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记书信 》 徵婚啓事(阿飛姑娘的私人筆記) 》
第27節:藝謀
吳虹飛 Wu Hongfei
於是他就開始和老闆吵架,吵很久,老闆不肯退錢,還要作勢打人。這個GG,他有錄音筆(!!!),於是他就錄音,把這個事情報了警,結果警察來了,居然立了案,有了口供。警察也不肯管,衹好告到了法院。法院搞了兩個月,終於願意開庭審理這個案子。這是北京首例因為一隻蒼蠅而上法庭的官司,有着劃時代的意義。於是這位GG,躊躇滿志,在早上開完庭後,回去上班,上完班後,找我看電影來。
這便是六裏橋的藏香館的一隻沒有左腿的蒼蠅,和藝謀兄的牡丹坊的歌舞之間的關係。唯物論告訴我們,萬物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因果關係,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一次,我的運氣更好了,因為我看完了電影後,還被請吃了一個麥當勞的麥香魚漢堡,還被免費送回了住處!所以我的心情十分愉快,以至於我從來都沒有寫過和電影有關的,都忍不住要摩拳擦掌,寫寫"觀影手記"了。
上面說到,我對藝謀感情很深,為什麽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所有電影,我都是免費看到的--吃人的嘴軟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很愛國。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愛國並不稀罕,但像我這麽單純地愛國的人,也是比較少見。
我對藝謀最初的認識,從初中(小學?)就開始了,那時候,還沒有"六四",我們正在開展《紅高粱》的大討論。討論的核心是,這個片子到底是不是在醜化我們中華民族。我在電視裏,看到了赤裸上身的叔叔,他們在釀着中華民族的高粱酒。我從來沒有見過高粱,也沒有見過那麽多的紅色,還有聽過那麽西北味的歌:九千九百九十九啊!我對歌詞裏的具有雄性意味的帶着西北土味的短促的"啊"非常感興趣,因為我是一個南方人,卻還不大知道屈原的傳統,多少會以為黃河、中原纔是我們的正宗。這些,我都以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輝形象!
那時,並不知道裏面有所謂的"野合"的戲,而且也不知道"野合"這個詞的意思。光看到了大傢齊心協力釀酒,好像要奔四個現代化,朝氣蓬勃,聽說又是"我爺爺","我奶奶"帶領大夥反抗日本侵略軍的故事。我當然很討厭日本人了。而且又聽說,這個片子拿到了外國去,外國人好吃驚啊,給了一個好大好大的奬,為國爭了光。我那時雖然纔讀初中,卻在老師的佈置下,寫了一篇文章,激情澎湃地稱贊了這個片子弘揚着愛國主義的精神。列位,其實我那時,根本沒有看過《紅高粱》,照樣寫出了起承轉合都很合理的議論文,其實,是開了後來某些文藝評論傢的批評方法的先河!
到了高中我終於看到了莫言那篇給他帶來很大聲譽,但是有些語焉不詳的著名小說。我覺得有些黃色。但不是那麽明顯。一直到了我上大學快畢業那年,學校在禮堂裏放映《紅高粱》。作為一個理工科學生,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去補這一門缺失多年的文化課。這顯然是一個有着獨到攝影技巧和強烈視覺衝擊的影片,但是我突然看到四周的高粱被放倒,形成了一個圈,而鞏俐四仰八叉地在圓心躺着的時候,禮堂裏突然爆發出了哄笑聲,這笑聲裏也包括了我自己!!!
賈樟柯說,我們無法擺脫中國的文化宿命。到後來的後來,我親臨《英雄》的笑場、我聽到《十面埋伏》的章子怡"詐屍"的笑場。而我也發現,這樣的笑場,儼然已經成為了藝謀兄的電影歷史中無可回避的宿命。
這樣的重複,並不是單純說明導演的用心過於拙劣,或者我們具備了多少幽默感,而是張藝謀他自己選擇了這樣的一種大衆娛樂的方式。大衆娛樂是一起哭,一起笑的,因為許多人,聚集在一個地方,總是容易形成一種氣場,相互感染,把情緒、情感疊加、放大。但這樣的情感,其實也是最沒心沒肺的。
張藝謀不愧是中國電影中的大腕和梟雄。過去,我們的梟雄,是用暴力來衡量的,誰在上海灘稱霸,誰圍困了長春,誰過了長江,誰發動了文革等等。現在我們則是用"誰有錢"來衡量。看看《十面埋伏》吧。它的鏡頭質感,它的色澤和光,道具的花紋和皮膚的質地,都表現得如此清晰完美,包括章子怡臉上粉蓋不住的小雀斑。我好像看到白花花的銀子,在屏幕上滾動,一瀉如註。我相信,那是好多好多的錢。而使用這樣好多好多的錢的而毫不動容的人,一定是一個大梟雄!那一刻,我心痛了。但我對他依然充滿了敬意,因為這個人的氣魄,端是非凡,我是一定會仰視他,雖然他炮製了如此巨大唯美的視覺垃圾。好比我本科期間,獨自把121公斤的垃圾拉回係實驗室時,我的導師,實驗室的所有男子漢,都不得不對我--一個差點連畢業都有問題的弱流女子,表示了適度的敬意。而且我對他的"全民娛樂"的方針還是覺得氣魄宏偉,因為無論是投資、演員、觀衆、媒體,都找到了自己滿意之處。
還是不要光顧着進行藝術批判,進行一下往事的回顧吧。除了莫言的小說,我還看了蘇童的《妻妾成群》,那本書是我花了三塊六從城裏的書店買回來的,封面是鞏俐不很清晰的臉,名字叫《大紅燈籠高高挂》,在宿舍裏每個人都傳閱過。我不知道為什麽四姨太頌蓮不跟着年輕的少爺去私奔。我的一個父母是醫生的同學比較早熟,她對我說,你沒有看出來那個少爺其實是一個同性戀嗎?我那個吃驚啊,趕緊把書又翻了一遍,到底還是沒有看出來。裏面還有一句,大概是那個老爺在房事時對着四姨太耳語幾句,四姨太很勉強,說,那不和狗一樣嗎?我當時十分好奇,不知道和狗一樣是什麽意思,又不便去問別人。我勉強看明白了,那是一個"反對封建傢族專製和罪惡"的小說。那時候我們看書都是主題先行,我看懂了《約翰·剋利斯朵夫》因為那是講一個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文藝工作者,而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當然是人道主義的光輝理想,我當時沒有看懂張愛玲,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她到底想幹什麽,她想批判誰,同情誰,弘揚誰,根本就是中心思想不明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出版社 |
|
|
第1節:我要徵婚 | 第2節:本科生活 | 第3節:橘子 | 第4節:過往 | 第5節:愛情 | 第6節:鄭淵潔 | 第7節:懂事 | 第8節:蝴蝶 | 第9節:閱歷 | 第10節:做夢 | 第11節:生日快樂 | 第12節:辭職 | 第13節:二奶 | 第14節:碟機 | 第15節:買藥 | 第16節:郵差 | 第17節:殺人 | 第18節:世事滄桑 | 第19節:核桃 | 第20節:電影 | 第21節:師兄 | 第22節:暗戀 | 第23節:棉被 | 第24節:房東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