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红女士的金陵十二钗
个性画?画个性?
人类漫长的历史里,贯穿着化个性。人必须群居生存,故个性往往必须化入群体之共性。曹雪芹的《红楼梦》,其实无妨作如是观:个体生命为维护个性尊严而抗争。贾宝玉不愿被化为国贼禄鬼。林黛玉、晴雯任个性张扬绝不顾忌其他。薛宝钗拼命压抑自己以化掉个性但最后依然是个生存悲剧。有论家说李纨“完美”,是没读懂读通,曹雪芹在第五回判词里已经说明她不能“积阴骘”而到头来被人耻笑,那该是八十回后的情节。人无法完美,也不必完美。人应该就是他(或她)自己,携带着绝非完美的个性,跋涉在人生之路。
不要把个性化掉。人家来化,要竭力抗争。抗争不来,至少也要尽量地保留。薛宝钗其实还是保留了小一半的个性。
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在维护群体共存利益前提下,尽可能尊重个性的空间。人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首先是维护个性尊严之权。
抵制化个性。也不是说要搞什么个性化。个性与生惧来,问题在于你是否自知?是否珍惜?
观瑞红女士的金陵十二金钗油画,不要问“像不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哲言,“一千个人心中只许装同一个被审定的哈姆雷特”却实在是惊心动魄的戒律。朴素的哲言往往敌不过僵硬的戒律。连欣赏《红楼梦》也会有人来判决对错、厘定标准,这是我们生存环境中的悲苦一面。
你来看这些画,不是来找你心中的金陵十二钗,而是来旁观他人(不是“他们”,更不是“群众”、“人民”或“美术界”什么的,仅仅是一位画家)心中的金陵十二钗。
于是你会跟我一样,问:个性画?画个性?
嘘——莫出声。尽在无言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