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西漢演義   》 第二十八回 張子房燒絶棧道      甄偉 Zhen Wei

  卻說樊噲等見棧道十分險惡,人人有思歸之意,各吶一聲喊,便要殺回關中來;漢王亦怒曰:“我奉懷王約,先入關者為王,誰想背了前約,聽範增好計,左遷我來到這等險峻去處!又着章邯等三人,阻塞東歸之路,縱使騰雲也出不去。不如從衆人之意,此時三秦尚未據守,正好殺上鹹陽,與他拼個死活,倒是良策。”蕭何、張良、酈生下馬跪伏在地曰:“不可信衆人一時暴性,决誤了大事。褒中雖險,乃大王興王之地。況西南靜僻,隨大王招軍養士,霸王决不得知。待人馬強壯,兵勢嚴整,那時還定三秦,天下不難圖也。若今聽衆人之言,倒轉東嚮,霸王率三秦而西來,勢如壓卵,欲求再用為漢中王,不亦難乎?”漢王從其言,即令樊噲催趲人馬,嚮褒中來,前到金牛嶺,漢王曰:“如何為金牛嶺?”酈生曰:“昔蜀道無路往來,秦惠王要兼併六國,聞蜀中有五個力士,俱有神力,秦乃用生鐵鑄五個鐵牛,置於秦地,詐言鐵牛每日糞金五鬥,秦國以此富強。蜀主聞知,遂以為為實,乃令五丁力士開山鑿路,通入秦國,盜竊鐵牛。五丁既開了山路,來到秦地,不想鐵牛俱是假設。遂伐蜀。”
  漢王正行之際,衹見子房下馬近前奏曰:“臣良送陛下到此,欲辭回韓國。”漢王大驚曰:“先生一嚮與邦相從,深得教益,一時不相捨,今欲辭歸,使劉邦何所依附?”良曰:“臣辭陛下往東行,雖看故主,實與陛下去幹三件大事。”王曰:“那三件事?”良曰:“一者說霸王遷都彭城,留關中與陛下為建都之地;二者說諸侯反楚歸漢,且令霸王無西徵之意;三者與陛下尋一個興劉滅楚定天下之大元帥。幹了這三件事,臣在鹹陽與陛下相會。願陛下百事忍耐,不要急躁。漢中不過暫居,多則三年,少則一二年,管教陛下東歸。”漢王曰:“果如先生之言,劉邦雖受苦萬千,亦不敢埋怨,但先生所舉元帥,有何憑信?”良曰:“臣有角書一紙,內有臣手字,並與陛下平日密言之事,陛下須留用,不可失也。”漢王執良之手涕泣曰:“先生不可失信!如見大公,為我懇懇拜上,善加調攝,撫養老小,一日得東歸,尚有迎養之日,非是敢拋棄父母,衹因霸王背約強暴,不得已赴褒中以圖苟免耳。”良曰:“謹遵王命。”又與蕭何相別,拉在無入去處,暗與定計道:“這股這般,如尋得破楚元帥來,丞相可用意舉薦。”何曰:“先生放心,憑你角書,已知其為大將,焉敢蔽賢誤國耶?”張良辭了漢王及衆將,帶領五個從人,復回舊路,往關中來不題。
  且說漢王大軍正行之間,衹聽得後軍一齊叫苦不迭。漢王回頭看時,衹見烈焰連天,濃煙遍野,隨處火焚三百裏,相緣燎徹萬傢村。漢王亦大叫曰:“此必是張良孺子放的人,燒絶棧道,使我不得東歸矣:卻不知又是何主意?”諸將士齊聲怨駡張良,各各放聲大哭曰:“我等生為關內人,死作褒中鬼,何日修起棧道?”衆人正嚷鬧間,又衹見蕭何嚮前附王耳曰:“大王不可怨駡張良。臣昨日與張良相別時,曾說燒絶棧道,有四件利益:一者使霸王聞知燒絶棧道,料我主再無東歸之意,他亦無西顧之憂矣;二者使三秦高枕,不為嚴備;三言使隨來人安心在漢中,奉事大工,再無思歸之意;四者使諸侯無相攻擊,而盜我之兵也。有此四益,大王何故怨駡張良?”漢王聞說,大喜曰:“若非丞相之言,幾幾誤怪子房矣!”遂令三軍前進。
  一日,漢王到褒中,擇日即王位,安撫百姓,施仁布德,治民以寬,漢民莫不悅服,此年五穀豐熟,傢傢快樂,處處笙歌,漢王甚喜。於是封蕭何為相國,曹參、樊噲、周勃、灌嬰等以下,各有封賞。招賢納士,積聚糧草,漢中不數月,道不拾遺,夜戶不扃,行人讓路,傢給人足,國中大治。
  且說張良燒了棧道,來到鳳嶺,暫歇半日,過鳳州,出益門,將到寶雞,衹見一支人馬,攔往來路,高叫曰:“子房公休走,亞父着我在此專等,誰想果從這裏來!”張良大驚,正要下馬詢問來歷,那馬上將軍便道:“子房公不要忙,我有話說。”不知說出甚話來?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第六回 呂政立暗絶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鬍亥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藉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