认我骨子里存在太多世俗的东西,比如说追求财富人生。这就注定了我成不了一个纯粹的诗人。但这并不妨碍我诗意地活着。去年在长沙,遇到一位在商海混迹多年的老同学,谈到我目前的人生态度:“诗意地过自己的生活,世俗地融入这个社会”,老同学深表赞许。
  “人,诗意地栖居”,我忘了这是谁的名言。
  我只知道,而且坚信,诗意地栖居,不仅仅是“诗人”的特权!
  人生感悟:
  诗意地过自己的生活,才能活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风采。
  世俗地融入这个社会,才能更好地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嘿,寂寞
  雨从昨晚下到今天。
  坐在落雨的窗前,看暗云涌动,听雷声轰鸣,突然之间,好像有什么闪到了我的房间。嘿,是寂寞。
  寂寞寂寞。寂寞是什么?
  是春宵梦里淅淅沥沥的雨声?
  是灯光剪影在墙上的单独的身影?
  是乱七八糟没有整理的房间和思绪?
  一本翻到一半的书?
  一部半天没有动静的手机?
  一根明明灭灭的香烟?
  一把拭了又拭的空椅子?
  一首唱给自己的歌?
  一声划破长空的口哨?
  这些年来,在远离故乡的土地上,在远离亲人和朋友的日子里,寂寞,常常是我最忠实的伴侣。
  我认识它,它也认识我。
  我理解它,它也理解我。
  如果它来串门,我会把手搭在它的肩上,笑着喊一声,嘿,寂寞。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金城出版社
第1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1)第2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2)第3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3)第4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4)
第5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5)第6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6)第7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7)第8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8)
第9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9)第10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10)第11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11)第12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12)
第13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13)第14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14)第15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15)第16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16)
第17节:第一辑 感悟人生(17)第18节:第二辑 心灵散步(1)第19节:第二辑 心灵散步(2)第20节:第二辑 心灵散步(3)
第21节:第二辑 心灵散步(4)第22节:第二辑 心灵散步(5)第23节:第二辑 心灵散步(6)第24节:第二辑 心灵散步(7)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