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反三国演义   》 第二十七回 诸葛瞻越险夺龙门 司马昭藏兵匿少室      周大荒 Zhou Dahuang

  且说马超在宜阳接到诸葛孔明将令,吩咐大开中门,迎接诸葛瞻关索马成三将,一来因诸葛瞻是孔明的长子,汉中王的女婿;二来因关索是云长君侯的次子,两个此番奉令拨归马超的调遣,都因云长孔明重视马超,知道马超兵强将勇,故差两人,来此见识见识。关索诸葛瞻,早已知道马孟起的威名,两位老人家的用意,进得内堂,都以子侄礼向前拜见马超。
  从来年轻的人,见人家拿着他用长辈看待,自己非凡高兴,这是先天遗传下来的缺德,什么英雄豪杰都不能免的。马超见二人拜倒,连忙扶起,然后马成上前参见马超,先问了元帅的安,再问关索云长君侯近有来信否?二将敬谨答应,又见过马岱,马超吩咐摆酒,替三人洗尘,三人称谢。饮酒中间,马超便把龙门少室如何险峻,此处山地,不利骑兵,司马师守住洛阳,前经分兵,把守各要隘,近因司马懿自来洛阳督师,令崤山逃回之钟会邓艾,领兵二万,沿洛水节节设防;洛阳曹兵,将近十万,元帅明见万里,知道正面不易进攻,故而要我从龙门步室背面进攻,自是洞悉敌情,然龙门险峻,此路正不易出。
  诸葛瞻起身道:“主帅言龙门山险峻万分,小侄愿领部兵,前去打探,如可以进兵,小侄就进,如不可进兵,小侄火速收军回来。”马超道:“贤侄少年勇敢,我所深喜,但是曹兵势大,前敌将士,均是精兵,山险交锋,两均不利,彼既严守,必不疏防,贤侄如欲出兵,可领兵出洛阳正面,既易声援,于战事较有把握。”谙葛瞻道:“元帅令主帅兵出龙门,自不能以小侄一人之故,改易方略。小侄决去,请主帅命令。”马超道:“既贤侄决意前去,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我自派兵前来接应。”诸葛瞻应允。马超拨了防守龙门附近守军三千,又向导二名,交诸葛瞻带领前去。诸葛瞻领命,随即出城。
  马超唤马岱道:“诸葛驸马,年少气盛,新入军中,不知艰苦,龙门险要,不利行兵,若有疏虞,不徒对不起元帅,并且损我军威!贤弟与关小将军,各领步兵三千,前去接应,随处留心,不得大意,我自领兵前来接应你二人。”马岱关索,领兵自去。马超随令马龙领兵八千守住宜阳,马成领兵三千,倚着宜阳城,沿着洛水下寨;与宜阳犄角,防曹兵渡河攻城。马超自领马步六千人,向颖阳镇进发,接应马岱关索。
  那诸葛瞻领三千兵士,两个向导,到了颍阳镇,将兵扎住,问起本镇乡民,知道守龙门山的是曹兵大将王凌文钦,山前山后,要害地方,都有曹兵把守。诸葛瞻昕了,记在心中,回得营来,唤过向导,问道:“由镇上到龙门山,约有多步路程?”向导答道:“不过十余里。”诸葛瞻道:“由后山通过前山,约有几条道路?”向导答道:“龙门幽邃,山路四出,从小沙河沿溪而上,绕过龙门寺,出前山,便是大道;小道都是斜坡深涧,小人们虽然走过一二次,都记不清了。诸葛瞻正自沉吟,猛然间想起一计,吩咐部兵暂行驻扎,自己提枪上马,带了一二十名马队,前往龙门巡哨。来到山前,只见山势蜿蜒,奇峰四起,道路错杂,溪水潺湲。谙葛瞻驻马观看,早有伏路小军,飞报入山。
