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孔學感悟集:論語力   》 第27節:於丹日本講座(11)      於丹 Yu Dan    孔健 Kong Jian

  孔子在《論語》中說道:"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孔子從很年輕的時候開始就非常努力,但是最後也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沒辦法衹能想乘筏子去海上。那個時代沒有船即使乘筏子也到不了目的地。我的祖先沒能出海。
  大約是五六年前吧,我去市民大學講演,講演後被拉到一個酒館喝酒,有人把我介紹給別人時說:"他可是孔子的後代子孫喲!"老闆娘說:"是哪個大學的講師(日語的"講師"發音與"孔子"相同)?"所幸的是我現在終於成為日本SBI大學的教授了。
  後來人們把"孔子"兩個字,寫給她看時,老闆娘又說:"原來是'あなご("孔"的日文可讀為"あな","子"讀為"ご"。而"あなご"又是一種魚的名字,是"星鰻"之意)'啊!"
  聽了她的這句話,當時浮現在我頭腦裏的一幕是:"我的祖先孔子乘着竹筏子出海,怎麽最後變成了'星鰻魚'"?
  日本有句諺語叫做" 不懂論語者,也能說論語",這一天讓我真正感到不僅是"論語",即使我的祖先"孔子"的名字也在被人們談論着。
  我在這裏想說的是,多虧了於丹先生的這本《論語力》(日語版本的名字)使我的祖先孔子再一次成為中國人衆所周知的人物,還有出版這本書的編輯祝先生。在中華書局的李岩社長、顧青副總編、祝編輯等全社的努力下,於丹先生的這本書銷售量很好,非常受歡迎。因為受歡迎所以這本書甚至出現了盜版,當然這樣出版社受到了很大損失,但是,從而也可以看出這本書是非常受歡迎的。從這個角度上講,請允許我再次對於丹先生和中華書局的祝先生表示感謝!
  今天,我的祖先是最高興的。因為他又回來了,回到中國人的心上。
  孔子3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他跟着母親生活,在家乡麯阜刻苦學習。20歲時在家乡成了小有名氣的學者;30歲時,在中國首開先河辦起了私塾,即今天的"孔子學院";40多歲時,他認識到衹學習是不能救國的,自己周遊列國,為政治做貢獻;55歲時,孔子成了大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他曾立志在這個職位上做更大貢獻。但是,由於自己的抱負得不到實現,孔子毅然地辭去職務,帶着弟子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十四年"活學活用"的旅行。於是,出現了具有哲理的"心之旅"的《論語》。
  於丹先生編寫的這本《論語力》就是對《論語》的通俗講解和感悟心得,為什麽《論語》在中國深入人心呢?為什麽在中國和日本留下了《論語》和"算盤"呢?我認為,現在人們的心理和2500年前人們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這個環境變了,有電腦了,但人們的心卻缺失很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1)第2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2)
第3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3)第4節:前言 《論語力》"出籠"花絮(4)
第5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1)第6節:序一 為日文版《論語力》出版所作的序言(2)
第7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1)第8節:序二 中國出現"於丹現象"的背景(2)
第9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1)第10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2)
第11節:於丹:在成長中的感悟(3)第12節:於丹《論語》扶桑行(1)
第13節:於丹《論語》扶桑行(2)第14節:於丹《論語》扶桑行(3)
第15節:於丹《論語》扶桑行(4)第16節:於丹《論語》扶桑行(5)
第17節:於丹日本講座(1)第18節:於丹日本講座(2)
第19節:於丹日本講座(3)第20節:於丹日本講座(4)
第21節:於丹日本講座(5)第22節:於丹日本講座(6)
第23節:於丹日本講座(7)第24節:於丹日本講座(8)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