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经类 》 花滿朝聖路 》
第28節:褐色鳥事件
華姿 Hua Zi
再比如豹子。有首古詩寫道:"餓狼食不足,餓豹食有餘。"是說豹子有節制食欲的美德。無論捕獲到了多麽豐美的獵物,豹子都不會像其它動物那樣,朵頤大塊,吃完了事。豹子不容許自己因為貪吃而影響身材的健美和奔跑的速度。
孔雀也有節制食欲的美德。有一本書裏甚至說,孔雀身上一共具有九種美德:保持容貌端莊,保持聲音清澈,走路講究秩序、歩態必須優雅,節制食欲,言行守時,夫妻恩愛,知足而樂,不貪睡不嗜淫,喜歡凝聚力,懂得生命和宇宙的無常。據說世界上衹有道德最高尚的那個人,才能在傢裏成功地飼養孔雀。這個惟一的人,就是我們的聖人孔子。
據說,黑夜來臨後,如果孔雀沒有為它那一身金光燦爛的羽毛找到合適的棲息之地,它是寧可站在一根老樹幹上瞪着眼睛徹夜不眠的。甚至,為了保護羽毛的整潔和完美,孔雀連命都可以不要。當危險和災難降臨時,孔雀如果找不到適當的隱匿之處,它决不會為了逃生而弄壞自己的羽毛。它寧可秋毫無損地死去。
還比如大雁。遷徙的大雁總是排成V字形一起飛行。這種集體飛行的形式已被科學證明是一種最佳的飛行方式。排成V字形飛行的鳥群,比一隻鳥單飛,至少提高了70%的飛升能力。如果一隻大雁生病或是被槍擊受傷而脫隊時,必然會有兩衹大雁來陪着它飛行,或者冒着生命危險隨它落到地上,幫助它並保護它,直到它能再飛或者死掉為止。
我跟咪卡說,不衹是動物,植物身上也有值得人學習的美德。你看麥田裏稻田裏,那些成熟的穗子都把頭謙恭地垂嚮供養它的大地,衹有那些尚未成熟的穗子,纔在風中高昂着頭。
"褐色鳥事件"過去沒多久,大概是一個星期,或者十天,我們的兩衹鸚鵡飛走了一隻。
那天我正好買到了一小袋帶殼的粟米,咪卡就舀了一小瓢,興致勃勃地要喂它們。她一隻手舉着小瓢,另一隻手去開鳥籠的門,剛一打開,那衹鸚鵡,就是阿黃,就飛走了。看它那樣子,好像是蓄謀已久的。我想事實恐怕也是如此。當褐色鳥衝出牢籠後,阿黃和小緑就在策劃着怎樣逃跑了。
咪卡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裏,粟米撒了一身,眼淚慢慢地流出來:阿黃為什麽要跑?它不喜歡我嗎?它不喜歡我們嗎?我說,它喜歡你,但是它更喜歡飛呀。上帝給了它翅膀,它生來就是要飛的,就像我們有兩衹腳,生來就是要走路的,有兩衹手,生來就是要做事的。
阿黃飛走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全家都很擔心它的生存問題。它與褐色鳥不同,它是在籠子裏長大的,它沒有野外生活的經驗。它有吃的嗎?它有喝的嗎?它會不會被別的動物吃掉?咪卡或早或晚站在陽臺上,踮起了腳尖望着天空問:"阿黃呵,你在哪裏呀?你在那兒嗎?你在那兒嗎?"
正是基於這種擔心,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在猶豫,逃跑未遂的這一隻,就是小緑,我們是放呢?還是不放呢?但還沒等我們做出决定,可愛的小緑就死去了。它是在一天夜裏突然死去的。我想它是抑鬱而死的。但咪卡說,也許小緑預感到阿黃已死,所以它就自殺了。其實我們早該註意到,自從阿黃走了後,身處孤寂的小緑就很沉默,再沒在晨光裏歌唱過了。
這件事給我們很大的震動。看來,任何一種生命,無論它是多麽細小、卑微,都難以忍受沒有愛的生活。孤獨,對所有的生命,都是致命的。它是生命中最難承受的部分,也是真正的饑餓之所在。所以,當耶穌說"我饑餓時,你給我吃"時,他並不單指食物,更指對愛的渴求,以及愛的給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塵囂中的微笑 | 第2節:棉花開了一朵 | 第3節:土地提供的快樂 | 第4節:晚風永遠在吹 | 第5節:陽光的香味 | 第6節:大自然的祝賀 | 第7節:理想的別墅 | 第8節:把死亡變成一個慶典 | 第9節:死不是湮滅 | 第10節:讓生命奴役死亡 | 第11節:死亡是一個頂點 | 第12節:消失前已變成另一個人 | 第13節:我堅信他還在那裏 | 第14節:入土為安 | 第15節:生命是一本無限的書 | 第16節:白色獨木舟 | 第17節:鼕天濤響裏的月光之旅 | 第18節:眺望東湖 | 第19節:大地之外的風景 | 第20節:緑色到了夏天就成熟 | 第21節:不可逃避的嚴峻 | 第22節:更深的沉落 | 第23節:郊外的夜晚 | 第24節:天堂在哪裏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