  那后山共有三四千魏兵,都是王凌所属,当时听见有汉兵前来窥探,即令牙将王云,领兵三百人下山来,务将敌人擒获,不许放走一个。王云拍马下山,诸葛瞻挥军直走。王云欺负诸葛瞻人少,那里肯舍,紧紧追赶。诸葛瞻暗取弓箭在手,觑个破绽,一箭将王云射个正着,头重脚轻,翻身下马来。诸葛瞻纵马上前,喝令众军绑上。后面军队赶来,诸葛瞻挥动手中枪,连刺十余人,后面的便不敢上前。诸葛瞻叫将被伤曹兵,尽数绑回,自己骑马在后,慢慢压着,解回大营。
  诸葛瞻到了营中,吩咐将王云捆绑松了,取出金枪药,亲自将他敷上,又令取酒与他压惊。王云一个武夫,只凭意气用事,便道:“小将军拿住末将,不杀也就是了,为何这样款待?”诸葛瞻道:“我见将军是个英雄,不忍伤害,故而如此。”自来心粗的人,只要人家恭维他是英雄好汉,就叫他拿心肝五脏给人家下酒,他也愿意。当下王云被诸葛瞻这一恭维,可就忘其所以了。诸葛瞻叫将擒来曹兵,尽数释放,赐与酒食。
  诸葛瞻对王云道:“我看将军相貌堂堂,何必从贼?不如投降我军,将来不失封侯之位。”左右偏将告诉王云道:“小将军乃是汉中王的驸马,诸葛元帅的令郎。”王云下拜道:“末将情愿弃暗投明,望求公子收纳。”诸葛瞻扶起道:“将军如肯归降,汉室之幸也,但我奉马将军将令,来取龙门山,不知将军有何妙策?”王云道:“山后两条小路,一条是末将把守,末将情愿引道前行,以作进身之功。”诸葛瞻道:“山后兵士多少?山前又是何人把守?”王云道:“山后约有三千余人,山前系文钦把守,约有五千余人;文钦次子文鸯,甚有臂力,若得了后山,设法拿住文鸯,则文钦自伏矣!”
  诸葛瞻听了,心中欢喜,自己写下书信,叫人专进大营,请俟山内火起,派兵接应。到了夜分,叫王云带了原兵,当先引路,自己领兵随后。到了出口,守山魏兵见是王云,放了上来。王云上了山口,诸葛瞻人马陆续上来,守兵莫知所以。汉兵乘势把住山口,王云诸葛瞻乘着星光,从山后小路,一步一步,挨上山去,到了大寨,天快亮了。诸葛瞻吩咐军士,就营旁放起火来,自己挺枪奋勇当先,杀入魏营。王凌从睡梦中惊醒,从寨后匍匐溜出,越过前山,登时寨中火光烛天,汉兵无不以一当百。
  外面马岱关索两支人马,因接着诸葛瞻书信,惟恐有失,火速催军,前来山下。山口汉兵,把旗一招,二将督兵直上,只听见前面杀声大起。原来王凌逃到前山,文钦同著文鸯赶即来救,迎头碰见王云诸葛瞻追赶王凌,文钦便接住诸葛瞻,文鸯接住王云,战不到十合,文鸯一枪将王云挑下山涧中去了。父子双战诸葛瞻,正在危急,马岱大叫道:“小将军休慌,某家来了!”挥刀上前,接住文鸯。关索催动后军,乘势追杀魏兵,见马岱战文鸯不下,迎上前去,双战文鸯。诸葛瞻一枪,将文钦左臂刺伤,文钦向后便走,诸葛瞻便来助攻文鸯。
  那文鸯虽然猛勇,见父亲受伤,枪法慌乱,虚掩一枪,望前山败走。马岱指挥兵将,向前追赶,乘势占住了前山大营。不料山下鼓角齐鸣,曹兵来了一支救兵。原来司马懿闻听马超来攻龙门,惟恐守兵单弱,急调司马昭前来,待到来时,已经失守。司马昭将败兵让过,就在山下安营,王凌文钦,来营请罪。司马昭怒道:“龙门天险,屏蔽洛阳,二将身领重兵,竟将要地丧失,尚何面目归见魏王?”吩咐武士,将二人绑了,解赴洛阳,听都督办理,以申军法。二人俯首无辞,绳穿索绑,即时押赴洛阳。
