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27節:機心當去,真樸長存(1)
吳建雄 Wu Jianxiong
現實中,很多君主都把自己對國傢的擁有當成了占有。因為你占有國傢,所以你可以奴役百姓,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給你創造財富;因為你占有國土,所以你不顧百姓死活地增加賦稅;因為你占有人民,所以你奴役他們。因為占有,你每天都計較着人民會不會反叛,擔心着別國會不會攻打你,盤算着自己到底是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於是你身心疲勞。
天下不能托付給不懂得君主是擁有國傢而不是占有國傢的人。那些還在欲望中掙紮的人們,會跟曾經的黃帝、疑惑的雲將一樣,苦苦思索着治理國傢的方法。其實國傢怎麽能用治理呢?君主和平民一樣平等地擁有這個國傢。衹有明白"與百姓分享越多你就擁有越多"這個道理,你才能不被欲望算計。
在經歷了多長枝椏的牡丹、養馬人的小可憐、賊城的大兇大吉後,莊子在《在宥》中係統地、說教般地闡述了自己的執政主張。真正賢明的君主、得道的聖人,他們從不奴役百姓,從不把規則強加給別人。其實,要建設好一個國傢很容易,衹要各安其職、各據其位、各盡其責就好了。
千萬不要苦心尋找什麽治國之道,不要鑽牛角尖,不要上溯歷史去和古往今來的君主較量,也不要從萬物身上找理由。成敗衹在你,不該推卸責任,一切順其自然吧。你衹是擁有而並非占有,君主無為,臣下有為,這就夠了。
第十二講 機心當去,真樸長存 --《莊子o外篇o天地》解讀
路過走廊時,我看到莊子正蹲在地上研究着什麽。走近一看,纔發現那是個空瓶子,莊子把瓶蓋蓋上,就那麽呆呆地看着。
"能看到什麽?"我問。莊子竪起食指放在唇邊,做了個"噓"的姿勢,讓我安靜點。我學着他的樣子,蹲下來看空瓶子。幾分鐘後,我看到了一個世界。
瓶底是地,中間是氣,瓶蓋是天。空氣中滋養着萬物,包括人。漸漸地,我還能看到它們的標簽,瓶底上寫着"德"字,空氣裏寫着"義"字,而在瓶蓋上標着的是一個"道"字。這麽一來,我看到一個國傢。
就在我若有所得時,莊子又拿出一個瓶子,一個同樣的空瓶子。他把兩個瓶子擺在一起。
從前有個國傢,它的君主得道了,他從不用自己的思想奴役人民,他喜歡在天地間行走。天和地很大,有很多他到不了的地方,但他從不貪戀風景;他知道無論天地有多大,其運動和變化都是均衡的。他不留戀山珍海味,他的飲食也和平民一樣,衹是吃着平淡的蔬菜;因為他懂得,萬物各有精彩,雖然紛雜,不過它們各得其所,歸根結底是同一的。
君主過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在別人看來是無所作為。但他的眼中充滿了道,他明白,天下百姓和萬物各有稱謂,雖不相同但地位平等;君臣之間各自承擔的道義分明,本質上都是在為國傢做貢獻;天下官吏的才幹大小也沒有高貴低賤的區別,大傢都盡職盡力地在適合的崗位上做事。
這位國君生活雖然平淡,卻無憂無慮,悠然自得。
離這個國傢沒多遠有另一個國傢。這個國傢繁榮富強,兵力強悍,其君主有顆狼一般的野心,極富侵略性。他在烽火臺上張望,看到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碌碌無為"的君主,心裏有些癢癢的。沒多久,他就開始進攻該國。
第一次進攻還沒打到城墻就被無為君主的臣民打退了。那些平日耕地、牧牛、養蠶、織布的民衆,從老人到小孩都練就了強健的身體,雖然從事普通的職業,但因為他們長久以來一直如此,所以他們更專業。
耕地的人瞭解土地的脾氣,便把敵人引進泥坑沼澤裏,讓侵略者無法掙紮;牧牛的人聽到牛的騷動,早早地就把牛頭指嚮敵人前來的方向;養蠶者把蠶放到城外的桑樹上,那些桑樹和其他桑樹不同,很高,蠶就在樹上吐絲,白而堅韌的絲綫糾纏着敵人,拖慢了他們前進的步伐;織布的婦女就更是厲害,她們把布織在城墻上空並綳直。這樣布就變成了良好的交通要道,男人們走在布上行走,傳遞火把和武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 | 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 | 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 | 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 | 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 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