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记 我是湖南人   》 第27節:日本人還沒認識湖南人(1)      王紀卿 Wang Jiqing

  日本人還沒有真正地認識湖南人。
  和平年代的湖南人,在耕讀文化的熏陶下,總是默默無聞地度日。他們崇尚實幹,不會爭奪在大庭廣衆發言的話語權。他們先天具有的語言劣勢,使他們在外省人面前變得木訥寡語,因為他們的普通話水平實在無人恭維。他們埋頭幹活,低頭讀書,做人的方式非常低調,因為空談傢在湖南是不受歡迎的。湖南人對空談傢的反感,表現在很輕衊地說出來的四個字:一張寡嘴。
  湖南人欣賞的是真本事,是敢作敢為的氣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纔是真正的英雄。按照現在的話來說,湖南人註重的是執行能力。緊急關頭,能不能獨當一面;麻煩來了,能不能把事情擺平。湖南人認為,這纔是考驗一個人能力的試金石,這纔是衡量英雄好漢的標準。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司馬遷在《史記》中寫下了這個典故,也就書寫了湖南人的英雄氣概。
  這個故事是說,秦始皇雖然徵服了楚地,統一了中國,強盛一時,但有人預言,楚國雖然衰敗了,但秦國一定會被楚國的人所滅亡。果然,楚國的農民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農民起義推翻了秦朝的暴政。楚國人就是湖南人,他們敢於鬥爭,敢於為自己和他人的命運而拼搏。他們不相信血統論,反問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中的氣魄,至今讀來都令人震撼。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是有依據的,預言者從楚文化中發現了一種死不服輸的精神。歷代楚王有一個傳統,一旦戰敗,君王就要自殺殉國。所以,自殺的楚王與楚國戰敗的次數成正比。楚國的將相在戰敗後就更不會偷生。屈原在《國殤》中記載了這種為國犧牲、不怕死亡的精神。楚國的人即使死了,也要“魂魄毅兮為鬼雄”。
  由於這個典故,外省人就有了“你們湖南人天生的就是造反派”的說法。當然,這也是因為,湖南在近代以來,出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傢。
  陳勝、吳廣領導起義,的確需要不怕死的精神。秦朝的暴政,提起來就令人不寒而慄。秦朝的軍隊,是那樣強大無比。農民起義軍沒有金戈鐵甲,卻敢於揭竿而起。與秦軍交戰之中,陳勝的軍隊被消滅殆盡,但陳勝毫不氣餒,重立政權,繼續革命。湖南人的先輩們,就是這樣一群無所畏懼的勇士!
  德國人利希霍芬看到了戰爭年代的湖南人,因此他說湖南是中國的一個士兵之鄉,以盛産勇士而著名。但他沒有看到,在戰火平息的時候,湖南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夫和平民。在時局艱危的時候,這些唯耕與讀的湖南百姓會突然血脈賁張,挺身而出,迎着險惡衝將上去。
  日本人對湖南人特別感興趣,他們自以為湖南人身上有一種和他們自己很相似的東西。他們從血型理論中尋找根據,認為湖南人和日本人是相似的血型結構,都是以A型血為主。他們說,根據研究結果,湖南人A型血的比例非常高,是中國各省人中A型血比例最高的。其實,他們並沒有真正認識湖南人,湖南人比他們想象的要更加豐富,更加勇敢,更能辨別邪惡與正義。
  但日本人有一點沒有說錯,湖南人的確是不怕死的。侵華日軍和湖南人交過手,對過陣,他們太瞭解湖南人的這種秉性。
  楚文化中的這種“死不足畏”的傳統,被近代湖南人繼承光大。湘潭才子楊度喊出了“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弘揚了一種更高境界的“死士精神”。
  楊度的詩句一問世,立即被湖南人奉為“省歌”,湖南志士爭相傳誦。它激起了無數湖南少年的豪情,陳天華、黃興、蔡鍔等人,就是吟誦着這首歌而感到熱血沸騰
  受死士精神的激勵,湖南人主動“求死報國”的層出不窮。
  湖南人不怕死,特別表現在中國人抵禦外侮的時候。在抗擊日本侵略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湖南人付出了生命財産的巨大犧牲。
