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全景記錄詩人短暫一生——海子傳 》
三 法大的星星
餘徐剛 Yu Xugang
也就在這期間,由於在學校校刊當編輯的特殊身份,一些大學生詩人經常拿着詩稿嚮他請教。通過多次的面對面交流,海子結交了諸多熱衷於詩歌創作的法大校園詩人。 相比較於學科綜合性的北大,法大的學科專業性則強得多。各種組織建立的學生社團,也都偏嚮專業化。當時的法大還沒有屬於本校園的一個詩社,一份詩歌刊物。許多校園詩人建議創辦詩歌刊物。 創辦詩歌刊物自然是件好事,它便於詩歌作者之間的交流互動,開放作者與讀者的視綫。但創辦詩歌刊物卻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事。 它首先須經得法大黨委宣傳部、團委等學校相關部門的批準。作為大學校園的刊物,它面對的讀者群體主要是大學生們,所引起的政治問題應該足夠引起校方的重視。 但最重要的還是資金問題,學校給予的經費微乎其微,出版過程中的排版、打印等費用需要靠海子和其他學生湊一部分。學生每月就那麽點生活費,都拿來支持刊物了,日子怎麽過? 海子能夠體會到學生的難處。 作為一名老師,他認為自己有義務多奉獻一些。 一切都在緊鑼密鼓中進行。 星塵詩社終於推出了創刊號《星塵》———這是法大人創辦的第一本詩刊。這本册子油印出來後,在法大校園被傳閱着,受到廣泛的好評。於是,又有一批詩歌愛好者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來,形成了較好的詩歌藝術氛圍。 後來有大量作品發表在《詩刊》、《星星》上的作者之中就有一批人出自《星塵》詩社,像八二級的王彥、八三級的張國森、八四級的李青鬆等等。 這時,以法大詩壇為代表的《星塵》詩刊直接或間接地被傳到北大、清華、人大的校園。法大的《星塵》詩刊以其發表的作品大氣、渾圓、註重探索等特點在首都高校的大學生詩刊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海子是《星塵》的顧問,在他和同事的熱情協助下,他們與活躍在北京詩壇上的一大批優秀詩人有了廣泛接觸。這些詩人包括北島、顧城等。 海子大量創作,他渴望自己的詩歌在官方刊物上發表。這有點類似高中畢業生在决定報考公辦大學還是民辦大學時的心態。 實際上,當時有些民刊也非常有名,民刊的地位並不一定比官刊低。 剛開始工作,海子的工資也不是很低,如果他能和其他人一樣,安心地上班、下班,簡單地填充日子,打發業餘時間,生活過得一定不會太差。 可是,他的生活還是捉襟見肘,經常充滿着生存危機。除了定期嚮傢中寄些錢,他的大部分工資主要用於購買書籍。海子自我安慰那也是一筆存款。 海子對物質的追求低得怕人,衹需要填飽肚皮,哪怕是半飽也行,但他一旦看上了一本有價值的書,會不惜血本買下。他不會考慮這一個月的工資買了書,餘下的日子該怎麽過。 海子不會考慮得過多,他是個單純的大男孩。 詩歌,是他生命血液流動的載體,他要藉着詩歌的力量維持血液的循環。沒有詩歌,不知道海子的日子將如何持續下去。 而書又恰恰是他血液裏的養分。 1984年的9月份,法大校方通知海子調入政治係,在哲學教研室工作,帶部分學生的課程。 他從大鐘寺搬至僻靜的昌平,宿舍租住在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裏。法大的新教職工也有很多人住這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海子去世15周年 江蘇文藝出版社推出《海子傳》 | 離世十五周年 《海子傳》出版紀念詩人短暫一生 | 生日忌日同天 《海子傳》展現海子生命全景 | 《海子傳》序 | 引子:皖江士風———《給安慶》 | 一 《春天》,死亡與誕生 | 二 《鄉村的雲》 | 三 《風》,助我成長的榮耀 | 四 少年查海生的煩惱 | 五 我是查灣村裏的一條船 | 六 大學,請為少年祝福 | 七 傢裏的一盞煤油燈 | 八 今夜的月光多美好 | 一 初來乍到(圖) | 二 我就是最可愛的鼕子(1) | 二 我就是最可愛的鼕子(2) | 三 我的村莊,我的歸來(1) | 三 我的村莊,我的歸來(2) | 三 我的村莊,我的歸來(3) | 四 和繆斯初吻的夜晚(1) | 四 和繆斯初吻的夜晚(2) | 五 北大的恩 | 一 城裏的月光(1) | 一 城裏的月光(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