  当下有人报知文鸯,那文鸯性如烈火,大怒道:“王凌失了后山,我父救援,身受重伤,今不分皂白,一律治罪,似此昏乱,不如他适!”一声号令,全营尽变,追上前头,打开囚车,救出二人,竟上龙门投降汉军;司马昭大怒,领兵前来追赶,文鸯力战断后,追兵纷纷落马。山上马岱诸人,看得清清楚楚,叫降兵扎住半山,马岱领兵下山,接应文鸯。司马昭见有接应,急忙收兵回营。文钦父子同王凌见过马岱关索诸葛瞻。马岱吩咐三人好好将息,一面使人飞报孟起。
  不半日问,马超派人送来手令,叫诸葛附马,带领王凌文钦回到大营,文鸯留在龙门统领新军。诸葛瞻得令,同了王文二人,回到颍阳镇,自己先进去见了主帅。马超携手笑道:“贤侄初次出兵,便立奇功,真是将门有种!”诸葛瞻谦逊了一回,马超叫他领王文二人进来。二将进营,上前参拜,马超还礼道:“二位将军,弃暗投明,可敬可贺!即烦文将军作书与令郎,统率所部,随同进兵,我自派人送文将军赴宜阳城里养伤,候伤痕全愈,再赴前敌,王将军即在大营可也。”二将谢过。
  文钦修了书信,告知儿子,言马将军相待甚好,自己赴宜阳城养伤,可领新军随同前敌诸军并进,勉图报称云云。马超差人将书信送付前敌,一面派人选文钦至宜阳养伤。文鸯得了父亲手书,自同马岱诸人计划进兵,马超却把诸葛瞻留在大营,不令他身当前敌,恐怕他稍有损伤,对汉中王与元帅不起。
  且说司马昭收兵回营,一面使人飞报洛阳,言王凌文钦造反,失守龙门山;一面与众将士商议道:“我军虚实,王文二人,甚为知晓,彼军现据高地,若出不意,下山围攻,万分危险,不如将军队连夜撤入少室山中,尽行藏匿,彼兵出据平地,我洛阳之军,可以挠其前,少室之军,可以扰其后,彼得龙门,等于不得耳!”众将齐声赞成,乘着黑夜,尽行撤退,藏匿少室山去了。
  比及天明,龙门山上,马岱关索文鸯,看见山下曹营尽空,不见一人,反吃了一惊。差了几十名精细小卒,下山打探,走了十条里,不见曹兵踪影,三人大疑起来,即忙差人告知马超。马超同着诸葛赡王凌三人,悉起大兵,来到前山,凭山一望,四顾茫茫。马超道:“久闻司马昭兄弟能兵,胜似其父,今幸命来救龙门,未曾见阵,弃了防地,逃匿何方?必有阴谋,不宜轻动。”诸葛瞻道:“我依山为营,三营相互,山上为二营,营更相倚,进可以攻洛阳,退可以保龙门,虽有阴谋,其如我何?”马超道:“贤侄之言,甚为有理!”即令马岱文鸯关索三人下山,倚山为营;马超自与诸葛瞻在山上安了两个营寨,各营多派哨兵,四处探访,小心提防司马昭前来劫营。
  那洛阳城里司马懿,闻听龙门失守,王凌文钦父子投降,司马昭藏兵少室,急令司马师领兵二万,钟会为副,会同司马昭攻屯龙门山汉兵,以免洛阳后顾之忧。令邓艾全军渡洛,进袭宜阳,以击马超后路。
  且说司马昭暗地差人知会哥哥司马师,约期会攻龙门山下汉军营寨,两军约下暗号。到了日期,司马师钟会两路出兵进攻汉营;到了营门,一声喊起,司马师砍开马岱营门,钟会砍开文鸯的营门,四个人杀在一堆,喊声大起,双方兵士,皆殊死战。关索正待提兵来救,忽然营侧炬火齐明,司马昭领兵从少室杀出,直取关索。司马昭兵多将勇,将关索的营竟自踏破,把关索围在当中,关索死战,不得脱身。
