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类 》 話春秋 品兵法:孫子 》
第27節:二十一、 春秋部隊之構成(1)
子金山 Zi Jinshan
二十一、 春秋部隊之構成
二十一、 春秋部隊之構成
闔閭九年(公元前506年),孫子在吳國的大練兵運動終見成效,幫助闔閭“申明軍約,賞罰必信”(《史記·律書》),具體成果在《呂氏春秋·上德》上有記載:“闔閭之教,孫、吳之兵,不能當矣。”
闔閭忍耐數年,這時終於沉不住氣了,請教孫武:“當初您說不可攻入郢都,現在怎麽樣呢?”
孫武回答得還是挺謹慎的:“楚將子常貪得無厭,而唐國和蔡國現在都在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徵伐楚國大幹一番,必須聯合唐、蔡二國一起行動纔行。”
伍子胥終於等到了嚮自己的祖國復仇的一天,雖然當時的直接兇手楚平王、費無忌都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但衹要楚國還存在,伍子胥心中就有復仇的目標,仇恨是伍子胥此時能安居吳國的唯一理由。
孫武與伍員兩位主要帶兵人都沒有反對對楚用兵,衹是孫武提出了聯合唐、蔡的先决條件。這不在話下,蔡侯甚至不惜送來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換取吳國出兵——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慣例,有求於他人的一方,或者勢弱的一方,送來自己國君的一個兒子,以示决不反悔。就是到了戰國後期這個傳統仍然在堅持,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老爸就幹過這人質活路。
吳王闔閭開始徵集全國的軍隊,至於實際出動多少?史書、野史的記載是五花八門、天花亂墜:有說十萬的,有說三萬的,有說六萬的……不過,見於正史文字的是“大軍”三萬。
這也應該可信,春秋時期,中國人口稀疏,各諸侯國整天打來打去,死傷定然不少,加上那時農業技術不發達,農田中所需勞動力也會比較大,所以各國的常規兵力應該較少,像楚國、晉國這種超級大國類型的,舉國兵力也不過有十餘萬到二十萬不等。
吳國此時還難說是一個軍事強國,前文已經提到過,全國兵力十萬人對於這個後起之秀來說也多了點,十萬人的說法很可能是加上唐、蔡兩國的部隊再來個號稱而已。尤其是本土也需要留守部隊,實際出動三萬,應該是比較妥當的一個數字。
須知,長途出國作戰,後勤供應是關乎全軍命運的大事,兵力過於龐大,會帶來致命的麻煩:人馬消耗,一天需要多少?雖然孫子在其兵書中強調糧草取之於敵是最划算的,但那畢竟是個未知數,出動前的輜重準備一點也少不得,窮傢尚且富路,何況一個國傢?
吳軍此時憑藉的是質量,不是數量,假如以數量預期勝負,那就幹脆別打了,與有着二十萬以上大軍的楚國作對,就是等於前去自殺。這裏闔閭倚仗的是孫子的另一理論:“兵非貴益多也!”(《孫子兵法·行軍第九》)換句話說就是:將在謀不在勇,兵貴精不貴多。
另外就是,蔡、唐兩國也並不是跟着瞎起哄,這回他們已經奉吳國為老大了,幾年來吳國與楚國在邊境不斷發生戰事,幾乎都是吳軍占了上風,兩國國君從心底已經服氣。
現在全面與楚開戰,組成“三國聯軍,他們為了在新老大面前獻殷勤,出兵也不會吝嗇,如果出的兵少了,一來惹吳國生氣,二來自己也沒面子。所以出的兵力應該在一萬以上,三支兵馬合在一起,五六萬人是沒問題的。
大戰之前,大傢還應該瞭解一下當時各諸侯國的軍力構成。
整個西東周時期的政治基礎就是分封製,錢穆曾經指出,分封製纔是真正的“封建社會”,至於秦始皇之後的各代,其實應該稱為“中央集權製”纔更為確切。這有其道理,“封建社會”不過是我們今人起的名字而已,其實質是兩千年來取消了“封”,杜絶了“建”。
要說從掌權者的行事來判斷社會制度,那麽“封建社會”還在地球上某角落延續着呢,凡是不經民主選舉産生的政府是否都可以稱之為“封建”?萬歲之聲不絶於耳的社會都擺脫不了“封建”的嫌疑。
以上是閑話,咱們還是入正題。西周時,天子的直轄部隊不過僅能稱為“私人衛隊”,不過畢竟是天子之尊,規模龐大些。上行下效,各諸侯國內也是存在王公的“私人衛隊”。到了東周的春秋末期,天子的衛隊已經衰落到不如諸侯的衛隊了,所以,一切權威都隨之衰落。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孫子 序言 | 第2節:一、 孫子出世話春秋 | 第3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1) | 第4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2) | 第5節:三、 輾轉數國逢孫武 | 第6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1) | 第7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2) | 第8節:五、 魚腸利刃刺王僚 | 第9節:六、 闔閭治國氣象新 | 第10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1) | 第11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2) | 第12節:八、 慶忌纔是真英雄 | 第13節:九、 孫子談兵論作戰 | 第14節:十、 吳王面試考孫子 | 第15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1) | 第16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2) | 第17節:十二、 春秋戰爭面面觀 | 第18節:十三、 孫武率軍奪舒邑 | 第19節:十四、 戰事間隙話強楚 | 第20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1) | 第21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2) | 第22節:十六、 兵法未載持久戰 | 第23節:十七、 闔閭背後造敵人 | 第24節:十八、 孫子兵法初見功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