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2九連城、安東、鳳凰城陷落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2九连城、安东、凤凰城陷落
  幾乎與日軍占領安平河口的同時,山縣有朋開始對虎山發動進攻。桂太郎率第三師主力渡鴨緑江進攻虎山正面;大迫尚敏的第五旅團為右翼隊,渡鴨緑江登虎山以東高山攻打虎山右面;立見尚文的第十旅團為左翼隊,繞道攻打虎山西面。此外,炮兵部長黑田久孝負責掩護部隊渡江,工兵部長矢吹秀一負責架設浮橋。10月25日凌晨4時,長達150米的浮橋架成,第三師團首先渡江,桂太郎率師團主力在虎山清軍陣地正面布陣;大迫尚敏率旅團渡過浮橋,占領了虎山東面高地;立見尚文率第十旅團先占領中江臺的稅關局,然後渡江至虎山西
  面。這樣,日軍三面包圍了虎山,用加農炮猛攻。
  虎山位於雲愛河與鴨緑江交匯處,西隔雲愛河與九連城相望,南隔鴨緑江與統軍亭相對。虎山守將總兵馬金敘,以勇敢著稱,决心與虎山共存亡。25日黎明,馬餘敘對600名勇士說:“今日之戰關係重大,虎山存亡全靠你們,大傢必須戮力同心,抵禦敵人。”勇士們振臂高呼:“誓死保衛此山!”
  25日晨因早霧浮江,清軍沒有發現日軍架橋和渡江。及至日軍先鋒隊通過浮橋登陸,始被清軍發現,開炮轟擊,時為早晨6時15分。馬金敘率部下拼死作戰,先後打退了日軍三次衝鋒。江南的日軍炮隊見虎山久攻不下,便開炮助戰。馬金敘身受槍彈10餘處,其弟督戰陣亡,他仍然堅守陣地。此時在虎山東面高地上的日軍右翼隊,用猛烈的炮火嚮清軍俯射。清軍統領宋慶見馬金敘兵力單薄,便派宋得勝和馬玉琨率毅軍3000人前來救援,日軍一時無法得逞。桂太郎嚮軍部求援,山縣有朋便命虎山西面的立見尚文率第十旅團赴援。馬金敘部隊雖然勇敢,但敵我衆寡懸殊,最後敗退,渡雲愛河西走。日軍窮追,占領了虎山,時為上午11時30分。此次虎山戰鬥,清軍戰死495人,記名提督譚清遠及14名士兵被俘;日軍死34人,傷115人。
  不久,山縣有朋帶領第一軍司令部進至虎山。是夜,山縣大將和野津中將同在虎山上露營,部署兵馬,决定次日(10月26日)對九連城發動總攻擊。計劃以第三師團為右翼,在通天溝附近攻擊九連城側背;第十旅團攻擊九連城正面;第五師團為左翼,沿雲愛河北岸前進,從東北面攻擊九連城;軍司令部進駐大迫旅團所踞的虎山東面高地。
  26日黎明,日本第一軍全體開拔,三路兵馬以扇形嚮九連城逼進。時因濃霧,咫尺莫辨,雙方都不明情況。山縣有朋正欲下令停止前進,忽有探騎來報:“敵軍已經撤走。”原來宋慶、劉盛休等聞日軍來攻九連城,倉皇北走,退保鳳凰城。日軍到達九連城下,惟恐中埋伏,便對城炮擊,城內毫無反應,衹見鳥雀驚飛。山縣還不放心,派第九旅團入城偵察。大島義昌命步兵十一聯隊攀登城墻入內,果然空城一座。上午10時,山縣有朋進入九連城,把稅關局作為第一軍的司令部。
  在日軍進攻虎山的時候,山縣有朋就派第三師團的奧山義章少佐率領第二十一聯隊第三大隊,開赴安東縣(原名沙河子,1876年置縣)對面沙洲的麻田浦,以牽製清軍的兵力。10月25日,奧山從義州出發,抵達麻田浦。26日早晨,奧山以野戰炮轟擊安東縣,不見清軍動靜,原來清軍6000餘人於前夜撤走了。安東縣被日軍一個大隊不戰而占領。
  日軍占領安東縣後,在縣內設立民政廳,貼出告示:“我軍所敵衹是清軍而已,農商民無辜,非但毫不加害,反要撫恤如慈母視子。凡我所轄地方,勿納今年租稅。”日軍還到處張貼《告十八行省豪傑書》,其中說:“滿清氏之命運已盡,我日本應天從人,大兵長驅,嚮北京、朝鮮問罪。如清主面縛乞降,盡納我要求,發誓永不抗戰,則方能罷休。”還號召十八行省草莽豪傑起來,將滿清逐出境外。日本把自己打扮成中國人民的救世主,掩蓋其侵略,利用中國人民對清朝的不滿情緒,製造混亂,從中漁利。
  安東縣設民政廳的消息傳到日本,舉國狂歡,激起了一陣戰爭狂熱。報上稱贊道:“在日本版圖之外設民政廳,是任那設‘日本府’(古代日本在朝鮮南部任那地方設立的派出機構)以來的快事,但那時日本府終未發展到朝鮮以外。今我軍已占領鴨緑江右岸一帶,並在那裏實施日本法律,此乃日本開國以來未曾有過的事情。”日本明治天皇聞奏,立即賜書第一軍司令山縣嘉勉:“卿等忠勇,能排萬難而進擊,退敵於朝鮮國境外,遂入敵國,占領要衝地,朕深嘉賞之。時方互寒,卿等各自愛,期將來成功。”
  駐紮在九連城內的第一軍司令山縣有朋奉到天皇賜書大受鼓舞,繼續製定作戰方案:分兩路進攻奉天(瀋陽),一路(東路)從鳳凰城經遼陽入奉天,這是從鴨緑江到奉天的主道;另一路(西路)繞道岫岩、海城,出遼陽之西入奉天。
  日軍於11月3日進攻鳳凰城。是日清晨,立見尚文的第十旅團出發,中午到達距鳳凰城僅五裏的湯山城。忽有探騎來報:“昨夜敵將宋慶撤走,城中沒有一兵。”立見下令急行軍,不到半小時就進入鳳凰城,不勞一兵一卒即予占領。立見正在派人清點戰利品的時候,一名清兵俘虜由幾名日兵押到旅團部。立見連忙過來給他鬆綁,打聽清軍情況。據那個俘虜說:“宋慶和袁世凱一直在鳳凰城,一聞九連城失陷,袁世凱先去北京,元帥宋慶、總兵馬玉琨、黑竜江將軍依剋唐阿等先後奉天府。”至此,號稱3萬重兵防守的鴨緑江防綫全綫崩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1野心初露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4火燒日本公使館5《濟物浦條約》簽訂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7開化黨發動政變8甲申政變失敗
9再燒日本使館與1金玉均之死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3中日出兵朝鮮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7演出“逼宮”醜劇8李鴻章的幻想
1豐島海戰2屈辱與光榮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5平壤大會戰6黃海海戰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