  正危急间,忽见山上鼓声大起,火把齐明,马超自领兵来救关索,诸葛瞻王凌领兵来救马岱文鸯。关索被曹兵团团围住,危急之间,马超一马冲到阵前,手起枪落,一连挑了曹营几名将官。司马昭见马超骁勇难敌,恐多伤自己兵将,急忙鸣金收兵。司马师钟会因见山上救兵来到,难以成功,各自收军。司马师钟会仍回洛阳,司马昭仍收兵入少室山去了,马超因黑夜之间,不敢穷追。
  到了次日,计点军士,关索部兵,三停去了一停;马岱文鸯部下,各有损伤,司马昭兄弟,算是大获全胜。马超吩咐诸将严加防守,忽后军飞报邓艾渡洛,来袭宜阳,马成凭城死战,势甚危急。马超闻报,火速自领三千人马,回救宜阳,令诸葛瞻总领前敌军事。刚到宜阳城,只见隔岸曹兵,搭着浮桥,纷纷渡河。马超估量城池一时尚不至于攻破,带领军士,一马当先,直抢浮桥,曹兵抵挡不住。马超到了桥边,拔出宝剑,将缆桥绳索砍断,那木板便片片随水漂流,曹兵在桥上的也就随波上下。马超回转马来,来寻攻城曹兵,只见马成率领兵士,敌住邓艾死战。邓艾吩咐军士环城放火,城中大震。
  马超一马杀入曹兵队里,西凉军士,见了马超回来,欢声雷动,城上马龙,叫文钦守城,自己带兵开城助战。邓艾见内外交攻,火速收军,马超督兵追赶。邓艾见浮桥已断,挥兵沿洛河上流而走,寻着原先偷渡的所在,策马乱流而渡,曹兵大半凫水逃生。马超收兵回城,便吩咐马岱弃了龙门山下三个营寨,专守山上,以免为敌所乘,分我军势;叫诸葛瞻回宜阳听候调度,决计渡洛,向洛阳正面进攻;遣人飞报孔明,静候将令。那洛阳城里司马懿,接了两个儿子捷报,正自欢喜,忽见邓艾狼狈回来,问起原由,折了好些人马,懿仍令其同钟会防守洛河。正是:
  一水胜于千军,竟限西凉马足;诸峰高于少室,己亡东蔽龙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异史氏曰:本书翻案,有甚奇而为人所不及觉者,此回之类是也。既以二出祁山相拟,求予能继诸葛而起者有一姜维,以写二路,则三路之兵,如何著笔?不图又以三诏成都为影,更求善继诸葛之志者,复得一诸葛瞻,以写三方。读演义,姜维未出而走仲达,诸葛瞻既出而败邓艾,皆先陈孔明遗像,夺敌之胆;是维瞻等昔日进退战阵,本来胥奉声威,已无异诸葛亲行。今维与瞻两路阵兵,仍以继志之人,共成大捷,又处处若一诸葛小影,自平遗恨。作者之志,盖犹是以维与瞻而代遗像,独不喜故著遗像一类见神见鬼之笔耳。诸葛瞻之奉三诏以出,战死绵竹,可泣可歌,诚不愧武侯有子!然瞻之涕泣领兵而出战者,则以邓艾冒越阴平天险,深入油江也。艾之踊跃行间而伐蜀者,则又司马昭所命,而自欲与会争功也。溯流寻源,推功择罪,其恶在昭,而不尽艾,如瞻全孝,终必全忠;所谓战亦死,不战亦必死者也。故瞻之案,不可不翻,亦正不必尽翻。懋以驸马为帅而败,瞻以驸马为将而胜;邓艾率子赴战,涉蜀阴平之险,诸离瞻奉命驰援,越魏龙门之险。绵竹进兵,师篡邓忠二人,同时中伤,伤在晋将之子;龙门进战,王云文钦亦二人;前后受伤,伤在魏将之父。邓艾助钟会不和,志在争功;瞻助马超甚睦,志并不在争功;邓艾入蜀越险,在蜀将亡;诸葛瞻入魏越险,在蜀将兴;此皆翻案甚奇,而人不甚能觉者也。若钟邓分防异地,先令其失崤函之险,而归罪首恶,乃以司马昭来援翻之,使不成救;又令文钦父子王凌并叛,以影射邓艾父子与钟会之交叛,则昭已人人不臣,共弃于路,其恶著矣。败之而藏兵少室,以反衬阴平快志之成功,则又暗翻有险亦若无险,得险不足恃险,所谓不翻而翻,翻而不翻者也。他若文钦父子,叛而归蜀,是又明翻毋丘俭扬州共讨司马兄弟一案,以单骑之能退雄兵也!虽如文鸯不智,卒从于贼,而亦甚惜其英雄,不忍见择木之悲,因令父子终臣于汉,则本书之为三国英雄吐气,可以见矣!斯焉不止重一诸葛瞻也。
