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是孔子的弟子,“御”就是驾马车。樊迟给孔子驾马车,孔子就对他说,今天孟懿子来问我孝,我跟他说“无违”。樊迟不理解了:“何谓也?”什么叫无违呀?孔子告诉他,“生,事之以礼”,父母亲活着的时候,依照你该用的礼节来侍奉他;“死,葬之以礼”,父母亲去世,要按照一定的礼节来埋葬他们,“祭之以礼”,你祭祀他们的时候,也遵循你应当的礼节,这就是尽孝。如果你超越了你的礼,就是不孝。比如,我是一个区长,一个月收入两三千块钱,我就尽我的能力来侍奉我的父母亲,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这就是孝。可是你不按照你的能力来侍奉父母,本来三室一厅就够住了,可是你给他们买了几栋别墅、几辆车子,请了几十个佣人,那你肯定是个贪官,否则你从哪里来那么多钱啊?父母亲明明知道你只是一个区长,区长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待遇呢?他们用得也不安心,老想着怎么回事啊。他们不安心,退一步说,即便他们用得心安理得,他们也消受不了,消受不了就要折他们的寿。你对父母好,可是靠的全部是贪污腐败来的钱,有一天你坐牢了,你的父母会心安吗?不会。所以孝最基本的是无违,你不要超过你的本分,你按本分尽孝心就行了。我是个老师,我就以老师的本分来尽孝。我不以老师的本分,我非要让父母亲吃山珍海味,比许多高官的父母亲还要过得好,结果是我肯定不能安于本分,肯定要四处投机钻营,但这反而是不孝。所以孔子说孝的第一层意思就是要无违,不要超越自己的本分,不安本分,就是无礼。人要各安其分,各尽其职,这是礼的核心。
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他来问孝,孔子就给他讲,真正的孝是“父母唯其疾之忧”。“疾”和“病”在古文中是有区别的,小病为疾,大病为病。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子女得了病,不要说大病了,就是生了小病,染了小疾,父母亲都非常担忧,所以叫“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亲最担心子女的就是生病。父母亲对子女,成天嘘寒问暖,特别是子女在外地的,只要打电话,总是问最近怎么样啊,吃饱没有啊,有没有生病啊……听说你生病了,就着急、担忧得不得了。所以你要尽孝就不要让你的父母亲担心,怎么才能真正使你父母亲不担心呢?你首先不要生病,不要染疾。儒家讲的生病,与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生病有所区别,所谓“心君泰然,百体从命”,心安了,才能百病不生。而心安是要经过长期修炼的,就是要完善你自己,完善你的人格,你的人生境界提升了,你的身心修养达到一定程度,你的病自然就会减轻、消除,这样才能真正尽孝。不使父母担心就是最大的孝,这句话的核心就在这里,这是孝的第二层次。
子游问孝。子游是孔子比较喜爱的弟子之一,姓言名偃。他来问孝,孔子就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今天我们所说的孝,就是能养活父母亲,这就叫孝。你能够把父母亲养活就叫孝啊?你喂只猫,喂只狗,养个宠物也要给它一碗饭,如果你对父母亲不尊重,那不就等同于养宠物吗?甚至比养宠物还不如。有些人对父母亲爱理不理,对宠物还要抱着它亲热一阵,对父母亲就没有这一套了。管你吃不吃,你吃得进就吃,吃不进就算了,吃不够也不给你吃了。如今很多人有钱了,成天很忙,一个月给父母一点钱,就算尽孝心了,把他们扔在一边。老人最需要什么呢?那一点敬心,嘘寒问暖,和他们拉拉家常,说两句话,这比你给多少钱都要让他们高兴。《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之所以为大家喜欢,道理就在这里。如果不尊敬父母,那与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孝要有尊敬之心,要敬爱你的父母,这是孝的第三层次。
子夏问孝。子夏,孔子弟子里边文学最好的一个,姓卜名商。他来问孝,因为卜商是个很淳厚的人,孔子就跟他说,孝的最高的境界是“色难”。孝的第一步是“无违”,第二步是“唯其疾之忧”,不使父母担心,第三步是敬爱父母,第四步就是“色难”。比如父母亲打电话来,跟你说家里的厕所堵上了,你跑回去把厕所疏通;说房子哪里漏了,你跑回去用瓦片封好;说家里床坏了,你又回去修好……这就叫“有事,弟子服其劳”。这里“弟子”就是“子弟”,指儿女。“有酒食,先生馔”,有好酒好菜,让父母亲先吃,这叫“先生馔”。“馔”读zhuàn,本义是食品,这里指吃的。“先生”,按字面就是比自己先出生的人,就是指父母。“曾是以为孝乎”,难道这就叫做孝了吗?——你以为给父母亲做点事,给他们吃点好的,就叫孝了吗?还不够,最难的是“色难”,这里的“色”指的是脸色,对父母亲有好脸色,这才是孝里最难、最不容易做到的。为什么呢?因为父母亲太关心你了,这样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哎呀,今天又降温了,你要多穿一点哦,为什么还没加衣服啊……吃饱没有嘛,再吃一个苹果,把这根香蕉也吃了……你读书读得怎么样,没读好要多问老师哦……结果呢:好,好,好……晓得了,晓得了……啰嗦得很,行了,行了,我晓得了……子女就觉得厌烦了,脸色就不好看了,不耐烦了,脾气也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色难”。孝的最高境界是“色”,和颜悦色。侍奉父母时要和颜悦色,孔子讲这个话是很有深意的。和颜悦色说明什么呢?说明你仁慈,你对父母亲和颜悦色,对天下人就都能够仁慈。你对父母亲都凶神恶煞,还能指望你对其他人好吗?不可能。儒家讲真正的孝子心,像豆腐脑那么细腻,那么柔嫩。孝是仁人之心。有这个心的人,他对任何人,都能够宽容、慈悲,都能忍耐,而不是铁石心肠。无情无意的人就是铁石心肠。所以凡是仁德的人,你从他的脸色就看得出来,和颜悦色,因为他的心慈爱。很多人喜欢《西游记》,但没能看出《西游记》的真意。解放初,绍兴剧团进京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郭沫若看了演出后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千刀当剐唐僧肉”,唐僧不能辨别是非善恶,孙悟空降妖除魔,他反而把孙悟空给赶走了,因此“千刀当剐唐僧肉”。毛主席也看了这部戏,他写的是“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主席站在另一个角度上说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真正作恶的是妖魔鬼怪。一般人都认为唐僧没有头脑,不起作用,其实唐僧是真正的仁者,真正具有豆腐脑般的心肠,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佛法的慈悲。刚柔并济,但一般人只看到唐僧的懦弱,没有看到他的慈悲,看到了唐僧的柔,没有看到他的刚。唐僧的刚在哪里?以他的柔弱之躯,跋涉千山万水,用十八年时间到东土去取经,没有百折不挠的信念和决心,能办成这样的事吗?唐僧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历经艰难困苦,却从不放弃对理想的追寻,所以他才是仁者。在《西游记》里,孙悟空这么了不起,连玉帝都要撬翻,如来佛都不怕,可是为什么要拜在唐僧门下做徒弟呢,就是因为唐僧有伟大的人格。这里说到孝是仁人之心,所以顺带说到了唐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