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权力“深喉” 》
第27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6)
黄誌 Huang Zhi
也是由于"胜利冲昏头脑"的结果,使叶利钦陶醉于自己的个人魅力,在急于给联盟找麻烦的同时,却没有因势利导地改革俄罗斯自身的权力体制,使俄罗斯带着苏联时期选出的议会(苏维埃与人大)和宪法进入了"激进改革"。这个宪法对议会与总统的权力没有明确地划分,一旦双方产生分歧,就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混乱状况。这个议会具有很大权力,其多数成员在旧体制下拥有权益,他们虽然在"8·19"事件中支持政治民主并拥护叶利钦,但难以接受激进的市场经济与私有化改革。在"休克疗法"引起痛苦的情况下,他们很快与社会上的抵制力量结合,成为叶利钦的反对派,使"休克疗法"在议会的强烈抵制下实际上只实施了半年便告流产,由切尔诺梅尔金取代了盖达尔。其实,如果叶利钦1991年8月以后抓住时机改选议会、修订宪法,他在次年的经济改革中就会得到议会的更多配合,"休克疗法"的结局可能会大有不同。至少也会比后来断断续续的"多次休克"、"长期休克"付出的代价小一些。
苏联解体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叶利钦一直以亲西方的面孔出现,他宣传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主张实行西方式的政治经济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为样板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如在前苏联时期的"8·19"事件和1993年的俄罗斯"十月事件"中,叶利钦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和帮助。
叶利钦采取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是由俄罗斯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决定的。叶利钦希望与美国顺利裁军,发展与西欧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尽快卸下沉重的军事包袱,集中精力复兴俄国经济。叶利钦更指望西方提供经济援助,尽快取消对俄的一切贸易和技术交流障碍,使俄罗斯迅速摆脱严重经济困境。叶利钦还期望在西方的帮助下,早日加入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他甚至盼望"回到天然伙伴和盟友的行列中"去,把俄罗斯的国家体制和经济与西方溶为一体。
叶利钦的外交政策受到西方国家的热烈欢迎,然而,这种亲西方的外交并未达到他预想的结果。西方国家援俄大多有口惠而实不至,离叶利钦的期望较远,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不满增加。叶利钦开始向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转变。
1993年4月,叶利钦批准了《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基本条例》。这年11月,他又主持通过了《俄罗斯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核心是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恢复和巩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以这些思想为指导,叶利钦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放在首位。他采取加强与独联体各国经济与军事联系的方法,来实现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最大的国家利益:经济上,俄罗斯转向独联体各国提供优惠条件,并拨款4000亿卢布,供各国向俄罗斯购买能源,并同白俄罗斯签订了给予种种优惠的经济联盟协议;军事上,俄罗斯决定在各国长期保存一定的军事存在,建立了30个军事基地,并与6个独联体国家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开始了以6国为主组建联合部队的行动。
叶利钦继续加强与西方大国的伙伴关系,同时强调西方国家应重视俄罗斯的利益,并开始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自主性、甚至是强硬性。如在波黑问题上,俄罗斯反对美国动武和取消对穆斯林的制裁;在安理会表决对前南斯拉夫联盟的进一步制裁问题上投了否决票;提出解决波黑问题的四点和平计划,促使联合国通过在波黑建立安全区计划的836号决议。
叶利钦还坚决反对中欧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以防止北约的防线移至俄边界。他在1994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说:"北约要排除俄罗斯扩大成员,就意味着走上对欧洲和世界新威胁的道路。"
叶利钦把外交重点从西方转向全方位之后,更加重视与亚太国家特别是亚太邻国的关系,俄罗斯与韩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为显示其大国地位,叶利钦及其政府还积极参预国际事务。除波黑问题外,俄罗斯还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中东希伯伦惨案发生后,俄罗斯迅速作出反应,派出第一副外长、总统特使、外长,接连前往中东进行穿梭访问,分别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领导人会谈,希望在中东和解问题上留下俄罗斯的印迹。
把意志注入权术:从纷繁复杂的政治风云中拎出要害并解决它。从1992年年中议会迫使政府修改预算,基本放弃财政、货币双紧缩的"休克"政策,直到1993年10月炮打白宫,是叶利钦时代的第二阶段。
这一时期议会在逼退盖达尔、刹住"休克"风之后势头大增,与叶利钦从交恶到全面对抗。"执行权力系统"则发生分化,副总统鲁茨科伊倒向议会,而原由"中派"提名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却在几经摇摆后选择了追随叶利钦。于是"两宫"(克里姆林宫和当时议会所在地白宫)之战愈演愈烈,经过全民公决、宪法法院参与,政治斗争成为俄罗斯社会生活的重心,而经济转轨处于停滞状态,致使经济局势不断恶化。最终以叶利钦炮打白宫,驱散议会,通过新宪法实行总统集权而告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前言 让理想与命运和解(1) | 第2节:前言 让理想与命运和解(2) | 第3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 | 第4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2) | 第5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3) | 第6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4) | 第7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5) | 第8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6) | 第9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7) | 第10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8) | 第11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9) | 第12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0) | 第13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1) | 第14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2) | 第15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3) | 第16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4) | 第17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5) | 第18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6) | 第19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7) | 第20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8) | 第21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9) | 第22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1) | 第23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2) | 第24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