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性感男主播鬍一虎城事心路:我是誰   》 第27節:第三條道路(1)      鬍一虎 Hu Yihu

  6第三條道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A角B角之爭"是江湖裏驚心的一部分。
  1991年是我步入職業生涯的"元年",也是我正式涉足電視江湖的伊始。整整10年,伴隨"鬍一虎"名字出現的前綴是"華視新聞記者"和"華視新聞主播"。從24歲到33歲,是我擁有最多活力與最足激情的人生歲月,但夢想的實現並沒有給我帶來恆久的快樂與滿足。我那日夜分泌滋長無數不安分因子的內心始終在"得"與"未得"之間長期徘徊,做A角和做B角的"PLAY"與"STOP"的數輪角色痛苦轉換之間,父親"第三條道路"的理念既造就了一個擅長主動等待的臥虎,也造就了一個鏖戰江湖10年依舊劍無定式的少俠。
  A角和B角之外,父親開闢的"第三條道路"讓我時時可以擺脫開江湖的刀光劍影,在內省和反觀自我的過程中堅守自己的風格,積存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在我出錯招的尷尬關頭幫我急轉方向,彌補自己的倉促行事,佑護我在每一段艱辛跋涉之後安全抵達每一個Landmark:當我參加"華視"招考為最終結果每日心焦之時,父親教導我:"搶必勝的信心,做最壞的打算";當我為自己起初衹是一個小記者不能出鏡露面而鬱鬱寡歡,父親告誡我:"有隱忍纔有進步,有衝勁纔有新聞";當我在南非費盡千辛萬苦最終做出采訪曼德拉的獨傢報道,父親肯定我:"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最成功的地方最冒險";當我面對強大的身體精神雙重壓力,日夜連續堅守在主播臺上叫苦不迭,父親開導我:"能者多勞,有為者當若斯"。
  從"華視"一路走來,父親點撥我"收放相倚、成敗轉換、攻守互化、福禍共通",使我逐漸懂得非黑即白的真理在世間永不存在,在那看似决然對立的A角與B角之間,亦存在一條常人看不到的"第三條道路"。時至今日,我依然在父親引導的這條道路上既如履冰又義無反顧。
  在"第三條道路"上,所有尋常遊戲規則裏的Landmark都會被重新定義。
  震撼與哀愁人生大幕的每一次開啓並非都會有期待的掌聲響起,剛剛離開象牙之塔,結束兵役生涯,初涉社會的我在一連串的"閉門羹"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現實震撼,繼而也體嘗到瀕臨夢想破滅的絶望哀愁。
  在我的人生履歷之中,考取"華視"是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大事件",很多報道都會說我當年是以第一名的身份入職"華視"的,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在獲取這個"第一"之前我在求職道路上所遭受過的接連挫折與落敗。就在我被錄取進入"華視"之後,這個"第一名"也一度落人於口實,使我曾經飽受非議和冷遇。
  在整整兩年的兵役生涯之中,我始終未曾放棄自己的"三大臺"電視新聞主播夢想。由於之前報考"中視"和後來實習的經歷,我意識到"三大臺"對於英文要求的水準很高,因此在兵役期間我就努力訓練自己的英文,在學習之餘每天堅持收看新聞,繼續自說自劃地"模仿"播報,希望有朝一日再度參加招考並順利折桂,坐到真正的主播臺上,讓父親可以每天都在電視機裏看到我的出鏡播報。
  兵役結束之後的夏天,正好是"三大臺"招考的第三期,當時臺灣全島已經解除了"報禁",因此報考"三大臺"競爭異常激烈,無數有志青年都希望在電視媒體中一顯身手。而"三大臺"之間的人才爭奪之勢也開始顯現,每個臺都唯恐對手招到比自己這邊優秀的人才而致使自身被動。以上兩方面的因素導致剛剛步入第三屆的電視臺招考日趨進入白熱化的激烈競爭。按照當時收視率的市場檢驗標準,"三大臺"的排名依次是:"臺視"、"中視"、"華視"。於是,在人才大戰中,"臺視"憑藉它業界老大的地位和背後執政當局支持的實力率先發力,在6月第一個開始公開招考。大三就成功考取過"中視",又經歷了兩年沉澱的我信心滿滿地前去參加"臺視"招考的第一關-面試。沒想到我前進的步伐在第一道門檻之前就倏然止步了,這實在是一個出乎意料的打擊,也給我的滿腔熱忱兜頭澆了一瓢冷水。