  诸葛一出,三路克捷,夺险龙门,瞻功又于三路中称第一,而超为主将,写瞻即所以归功于超,是无异写一超也。惟以欲翻旧案恨失阴平之故,不得不写诸葛瞻,以褒死孝死忠之志,而抒摩天石碣,二火初兴之悲。否则有主将在而又特出奇笔构一思远逞强逞能,骄矜冒险,是置超于何地也!翻案既毕,即随手收拾,将瞻留在大营,而下回又写诸葛极力坚嘱之一信,可见作者写瞻,实非无谓突兀之笔,而吾翻案之说益信矣。如王云,亦为翻案夺险而设,险失即随手死之,同为收拾乾净之笔。若关索无非陪客,则司马师来劫其营,不妨踏破之,皆属掩过读者耳目,兼避冷落他人之妙墨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话说三国
楔子 雨夜谈心伤今吊古 晴窗走笔遣将调兵第一回 省诈书水镜留元直 脱徐母孔明遣赵云
第二回 战江夏孙氏雪前仇 让荆州刘牧惩后患第四回 泄旧忿张绣投孙权 挫先声甘宁射乐进
第五回 小周瑜水陆破曹兵 矮张松东西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赵子龙得图 取汉中夏侯渊耀武
第七回 数抗命矫诏召马腾 联新婚开阁迎吕范第八回 战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关马孟起报仇
第九回 曹孟德计阻临潼县 诸葛亮兵伐白水关第十回 马孟起间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躯蹈东海
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传国玺 乔国老痛哭小东床第十二回 赋归宁孙夫人不归 下密诏汉献帝不密
第十三回 铜雀台大宴论当涂 金凤桥爱子陈天命第十四回 孙夫人雨泣葬江流 刘皇叔雪涕祭武担
第十五回 吴蜀仇雠阿瞒称帝 汉魏禅让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复仇刘玄德兴师 小得胜夏侯渊败绩
第十七回 魏文长偷度子午谷 马孟起再入长安城第十八回 侈亲征魏武帝逞兵 雪积憾马孟起奋武
第十九回 征旧部马岱旋武威 袭故智魏延渡壶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贾诩明联吴 扮舟商吕蒙暗袭蜀
第二十一回 赵子龙截江败吕蒙 庞士元巡城识向宠第二十二回 张翼德血战夺方城 关云长兵威震河北
第二十三回 议迁都曹操还许下 领新军马岱出关中第二十四回 孙仲谋两路攻荆州 赵子龙一军夺江夏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