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破译张爱玲的情感密码: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   》 一场场幻灭连缀成人生(3)      闫红 Yan Gong

  有多少少年,有过这样困窘的时刻?敏感使我们看得懂父母的眉高眼低,单纯又使我们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我们是这样缺乏经验,不知道父母也并不像他们标榜得那样完美,当我们受到伤害,我们只是惶惑地自省着,这种自省有如一柄锐利的刀,一下一下地,将自己的小心灵,剜割得鲜血淋漓。
  对于一个孩子,父母就是全世界,她在父母那里受了伤,是无处叫屈,无法疗伤的,而她和父母的关系,也决定着她将来和世界的关系,跟父母之间是轻松,是紧张,是尖锐,还是柔和,她将来和世界也是这样。
  童年留下的心理暗疾,就像一棵树苗上的伤痕,会随着树的长高长大而慢慢扩展,变成一生的隐痛。而这些伤痕,大多来自父母老师,他们不可能有恶意,他们只是被生活的重压挤得失去耐心,一些言语,一些眼神轻易飞出,让柔弱的小心灵独自承受。
  张爱玲后来在跟人交往上很没有信心,也许在她内心,永远有一双眼睛,不是爱怜,不是赞赏,更不是怂恿,而是冷静地审视地望着她,身处其中,必然锋芒在背,动辄得咎,所以禁忌多多,当每一个动作都危险,张爱玲习惯了收缩自己,抱紧双臂,无声地呼吸,有谁知道或许这姿态不是傲慢,而是少年时代,在母亲挑剔的目光中形成的一种习惯。
  惶恐的同时,张爱玲还经历着人生最大的一场幻灭,之前,在父亲那里,她感受到一次幻灭——虽然她长期尽己所能地瞧不起父亲,这种瞧不起里,有一点撒娇赌气的成分,甚至是对于老爸的恨铁不成钢,有感情才会这样;她万万想不到,父亲竟会对她如此粗暴无情,而且是在继母的挑唆下,愤懑使她无力分析父亲这一突兀举动背后那千转百回的心结,只顾数自己的伤痕。
  但不管怎样,至少她从不觉得他完美,母亲在她心中,却是戴着天使的光环的,现在,天使掉到人间,不,是张爱玲自己掀开了天堂的帷幕,本以为该是仙乐飘飘,鲜花如锦,却发现寒意袭人,彻骨的冰凉,不幻灭是不可能的。
  可是,幻灭这东西,就是个坏东西吗?隔着浩渺时空,我看黄素琼,总有似曾相识之感,我在成长过程中,是遇见并崇拜过这类女人的,她们衣着入时,妆容讲究,举止优雅,爱好文艺,以前叫作小资,现在又加进了波西米亚元素,高级一点的还有贵族或留洋背景,一招一式都有个范儿。
  张爱玲的真性情,与之根本就是两条道上跑的马,现在她很紊乱,这无疑是一种负面影响,但紊乱之后的幻灭,未必不是有益的。
  幻灭者,虚幻之破灭也,捅破虚幻的肥皂泡,方能触及真相,没有经过幻灭的人生多么虚浮,不敢经历幻灭的灵魂,多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幻灭未尝不是一种淬火,所谓百炼成钢,总要经历这么几道。从此之后,张爱玲再也不会那么激烈地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把人世间劈成天堂和地狱这两半,她学会静默地艰涩地审慎地触摸生活,感受它的繁复多变。
  如果说前面的幻灭都是针对具体的人,紧接着到来的一场幻灭则关乎理想,张爱玲自小好强,和一切胸怀大志的人一样,她不是活在当下,而是活在对于未来的期待里,“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这梦想里还有一个孩童的梦想和天真,她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了超越物质生活的追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序:张爱玲是怎样炼成的(1)序:张爱玲是怎样炼成的(2)精彩书评:这么可怜身是眼中人
精彩书评:破译张爱玲的感情密码精彩书评:真实的张爱玲在这里精彩书评:原来张爱玲可以这样读
张佩纶的光辉岁月过程主义者和目的主义者(1)过程主义者和目的主义者(2)
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1)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2)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3)
李鸿章为啥喜欢张佩纶(4)就这样老去(1)就这样老去(2)
就这样老去(3)父亲是女儿前世的情人(1)父亲是女儿前世的情人(2)
黄素琼这个湖南人很勇敢(1)黄素琼这个湖南人很勇敢(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