  回想當時的情景,現在我已全然明白當時自己被拒之門外的原因。但回到17年前,那時候的我對於自己遭受拒絶的本能心理反應是把問題推給別人,責怪評審沒有發現千裏馬的眼光。我是穿着大學校服去參加的"臺視"面試,這本來就是不重視招考單位也不尊重評審老師的表現,何況面對自己抽到的播報水災新聞的考題,我竟然是以滿臉微笑的姿態聲情並茂地朗讀了新聞全稿。今日想來,當年的自己真是可笑至極也愚蠢至極,衹是認為微笑是交流最好的語言,卻未曾想過要因時製宜靈活變通。我對於"三大臺"夢想的第一次衝擊就如同陽光下一個無比鮮豔的美麗泡沫一樣,迅速破滅了。幸好,沒過幾天之後,我就開始把註意力轉移到下一個啓動招考的"中視",這個在兩年前就曾經成全自己首次主播夢的"老東傢"果然再度垂青於我,"中視"首輪的面試,次輪的"筆試",我都是順利通過,進而進入至關重要的"面談"環節。由於"三大臺"招考都衹是間隔幾天時間而已,因此很多考生都是連續轉戰其間,伴隨着一輪輪的廝殺淘汰,一來二去,大傢日日在各處考場上都成了熟面孔,而隨着考試的深入,剩下來的對手也都越來越具有最終問鼎的真正實力。
  面談環節有如宣佈"入圍",離正式錄取也衹有一步之遙,所以招考單位都格外重視"面談",分別設置了中英文雙語考官,總經理和各高層部門主管也紛紛親自出動擔任評審。正是在這樣性命攸關的環節,我再度遭遇了翻盤滑鐵盧式的大逆轉,最終在"中視"招考中名落孫山。記得在最後一次"面談"的考場上,一位主管忽然問我:"你傢在高雄,如果你一旦被錄用,我們派你去高雄入職,你願意嗎?"面對這道超出業務實力考核範疇之外的"考題",年輕氣盛的我顯然沒有明白考官的真正意圖,因此本能地脫口而出:"我是來臺北發展的,臺北是文化中心,我覺得在這裏自己才能夠有大發展。"考官緊接着說道:"那你就不能委屈一下自己,從基層做起嗎?"至此,我纔領悟到評審的真正用意,無奈話已出口有如覆水難收,眼睜睜看着已經面對自己徐徐開啓的"中視"大門在一瞬間絶情地關閉,一隻腳已然邁入"中視"的我被突然宣判"紅牌"退場,頃刻之間我體會到了近乎心死的感覺。從"中視"考場走出來的那一刻,我感覺全世界井然有序的秩序體係一下子都紛紛破碎瓦解。
  如果說"臺視"的敗北我還可以為自己找到解脫的理由,那麽"中視"的落敗則徹底清掃了我幾乎所有的驕傲與信心。"還要不要繼續做主播的夢想?還要堅持做高尚的記者嗎?"24歲的我開始搖擺不定,心中夢寐以求的主播臺轉眼間咫尺天涯,站在"夢想"與"絶望"的邊際綫上,我問自己:9年的辛苦付出真的要付之東流嗎?那個在幼時傢中與父親辯論時就種下的夢想種子果真要隨風散去嗎?在無盡的自我拷問聲中,我無法平復短時間內兩度失敗帶來的心靈震撼,開始挨過備受煎熬而不知所措的哀愁時期。時至今日,當我再度回首當年那個招考夏日裏接踵而至的挫敗,我不禁想到法國作傢莫洛亞在他的《人生五大問題》一書中這樣寫道:"若將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時,亦可見它是由鬥爭與苦惱形成的,唯此鬥爭和苦惱永遠被希望所輓救而已。"我不敢說是由於當時的失敗纔成就了現在的自我,亦不敢大言不慚現今的自己已經身處成功與幸福,衹是當初深陷"鬥爭"和"苦惱"泥沼的自己在一時間找不回失落殆盡的信心,因此也就無法邁步繼續上路。如果說人生的每一個睏境都要被"希望"所輓救,那麽誰來輓救我幾近破碎的"夢想"與"希望"呢?兩個男人的海大海,對我而言,是滋養,更是力量;是撫慰,更是挑戰;是尋夢,更是逐夢;是探索,更是實踐!衹要遠遠瞥見海,不管身處何地,背負在肩上的壓力,壓在胸口沉甸甸的喧囂,躲藏在腦門神經裏自尋煩惱的憂愁,都會在瞬間化為無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城事(1)第4節:城事(2)
第5節:城事(3)第6節:城事(4)第7節:城事(5)第8節:城事(6)
第9節:愛河奔(1)第10節:愛河奔(2)第11節:愛河奔(3)第12節:愛河奔(4)
第13節:愛河奔(5)第14節:愛河奔(6)第15節:愛河奔(7)第16節:愛河奔(8)
第17節:愛河奔(9)第18節:愛河奔(10)第19節:愛河奔(11)第20節:LIBERALARTS(1)
第21節:LIBERALARTS(2)第22節:LIBERALARTS(3)第23節:LIBERALARTS(4)第24節:LIBERALARTS(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