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新村内的小庭院。
华侨新村内的走道。
华侨新村的小楼别具特色。
先行一步的住房制度改革
进入21世纪,广州人的居住方式已经以文化作为经营目标了,这一前提,就是广州已经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住房制度改革,改革统包统分的低房租、高暗贴、福利制、实物分配等,广州人的居住革命由此开始。广州房改的先行一步,给试探者、观望者、犹豫者等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教案。
广州人都会记得1988年10月一场牵动了千家万户的 “住房改革千家谈”活动,当年,广州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确定了出售公房试点单位,并组织各试点单位售房。
也是当年,“解困房”走上前台:广州市向人均两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出售新住宅,首日售出749套。广州人终于居者有其屋、人人“有瓦遮头”。
1989年8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了《广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现公房商品化,逐步推上市场;
接下来,1992年4月1日起,全市推行了住房公积金办法,初步建立了市、单位、个人三级住房基金。通过公积金低息贷款兴建解困安居住宅,解决了2万多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为部分职工缓解了购房资金的紧张问题。
广州人都熟识“2平方米以下”和“5平方米以下”这两个数字,实际上,它代表了广州20年来大步跨越的住房改革。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广州市着手解决人均住房2平方米以下住房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全市登记在册的有11642户;而从90年代初开始,着手解决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住房市场化全面启动
2000年1月1日零时——这是广州住房制度改革的革命性时刻。延续了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结束。此后,广州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中央、省、外地驻穗单位一律停止按现行房改政策出售公有住房,全面实行住房货币分配。至此,沉睡了几十年的住宅经济大门,终于在政府与人民巨大合力的冲击下打开了,福利分房也成为一道过去了的风景。
住房制度的改革培育了住房消费市场的需求,随着住宅商品短缺时期的过去,作为广州市民一生中最大的私人投资——商品住宅,已进入了买方市场,同时房地产业开始了以整体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为特征迅速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当一个个异彩纷呈的楼盘拔地而起,就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它不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还使人们的居住理念和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有了本质的提高。
1995年时广州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9.61),而2002年中这一数字已变为15.44 平方米。目前广州人均住房面积业已达到15.57 平方米。不足10年间,广州人均居住面积提高了一半以上。这其中不少人通过“以旧换新”、“以小换大”实现了居住面积的扩大。
如今,对于广州来说,房子已不再仅仅是为了解决“住”的问题而存在的,它表明了一种生活的态度。
“二次置业”与“多次置业”
目前广州市内拥有两套或以上住房者比例已高达15%!二次置业人士已高达48%。对于曾长期住房困难的广州人来说,可以说是一次新的跨越与革命。再置业实现的是广州人对高质量的生活品质的追求。首先是房地产产品不断的升级换代,创造了符合人们理想的时尚家居;其次是闲暇的增加与度假生活潮流的兴起,“度假房产”成为宠儿。一项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有近1.5%的人购房是用来度假的,按广州市2003年一手住房成交793万平方米近8万套的1.5%来计算,仅去年一年广州市便有约1200套房子是被消费者购置用来休闲度假所用。
这10年的变化,下文的作结是恰当的。
广州房地产业演绎了一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高速发展时期所发生的一切革命故事:房地产业从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变成一项消费产业,我们从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发展到对城市文化进行深入思考的时期,发生在广州这座城市的居住革命不仅使现代观念里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观念成为可能,而且将在更深的层次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生活,改变着我们的消费结构,并从实质上改变着我们的居住观念:房子已不再仅仅是“衣食住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住也已不再是唯一的功用目的,别墅也不再是“远久之梦”……对相当一部分广州人而言,购房在很多时候就像购衣买食品一样已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在寻求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更新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购房是为了休闲度假、是为了教育、是为了投资,甚至简单地说购房就是为了享受人生……(来源:南方网作者:黄博华)</b.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