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28節:佞人弄權,淫獵誰知一旦誅(1)      劉緒義 Liu Xuyi

  5、佞人弄權,淫獵誰知一旦誅
  殺婿逐主
  也許真的就了"出頭的椽子先爛"這句古語,繼魯國、衛國、宋國相繼發生內亂之後,春秋時期第一個"中東"小霸主鄭國也發生了內亂。
  鄭國之亂仍然是圍繞着權力鬥爭而開展的。不過,鄭國的由亂而衰,經歷更麯折,更富有故事性。一連串的故事表明,鄭國到了多事之秋。
  細究起來,鄭國由霸而亂到衰有這麽幾個因素。
  一是嗣君出了問題。
  鄭國打敗了率多國聯軍前來徵伐的周天子,聲名大震。加上鄭國在中原,居黃河之南,擁天子之東,成為一個"中東"最有勢力的小小霸主。公元前706年,齊國受到北戎的侵犯,齊侯想到了嚮鄭國求救。鄭國也擺出大國的架式,派公子忽前往救援。這個公子忽也是個厲害角色,一舉打敗了北戎,並俘虜了他的兩個大帥,斬獲三百大小軍官,並把首級獻給齊國。齊僖公自然非常高興,就想把自己的女兒文薑嫁給太子忽,以示好。誰知公子忽竟然拒絶了這個公室的美女。大夫祭仲急忙勸他,說:"您一定要娶她,主公寵妾很多,您如果沒有有力的外援,將來怎麽能夠繼承君位?其它三位公子都有可能繼位的啊。"公子忽還是不同意。公子忽的理由是"人各有耦(偶),齊大,非吾耦也。《詩》雲: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為?"這個文薑後來嫁給了魯桓公,魯桓公到齊國去,把她也帶去了,她竟然和自己的哥哥通姦,把魯桓公害死在齊國。公子忽所謂的"自求多福",後人津津樂道,然而在當時卻不能不說是一大失誤,或者是公子忽政治上太幼稚,或者是他骨子裏瞧不起別國。
  打敗了北戎,齊侯為了答謝包括鄭國在內前來幫助齊國的各國大夫,也像今天開大會一樣要在主席臺上排領導座次,在排座次的時候,齊侯請魯國來定誰先誰後,而魯國也沒有按照姓氏筆劃或者英文字母順序來排,而是把鄭國排在後面,這本來也是合情合理的,因為齊、衛兩國皆為公爵,而鄭國不僅衹是伯爵且封建又較晚,自然應排在其它各國之後。但鄭太子忽卻不這麽想,他認為自己在此次戰爭中功勞最大,理應排在前面。因而,太子忽暗地裏對魯國有了不滿。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太子忽內心的驕橫與無禮。
  公元前702年,鄭國聯合齊、衛侵伐魯國。此一役就是先前魯國排座次種下的禍根。
  那麽鄭莊公怎麽會選擇公子忽這樣一個來作接班人呢?
  公子忽本是鄭莊公的長子,按照周公當年製定的嫡長子繼承法,鄭莊公沒得選。但進入春秋後,這個嫡長子繼承法開始遭到破壞。
  公元前701年也即鄭莊公四十三年,鄭莊公得了重病,臨死之前召來大夫祭足,對他說,我有十個兒子,子忽、子突、子儀和子亹(wei)都不相上下,衹是我覺得子突能力更大,我打算傳位給他,你覺得怎麽樣?
  祭足是什麽人呢?又叫祭仲,此人是祭封人,莊公很看重他,拜為卿。他還幫莊公做媒,娶來了鄧國的女子鄧曼,生子忽。他當然要幫子忽說話。他說:"按照君位繼承法,應該立子忽,他是長子啊。再說子忽又多立戰功,還曾到天子身邊做過人質,帶兵支援齊國獲得大勝,齊侯都很欣賞他,還想把女兒許配給他呢?因此這樣一個在諸侯中間有些名氣的人,怎麽可以廢掉呢?"子突就是子元,子突的情況卻不一樣,他是莊公寵妾雍姞所生,雍姞是宋國人,後臺也很硬。而且,說起來論能力,子突比起子忽要大,後人視之為一位頗有才能的軍事傢。當年,周桓王率多國聯軍來討伐鄭國,鄭國奮起反擊,參與指揮這場戰役的就是子突。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