  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與日軍打了二十二次大會戰,其中就有六場大會戰發生在湖南,其中包括三次長沙會戰、一次常德會戰、一次長衡會戰和一次湘西會戰。大會戰的數字,說明了在湖南這塊土地上,正面戰場的反侵略戰爭,打得最為慘烈。
  不僅如此,在正面戰場的歷次會戰中,北平和天津陷落了,太原陷落了,上海和南京陷落了,徐州陷落了,武漢陷落了,唯獨長沙在前三次會戰中擋住了日軍的鐵蹄,在戰火之中巍然屹立。長沙會戰,震驚世界。歷次長沙會戰中的第九戰區中國作戰軍隊,固然是來自全國各地,但湘軍也是其中的勁旅。而湖南的民衆配合抗日軍隊打擊侵略者,為部隊提供兵員,帶路、修工事,保障後勤供給,破壞道路和橋梁,默默承受戰火的摧殘,為會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奉獻和犧牲。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湖南人的身影活躍在各地的抗戰前綫。
  在敵後抗日戰場上,威震敵膽的八路軍中,著名將領彭德懷、左權、賀竜、羅榮桓、陳賡等等,都是湖南人,平型關大捷舉世聞名,楊得志和楊勇等湖南名將率部衝鋒陷陣;在戰功卓著的新四軍中,湖南人劉少奇擔任政委,七個師中有三個師的師長是湖南人,他們是粟裕、黃剋誠和譚震林。
  在正面戰場上,淞滬會戰中,參戰的湘軍幾乎拼完了所有的力量。武漢會戰,南潯綫上有一支湘軍頑強抵抗岡村寧次第一軍的進攻,在大別山南麓,湖南人宋希廉率領一支中央軍在富金山打了一場大硬仗,按照白崇禧和孫連仲的要求,延滯了日軍南下的步伐。南昌會戰、桂南會戰和滇緬會戰,湖南籍的將領們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38年10月,武漢和廣州淪陷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位於武漢與廣州之間的長沙,暴露在日軍軍鋒之下。蔣介石决定在日軍打到長沙時,將這座古城一把火燒掉,實行焦土抗戰。由於放火行動缺乏嚴密組織和指揮,在日軍還沒有攻擊長沙的時候,沒有等到長沙市民安全撤離,放火行動就開始了,長沙立即便成一片火海。文夕之夜,歷史名城長沙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火爐,烈焰吞噬了許多生命。
  “文夕大火”把長沙燒毀十分之九,使長沙成為一片廢墟,兩萬多人和五萬多棟房屋被大火吞噬。全城彌漫着焦煳的氣味,滿目都是破磚殘瓦和敗壁頽垣。長沙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四個破壞最嚴重的城市,另外三個是斯大林格勒、廣島和長崎。這座從明清以來一直繁榮的名城元氣大傷,若幹年後長沙市場還沒有恢復到大火前的水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書海出版社
第1節:目錄第2節:湖南少年歌第3節:歡迎湖南人的精神
第4節:湖南人的尊嚴(1)第5節:湖南人的尊嚴(2)第6節:湖南人的尊嚴(3)
第7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1)第8節:為什麽可以自命不凡?(2)第9節:什麽是血性?(1)
第10節:什麽是血性?(2)第11節:什麽是血性?(3)第12節:風水育人才(1)
第13節:風水育人才(2)第14節:風水育人才(3)第15節:不重名利重功名(1)
第16節:不重名利重功名(2)第17節:不重名利重功名(3)第18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1)
第19節:吃辣椒成為精神的象徵(2)第20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1)第21節:與國際接軌的先鋒(2)
第22節:霸蠻和靈泛(1)第23節:霸蠻和靈泛(2)第24節:霸蠻和靈泛(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