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柏楊訪談錄:新城對 》
怎麽看中國歷史(1)
柏楊 Bai Yang
訪問者鬍菊人先生
文載1987年4月16日香港《百姓》雜志
問:我想為我們的讀者請教您一個問題。您閱讀了那麽大量的歷史書籍,寫了那麽多歷史的書,歷史的洞識力很深刻,同時,見解也很特別,徐復觀先生生前跟我談過他的經驗,那是國共內戰的時候,他受蔣介石的委托到延安見毛澤東。他問毛澤東:“你看我們應當怎樣念歷史?”毛澤東答:“念歷史當然要看朝代的興替之際,一個朝代為什麽覆亡,另一個朝代又為什麽起來。這是最重要的。”你看這個說法對不對?
柏楊:中國人看歷史往往出於功利觀點,那就是,我們從歷史可以汲取什麽樣的教訓?就正像剛纔談到的毛澤東答徐復觀問,着眼點於從朝代的興亡上吸收經驗,這與毛澤東的身份,恰好相符合。不過我認為,歷史的教訓功能,微乎其微,假若歷史有教訓功能的話,人類為什麽總是犯同樣的錯誤?縱使他可以從歷史看到許多教訓,發出很多感慨,但歷史的教訓畢竟不能轉變他的政治行為。舉一個例子來說,一個專製國傢、一個皇帝,一旦失去軍隊的支持,他就永遠不能復興。可是,帝王們往往不服氣,失去了軍隊的支持之後,往往還要反撲,還要奪權,於是招來更悲慘的打擊、屠殺。可見他並沒有汲取歷史的教訓。所以,我們讀歷史最好是拋棄功利的觀點而改用另一種態度:探討真相,豐富人生。
問:對。讀了《資治通鑒》也沒用,宋代以後,人還是犯同樣的錯誤。
柏楊:所以,政治不能靠歷史製衡,也不能靠聖人的教訓製衡,也不能靠“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蒼天在上”“天人合一”製衡,而需要制度製衡。因之,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歷史當做一件藝術品!像看一幅圖畫、聽一場音樂演奏,可以從中得到什麽益處呢?人,不應在藝術上追求功利。一個人有知的權利,他要知道他個人過去的生命,國傢過去的生命。這個成長的過程,他有權利知道。也可以說,他有知道的義務。知道以後,他從中是不是汲取什麽教訓,或受什麽影響,屬於另一個範疇。
問: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經過許多朝代。皇朝的興替,以及無數的戰爭、起義、叛變,近代更有許多次革命,奇怪的是,為什麽中國的改變很少,進步很慢,請問原因何在?
柏楊:很多學者在研究這個問題,有很多看法。我並不認為我的看法是成熟的,不過我有一個感想:這與我們整個農業社會結構有關係,生産工具本身沒有多大改變,所以政治上也沒有多大改進。還有一點,我們中國學術和政治上的最高指導原則,缺乏人權和民主。像白老鼠走迷宮一樣,因為沒有一個最高指導原則,所以走來走去,總走不出去。中國革命永遠是帝王將相型的,不能産生西方式的革命,西方革命産生了很多很特別的體製。而中國的思想傢永遠在帝王將相漩渦中團團轉,始終沒有出現啓蒙的大思想傢。所以,流血也好,不流血也好,成功之後,除了當帝王將相之外,沒有第二條路。所以,我們的歷史永遠在盤旋,總是老一套。而且,這個盤旋是下降的。
問:這就是您剛纔談到的,缺乏一種制度來製衡,所以近代革命,從太平天國一直到辛亥革命,都改不了帝王將相型那一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
|
|
《新城對》目錄 | 歷史的鏡子(1) | 歷史的鏡子(2) | 歷史的鏡子(3) | 歷史的鏡子(4) | 褻瀆君主的柏楊(1) | 褻瀆君主的柏楊(2) | 士大夫和中國人(1) | 士大夫和中國人(2) | 爐邊漫談(1) | 爐邊漫談(2) | 爐邊漫談(3) | 爐邊漫談(4) | 爐邊漫談(5) | 爐邊漫談(6) | 爐邊漫談(7) | 爐邊漫談(8) | 爐邊漫談(9) | 爐邊漫談(10)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1)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2)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3)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4) | 臺灣海峽兩岸的對話(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