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感悟 》
第27節:學習之道(1)
於丹 Yu Dan
學習之道
在今天這個時代,信息紛紜復雜,很多無用、無效的信息,充斥着我們的頭腦、耳目。我們靜心想一想,這些東西我們真的需要嗎?
人衹有通過學習,才能知道哪些東西真正有價值。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雖然學習了,但未必有效率,學到的東西也未必都對我們有價值,未必都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
我們該問問自己,我們要學些什麽?應該怎樣去學習?學到的東西又怎樣才能跟我們的生命融合起來呢?
我們提到過,《論語》裏面有很多智慧,那麽,智慧在人心裏是怎麽醖釀起來的?
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後天的學習。每個人都有嚮學的心願,可各人的學習質量不同。什麽人能夠真正學出效率來?這裏面大有深意。
孔子不是一個空想主義者。他曾經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是每天連飯都不吃,連覺都不睡,天天在那兒冥想,一定要把世界想明白,那想破了腦袋也沒有多大用處,你還不如好好去學。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概念都是一字之別,人有雄心是好事,要有野心就不大好了;人有理想沒有錯,但僅僅停留在空想的話,那也就是一場夢而已。怎樣能夠達到一個可行的理想之境?
一個人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才能達到理想的可行之境。
在學習的時候,學問須化入內心,不然每天在真正的學問之外打轉轉,那也是不行的。所以孔子還說過:"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論語·衛靈公》)有時候一幫人在一起,群居終日,看着挺熱鬧,可能也能學點東西,但是你覺得大傢老說不到點子上,言不及義,然後這些人還 "好行小慧",就是耍小聰明,賣弄小技巧。這些都不是一種大格局。孔子說,這些人就太難教導了。你要想讓他們的生命境界再提升,再開闊,能夠有很高的層次,那也真是難事。
我們經常說到一個詞,就是說某人有"局限",比如說他工作方法有"局限",思維方式有"局限"。何謂"局限"?局限局限,是因為格局太小,所以為其所限。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差別非常大。
如果你想達到一個開闊的生命境界,那你首先要問問自己,我的生命格局到底有多大?
學過下圍棋的人就有一種感覺,一開始是老師一個棋子粘在那裏,你一個棋子貼上去,最後你衹能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裏揀零頭。好老師就會教學生,先不要去學這樣的一目一目的計算方式,而是要在整個的棋盤上學會佈局。局布大了,一塊失掉,別的地方還可以做活。
一個人的生命也是一樣,要看在多大的格局上展開。
一個人精通一門小技藝不是難事,但是他終其一生,可能得到的衹是樹木,而不是森林,衹是棋盤的一角,而不是全局。
難道人多,老在一起說、議,就一定有大智慧嗎?有時候,一個人如果不自省,總在那兒議論,可能議論的東西完全是無用信息,是浪費精力。
大傢知道,蘇格拉底是一個雄辯傢,也是一個哲學家。有人去找他學演講的技巧。這人說:我的底子很好。從進門之後他就滔滔不絶。他說,你看我之所以有勇氣到你這兒來,就因為我天生有語言才能,我思維敏捷,我知道哪些事情,我的底子有多好,等等。
蘇格拉底看看他,說:你得交雙份學費了。他說,為什麽啊?蘇格拉底說,我在教會你怎麽使用舌頭之前得先教你怎麽管住舌頭。
你以為一個人滔滔不絶就一定意味着有智慧嗎?孔子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一個人從道上剛聽見傳言,轉身在路上就開始跟別人說,蜚短流長,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偽信息就是這麽傳播開的。孔子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道德所需要的作風。
有一個故事說得好:有一位哲人,素來沉默。有一天,他的一個朋友飛奔而來,滿臉神采飛揚,跟他說:我要告訴你一個特別重大的消息。
哲人攔住他說:你任何消息說出口之前要過三個篩子。第一,你確認這個消息是真實的嗎?那個朋友就打了個愣,說,我沒這麽想過,不一定。
這個哲人笑了笑,說:第二個篩子,你確認這個消息是善意的嗎?那個人想了想,又不是很肯定。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惡意消息的傳播往往比善意消息的傳播廣泛得多,負面的新聞大多比正面的新聞要傳播得快。
接着,這個哲人又問了第三個問題:你用第三個篩子過一下,這個消息真的是那麽重要嗎?這個人想了想,說,好像也不是太重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孝敬之道(1) | 第2節:孝敬之道(2) | 第3節:孝敬之道(3) | 第4節:孝敬之道(4) | 第5節:孝敬之道(5) | 第6節:孝敬之道(6) | 第7節:孝敬之道(7) | 第8節:孝敬之道(8) | 第9節:孝敬之道(9) | 第10節:孝敬之道(10) | 第11節:孝敬之道(11) | 第12節:孝敬之道(12) | 第13節:孝敬之道(13) | 第14節:孝敬之道(14) | 第15節:智慧之道(1) | 第16節:智慧之道(2) | 第17節:智慧之道(3) | 第18節:智慧之道(4) | 第19節:智慧之道(5) | 第20節:智慧之道(6) | 第21節:智慧之道(7) | 第22節:智慧之道(8) | 第23節:智慧之道(9) | 第24節: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