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丧家狗 Funeral home dog   》 孔子对于孝的看法(2)      李零 Li Ling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的年龄也比较小。此问也是孔子晚年的事。
  “色难”,上一章是说内心,这一章是说脸色。孔子说,脸上有没有孝敬也难。光是替长辈办事,有吃喝先紧着长辈,内心不敬,脸上不恭,也不算孝。
  “曾”,音zēnɡ,是乃、竟之义。
  以上四章,都是问孝,但孔子的回答不一样。宋人指出,孔子施教,往往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特别是缺点,如程颐(此章《集注》引)、张栻(《雍也》6.21《集注》引)都指出这一点,后人叫“因材施教”。
  中国人喜欢讲孝道。孝是周道,伯夷、叔齐投靠周文王,就是“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史记?周本纪》)。李逵落草,宋江上山,也要先考虑老爹老妈怎么安置。有人说,这是中国特色,绝对优越于其他民族,不一定。
  司马迁讲匈奴人,说他们“贵壮健,贱老弱”(《史记?匈奴列传》),好吃好喝紧着青壮年,老弱病残只能吃剩下的。我们觉得太不像话。其实,这是由生存环境所决定,并不是说,人家的小孩就不爱父母。同样,现代西方也有类似问题,他们,小孩很早就离家,自强自立,闯荡天下,不靠父母,老两口,只要能动,也不要人养,实在不行,才上敬老院,晚境凄凉,但很自尊,未必道德比我们差。
  现在的中国,孝道在解体,原因是环境越来越像西方,时过境迁回不去,非要回去,那也是纲常倒转:有了儿子就变成儿子,有了孙子就变成孙子———光读《论语》有什么用?(子夏问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李零简介及自序(1)自序(2)自序(3)自序(4)
自序(5)为什么我要读《论语》(1)为什么我要读《论语》(2)孔子获罪的原因(1)
孔子获罪的原因(2)孔子的逻辑是服从领导(1)孔子的逻辑是服从领导(2)孔子喜欢木讷之人
在守信守时上中国不如西方孔子讲节约是心疼有钱有势人孔子两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孔子两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孔子怎样做调查研究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礼之用,和为贵(1)礼之用,和为贵(2)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吗?孔子提倡以德治国是幻想(1)孔子提倡以德治国是幻想(2)怎么消灭无耻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