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演绎 》 定是红楼梦里人 》
第二十六篇 何谓枯寒
周汝昌 Zhou Ruchang
张爱玲在她一篇题为《谈跳舞》的散文中,提到了高鹗的伪续《红楼梦》,并说了别处不易多见的品评之言,她说:
譬如《红楼梦》,高鹗续成的部分,与前面相较,有一种特殊的枯寒的感觉,并不是因为贾家败落下来了,应当奄奄无生气,而是他写得不够好的缘故。高鹗所拟定的收场,不能说他不合理,可是理到情不到,里面的情感仅仅是sentiments,不像真的。
她给高氏的文笔下了“枯寒”二字,颇为别致,与众不同。这就值得玩味研究,不可轻易读过。
今按:枯,草木已死、干硬无润,生机断绝也。
通常用语,如“枯萎”,谓其死木的质与态。“枯燥”,则指干瘪空虚,索然乏味。
可见,枯是生命已尽——或根本没有生命的假形貌,有体而无质可言。
这枯,不为难懂。
但她又下了一个“寒”字。这儿透露了她的“诗感”能力与表意方法,与俗人又不同了。
寒,在此不指气温的高低,虽然它总与“冷”相连。但冷笑不能说“寒笑”;“冷门”与“寒门”词义大异!
令人“寒心”,不是“冷心”,“冷血动物”,骂人“无情兽”也。
可知,这儿的寒是寒伧、寒酸的寒。
然而,她自己也说出了是sentiments的事情。
那么,大致说来,她是批评高鹗伪续,一无生命(只有死文字),二无感情(作者必须有感情注入其笔墨间,方成艺术)。既枯无生命可赏,又寒无情怀可通——一副假躯壳而已,内中无质无素,无性无命,这正是拼拼凑凑,充篇幅而编浮言,堆字句而少韵味。
枯寒,如果说它是一种“境界”,也振不动人的心弦,唤不起人的灵感。
她怕人误指续书的“故事”情节的“悲剧”等场面为枯寒,故特为分疏,这专指文墨气质。
懂了“枯寒”,反过来才百倍感受到雪芹原著的那种生机洋溢、满纸热情真意的丰盈厚暖。
其差异如冰炭,似春冬。而有人却觉得高与曹无异,大不过只是“稍逊”云云。人之美学感受力固亦如天地悬隔也。
诗曰:
枯即无生寒似灰,可嗟无电岂成雷。
深衷醇味风和韵,再读曹郎八十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绪引 | 第一篇 人杰地灵的丰润 | 第二篇 天日无光 | 第三篇 第六官 | 第四篇 “百般无味” | 第五篇 《金瓶梅》的旁证 | 第六篇 定是红楼梦里人 | 第七篇 最坏的亚东本 | 第八篇 令人惋惜的错误 | 第九篇 一篇自序大方家 | 第十篇 揭假究真 | 第十一篇 智者千虑 | 第十二篇 一尊菩萨 | 第十三篇 惯杀风景 | 第十四篇 新颖的插曲 | 第十五篇 英雄所见略同 | 第十六篇 金玉缘与金石缘 | 第十七篇 三部古抄本 | 第十八篇 曹雪芹写自己 | 第十九篇 “破灭感” | 第二十篇 还是承认了自传性 | 第二十一篇 上乘的探佚能力 | 第二十二篇 未能免俗 | 第二十三篇 怎么读诗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