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融股票 》 如何在金融危機中幸存和發展:大衰退 》
第27節: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10)
辜朝明 Koo
弗裏德曼的觀點還有另外一個誤區,由於銀行藉貸人破産而引發的銀行危機其實是因為銀行自身資不抵債而造成的,與流動性不足並沒有關係。假如銀行危機真的是由於銀行係統內部流動性不足所引起,那麽就會像弗裏德曼所認為的,衹要美聯儲註入流動性就可以解决這個問題。但是如果銀行本身已經陷入了資不抵債的睏境,那麽中央銀行即便註入再多流動性也於事無補。此外,如果美國大蕭條時期銀行問題的癥結在於流動性不足的話,那麽理應出現資金不足的銀行從美聯儲藉貸大量增加的現象。但是正如已經指出的,從1929年到1931年,這個數字降低了93%。衹有到1931年下半年以後,當銀行擠兌風潮變得更加普遍時,商業銀行纔開始從美聯儲增加藉貸以避免準備金減少。但是這些銀行所藉的資金也僅有1928年至1929年間的一半,並且都是暫時性的行為。即便如此,仍然有10 000傢銀行最終倒閉,這就說明,當時銀行部門問題的根源是由於藉貸方破産而導致的銀行資不抵債,而非流動性不足。
退一萬步說,就算我們承認銀行問題都是由於流動性不足所致,那麽通過美聯儲註資能輓救的也衹是那13.6%存在藉貸睏難的企業,對於其餘那些正在忙於削減債務的86.4%的企業來說毫無意義。這就和日本央行從2001年起執行的定量寬鬆政策沒能阻止企業繼續償債的事實如出一轍。但是衹要這86.4%的企業不停止償還債務,整體經濟就無法從惡性循環通貨緊縮的泥沼中脫身。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認為,即便當時紐約聯邦儲蓄銀行的哈裏遜行長嚮銀行係統註入更多的追加流動性,也依然無法扭轉經濟下滑的整體趨勢。
總而言之,衹要我們接受全美工業協會的調查結果,那麽我們就必須承認,美國大蕭條根源的13.6%是由於信貸供應的問題,而另外86.4%則是信貸需求的問題。
6.將金本位當做罪魁禍首的觀點同樣也是誤導
弗裏德曼指責美聯儲對銀行係統的問題袖手旁觀。特敏(1994)認為是由於决策者對金本位制度的執著妨礙了美聯儲實行金融寬鬆政策,從而加深了經濟蕭條的程度。29伯南剋(2002b)更是進一步斷言,美聯儲為了抵消1931年以前流入美國的黃金所産生的效應,事實上采取了更加嚴格的貨幣政策。30
但是正如艾森格林和特敏(2000)本人早已指出的,在此期間“金本位問題根本就很少被提及”31。這一點也並不奇怪,因為衹有在準備金需求上升,而支持這些新增準備金的黃金儲備不足時,黃金纔會成為一個問題。當時的决策者們之所以沒有提及金本位制度,或許是因為資金需求的下降速度要快於供給,因此美聯儲和銀行主管們都沒有察覺到增加準備金的必要性。當時商業銀行對於美聯儲註入更多準備金的反對,以及1929年至1931年間銀行從美聯儲藉貸的急速下滑都印證了以上這一假設。
此外,紐約聯邦儲蓄銀行行長哈裏遜的請求之所以被其他聯邦銀行行長和聯邦顧問委員會不約而同地拒絶,原因不在於他們擔憂金本位,而是他們看不出市場對準備金産生了更大的需求。在股市崩盤後的僅僅兩年內,美國的短期利率就從5%跌落至1%以下,這表明準備金事實上完全足夠。假如當時美國的决策者們如艾森格林(2004)所認為的那樣在擔心金本位問題,那麽哈裏遜就根本不會提出那樣的請求。即使他提出了,這個請求也必然會由於對金本位問題的擔心而被拒絶。
在資金需求急速萎縮的情況下,黃金的流入或者流出基本上不會産生任何影響,因為問題的關鍵不在這個方面。美聯儲在1929年至1931年期間沒有增加準備金不是因為金本位制度的製約,而是因為根本就不存在對於準備金的需求。
這就嚮當今學術界流行的,美國大蕭條可以通過更有技巧的貨幣政策加以避免這一共識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疑問。在當時那種由於藉貸方缺乏而造成的私營部門資金需求急劇下降的情況下,央行註入的流動性將找不到任何理由進入經濟活動之中。這一點也經由日本央行在2001年至2006年期間,試圖通過實行定量寬鬆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的最終失敗而得到了證明。也就是說,在美國大蕭條和日本最近發生的大衰退期間實行的金融寬鬆政策都是經濟學中所謂“推繩子”的經典範例(推繩子:泛指貨幣政策效應的不對稱性,貨幣政策對於通貨膨脹效果明顯,但是對於通貨緊縮卻效果不彰——譯者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東方出版社 |
|
|
| 第1節:導讀(1) | 第2節:導讀(2) | | 第3節:導讀(3) | 第4節:日本經濟衰退(1) | | 第5節:日本經濟衰退(2) | 第6節:日本經濟衰退(3) | | 第7節:日本經濟衰退(4) | 第8節:日本經濟衰退(5) | | 第9節:日本經濟衰退(6) | 第10節:日本經濟衰退(7) | | 第11節:日本經濟衰退(8) | 第12節:日本經濟衰退(9) | | 第13節:日本經濟衰退(10) | 第14節:日本經濟衰退(11) | | 第15節:日本經濟衰退(12) | 第16節:日本經濟衰退(13) | | 第17節:日本經濟衰退(14) | 第18節: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1) | | 第19節: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2) | 第20節: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3) | | 第21節: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4) | 第22節: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5) | | 第23節: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6) | 第24節:美國大蕭條就是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7)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