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中國黃河調查   》 第28節:黃河調查(28)      張華僑 Zhang Huaqiao    王健 Wang Jian

  很明顯,資方要在由幾代工人創造的財富以及計劃體製留下的破落廠房裏,以重組的方式或搞活企業的手段來獲取最後的利潤,而工人卻衹能眼睜睜地看着巨大的推土機在資方的指揮下,將他們以低收入甚至義務勞動建立起來的這些設施推倒並無情地擊碎他們寄托在國有企業身上的美好夢想。
  退休費得不到保障,資方又以企業還處於虧損為由遲遲不將他們的養老金打入社保局。老工人們忍無可忍,衹得挺身而出,他們憤怒地指責資方拆除廠內工人休息的設施,是發個人橫財而置工人利益於不顧。
  退休的楊師傅對我說,新來的管理者以企業虧損為由,嚮政府提出了要求。目的是使政府讓步,不要讓工人嚮他們施加壓力,以圖達到占有企業財産拖延嚮工人支付養老金的目的。
  面對如此現狀,楊師傅痛心地說,她們這些老工人大多在廠裏幹了三四十多年。當初進廠幹活頭腦非常單純,一心衹想着把事辦好為企業多作貢獻。沒有想到的是,退休後竟要為退休費能否得到保障來回奔波。
  她們悲哀地看到,由於棉紡織廠破産,企業被新的老闆收購後,自己的孩子還是在這棉紡織廠上班,拿到的工資衹有300多元,竟然還比不上她們過去拿的收入。她們的孩子在資方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衝動中,已經沒有什麽勞保、法定休息日,生活的艱難比她們在計劃經濟時代還要嚴峻。
  如果說因生活所迫工人不得不接受資方提出的條件而使自己處於惡劣的勞動環境中,那麽,為包頭棉紡廠奉獻了自己大半輩子時光病倒在傢裏的工人,她們的生活則陷入了極度危睏之中。
  我走進一個工人傢裏時發現,一間17平方米的房子裏擠着兩張床,床頭邊立着一個生火的爐子,一把生銹被煙熏得漆黑的鋁壺放在上面;鐵鍋裏放着半塊發黃的饅頭,看樣子是沒吃完放了好幾天。一個碗裏放着幾個紅薯,早晨沒吃完留作午飯吃。
  床上的被子已被爐內的煙熏得發黑,一些衣服雜亂地堆在一起。一口缸內用石頭壓着的白菜散發出一陣黴味,房內堆放着幾塊煤與木頭,沒有發現傢裏有油、米。
  房子是20世紀70年代修建的,墻壁上的石灰已經脫落,整個房間讓人感到壓抑。在這間讓人感到窒息、氣味難聞的房子內住着在包頭棉紡織廠幹了20多年的王師傅,還有他的老伴和一個女兒。他拄着拐杖渾身哆嗦地站在房子內,病痛正折磨得他擡不起頭來。那發黑布滿皺紋的臉上已看不到一絲活力。
  很難想像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王師傅以每月330元的退休費維持着一傢三口人的生活。在他那無神的目光裏看不到生活的歡樂,也似乎是在訴說一個沒有讓他積纍財富卻消耗了他青春的時代,留給他的衹是被病痛包圍的晚年,並一次次去追問那個時代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麽?
  不一會,他老伴回來了,我看見她發白的頭髮如同寒冷的鼕天裏被霜凍結的幾根樹枝。一身灰色的布衣似乎是洗了又洗,那蒼白的色調使人感覺到她仿佛還活在那個物質極為短缺、沒有鮮豔色彩的時代。
  她淡漠地對我說,上午到一傢去要了一點飯吃,將剩下的飯帶回讓老伴吃。傢裏很少做飯,衹是到外面乞求別人給一點。老伴那點退休費看病以後就沒有多少錢用於生活,這使我明白了為什麽沒有看見她傢裏有大米、面粉、食油等食品。
  說完話後,她神情顯得消沉,變得茫然若失。不一會,她又帶着悲傷的語調嚮我訴說她一傢人的生活沒有着落。她絶望的眼神使我感到生活的艱難猶如一股巨浪把她捲到了一個無人援助的荒涼島嶼上,仿佛她再也沒有力量能與這個社會融到一起。
  她面容憔悴、神情憂鬱、眼光呆滯,好像這個都市中的高樓,吃不完的宴席,穿不盡的名貴時裝,奔馳的轎車與她一傢沒有緣份!有誰能體驗到她在寒冷中掙紮的悲涼?難道這個世界上的光明與溫暖已經離她遠去?
  樓裏還有一位與王師傅一樣在病痛折磨中掙紮的董師傅,他因病已做了三次手術,但仍沒擺脫病痛的陰影。因身體原因53歲就退休了,那時他已在棉紡織廠幹了32年。32年的貢獻除了得到每月470元的退休費以外,命運帶給他的疾病使他再也不能過着正常人的生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節:黃河調查(1)第2節:黃河調查(2)第3節:黃河調查(3)第4節:黃河調查(4)
第5節:黃河調查(5)第6節:黃河調查(6)第7節:黃河調查(7)第8節:黃河調查(8)
第9節:黃河調查(9)第10節:黃河調查(10)第11節:黃河調查(11)第12節:黃河調查(12)
第13節:黃河調查(13)第14節:黃河調查(14)第15節:黃河調查(15)第16節:黃河調查(16)
第17節:黃河調查(17)第18節:黃河調查(18)第19節:黃河調查(19)第20節:黃河調查(20)
第21節:黃河調查(21)第22節:黃河調查(22)第23節:黃河調查(23)第24節:黃河調查(2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